APP下载

流行音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分析

2023-04-14周琦智

参花(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假声演唱者流行音乐

一、引言

情感是人的主观内心对客观事物形成的一种态度,音乐作为人类表现情感的一种形式,能够传递情感和情绪,并调节听众的精神面貌。流行音乐演唱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在强调声乐技巧的同时,更要重视表达情感,要将技巧与情感相结合,充分彰显音乐艺术的魅力,并使观众在聆听音乐之余,也产生一定的思考和感悟。基于此,流行音乐演唱必须以情感表现为核心,深入挖掘出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内涵,并合理使用演唱技巧表达音乐内涵。演唱者要从多角度深入体会作品情感,并通过情感的抒发,高水平地完成演唱任务。

二、流行音乐演唱与情感表现概述

(一)流行音乐演唱的概念

流行音乐涵盖广泛,乡村乐、爵士乐、摇滚乐、布鲁斯等大众音乐,都与流行音乐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交集,同时也为流行音乐的成形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流行音乐作品有着流行性和通俗易懂的特征,在演唱方面,也强调唱法的灵活多变,具有多种表现方式,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都能融合到流行音乐演唱中。流行音乐演唱者往往重视用自然的声音来塑造感情,从而以最真诚的情感来影响听众。

(二)流行音樂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在流行音乐演唱中,演唱者要通过音乐语言,让听众对歌曲的内涵和艺术表达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从而领略演唱者所表达的感情。要实现上述目标,则需要演唱者首先理解歌词的意义和内涵,在演唱歌曲时能够充分融入自身的情感,发挥自身由此产生的主观情绪,从而实现个人情感与歌曲情感的双向共鸣,并通过歌声呈现给听众。依据歌词文本和音乐旋律划分,流行音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主要分为两种:抒情表达和阐述表达。两种表达有着显著的对比,阐述表达节奏快,同时有着口语化用词的情况,娓娓道来之中,使听众形成情感认同;抒情表达大多节奏缓慢,有着反复用词的特征,通过重复性的多次强调,激烈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流行音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方法

(一)理解作品内涵,准确表现情感

对于流行音乐而言,触动听众内心情感主要依靠演唱者在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效果,这甚至要超过演唱技巧的重要性。演唱者如果能够对作品情感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在演唱中将情感全部表现出来,就能让歌声自然而然地走进听众的内心深处,与其产生情感交流与碰撞,让听众得到音乐的熏陶,在精神上产生共鸣。而为提升情感表达的效果,则需要演唱者准确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对作品表达的艺术情感形成自身的解读。每一首流行音乐作品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结构,仅仅靠即兴的、随意性的演唱,无法展现出作品本来的意义。因此,在拿到作品后,演唱者要深入分析作品的创作动机和背景,挖掘隐藏在作品深处的情感要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演唱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创作者在歌曲中所寄托的情感。比如在演唱经典流行歌曲《丁香花》时,就要先对作品的文本和其中的情感表现有足够的了解,认识到丁香花背后代表的含义和隐藏的故事,并与歌曲中的伤感情绪产生共鸣。这一音乐作品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再难相逢相守的感伤,演唱时既要怀有纯真之情,又要真切表达出伤感失意的情绪,使演唱者情绪上的感伤与歌曲中的感伤相融合,最大化地发挥演唱者的情感表现力。

(二)发挥艺术联想,代入歌曲意境

流行音乐演唱中,要通过情感达成最佳的渲染效果,演唱者不仅要理解作品的内涵,也要对作品的意境进行正确的联想。意境联想能够在大脑中形成画面,能促进演唱贴近作品的情感表达。歌唱艺术和其他表演艺术有着共通性,都需要通过对作品文本和艺术表达的解构,延伸联想空间,通过想象力将自身代入歌曲营造的意境和人物内心的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感受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通过对作品意境的代入,演唱者自身会形成更加深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让听众进入演唱者构造的情感世界中,使流行演唱表现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以经典歌曲《再回首》为例,有很多歌手对其进行了翻唱或改编,其中姜育恒的演唱有着沧桑感,蔡琴的演唱有着温柔感,苏芮的演唱有着释怀和成熟感,同一首歌曲由在不同歌手的演绎下,情感表现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演唱者自身的年龄、性别、社会背景、艺术素养、文化水平、人生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他们在演唱中抒发的情感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歌唱者不仅要重视演唱方面的学习和练习,也要在演唱之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要坚持体验和观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延伸艺术视野,培养艺术想象力和感知力,这样才能有效发挥艺术联想,从而在作品中充分融入自身的情感,深情而自然地演绎作品,准确表现出作品文本和旋律中蕴含的情感。

(三)控制演唱气息,维持情感表现

气息的控制是流行音乐演唱的基础,演唱中不能保持平稳而灵活的气息,既影响演唱的声音效果,也阻碍演唱的情感表现。当前,有一部分演唱者习惯于把技巧和气息划分为唱功,而将情感划分为独立一派,这都是对演唱中气息与情感关系的错误认识。演唱者在日常练习唱功时,气息的保持和情感共鸣都需要不断练习。精准而自然地控制气息的强弱和变化,就能够有效控制演唱中情感的强弱和变化。通过改变气息强弱的阶段和变化频率,能够使流行音乐演唱形成情感起伏。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气息控制仅仅是进行情感表现的一种方式,流行音乐演唱中要持续进行情感方面的渲染,也要综合发声、旋律、器乐演奏等多方面因素,演唱者要合理运用这些因素开展演唱,要以气息控制为主,其他多种技巧搭配为辅,把握尺度,强化情感表现效果。要在演唱中平衡好技巧运用与情感表现,情感投入要适度,一旦情绪上过于激动且难以平息,则会出现嘶哑、哽咽等现象,这会影响气息和其他声乐技巧的运用,降低演唱效果,难以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形成气息控制和演唱表现在演唱中的有机结合,能够使演唱者维持良好的演唱状态和情感表现。流行音乐演唱者一定要认识到,技巧是根基,情感则是雨露,前者决定了流行音乐演唱水平的下限,后者则决定了演唱水平达到怎样的高度,因此在日常训练中,不管是气息控制,发声技巧,还是情感表现和艺术表达,都要全面锻炼,全面学习,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

(四)运用演唱技巧,强化情感表现

在流行音乐演唱中,情感表现不仅要依靠气息的平稳流畅,也要正确地运用演唱技巧,渲染演唱效果。流行音乐演唱的唱法多变,演唱技巧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而各种演唱技巧主要都以假声、颤音、气音为基础。

假声是流行音乐演唱中较为常见的技巧,这种技巧需要演唱者有意识地对声带进行控制,使人体发出的声音脱离自然形成的真声形态。假声在音阶上通常要比真声高,但相比于真声,缺乏亲切自然的音色,不能滥用。在流行歌曲演唱中,假声通常出现在一些高低音区剧烈转换,或副歌进入高潮的部分。假声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通过技巧达到了演唱者自然情况下真声上不去的音区;另一方面在情感表现上,能够通过声音展现出更加强烈的情绪外延。例如流行音乐歌手陶喆的代表作《爱我还是他》,演唱者在作品的副歌部分,先后用真声和假声重复演唱了“爱我还是他”,真声部分表现了一种对爱情的怅惘与哀愁,而到最后的假声部分,演唱者巧妙运用嘶哑的嗓音将歌曲代入到特定的情绪中,使听众感受到苦恋后放手的虚弱与无力,强烈地渲染了作品的情感表现。在具体的演唱实践中,演唱者要注意,尽量避免假声过于用力导致声音撕裂甚至断裂的现象,这样不仅无法强化情感表现的效果,还破坏了声音本来的流畅性。

颤音在流行演唱中属于辅助性的技巧。这一技巧通常用在演唱中的延长音或乐句的字尾。单一的延长音往往在听觉上显得生硬干涩,而结合颤音,通过强弱的交替,则使得延长音有了润色,表现出更具变化的情感色彩。以流行音乐歌手辛晓琪的代表作品《领悟》为例,这一作品是运用颤音进行情感表现的典范。整首歌曲在声色上着力还原人体发声朴拙自然的状态,是一首极具自然性的、直接表现创作者主观情感的歌曲。而在演唱中,演唱者大量运用弱颤音,使演唱如说话一般娓娓道来,向听众真诚倾诉自己内心的情感,颤音技巧极大地强化了演唱中情感的起伏效果,促进了演唱者通过歌声与观众的沟通,也使演唱蕴含了多种情感层次,能够演绎出创作者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

气音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假声技巧的一种变化形式,当然,两者在实际演唱中有着很大的不同。气音多用于低音区,要在演唱中尽量避免声带的振动,塑造出一种轻声低语、细细呢喃的声音形态。这一技巧并不适用于所有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在歌曲演唱和情感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早期的邓丽君就很擅长运用气音。比如《再见,我的爱人》中,邓丽君通过气音的技巧,在声色上形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状态,情感表现上极具感染力,使听众仿佛也为爱人的离去感到悲伤难舍。当前的华语乐坛中,也有一些流行音乐作品注重对气音的运用。在流行音乐歌手关喆的代表作《想你的夜》中,副歌部分在运用假声表现强烈情感色彩的同时,也辅助以气音,模仿出哽咽哭泣的状态,使得这种情感表现更加真切,更能打动听众。

在实际演唱中,演唱者只有不断练习,才能提高演唱技巧,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水平,增强音乐积累,加强后天的音乐认知,提升自己在演唱中正确运用演唱技巧的能力,从而能够通过演唱技巧强化情感表现。

(五)依据歌曲节奏,丰富情感表现

流行音乐作品中,节奏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节奏铺垫了不同的情感氛围,蕴含着不同的情感表現。演唱者可以使用舒缓的节奏来表达自身的感情,或者通过欢快的节奏体现愉悦的情感。动感十足的节奏也能够展现自身的感情,演唱节奏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有所不同。以流行音乐歌手魏晨为例,其演唱的流行歌曲节奏旋律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存在差异,魏晨在《疯人院》中,运用舒缓的节奏,细腻的手法阐述自己对爱情的无悔,而《帽子戏法》则运用了律动感较强的节奏,在MV中结合舞步跳动,展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演唱者想要提高演唱水平,彰显自己的情感,就要重视并了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从而把握好演唱中的节奏。要根据歌曲中节奏的变化,调节情感的不同表现,比如悲伤的情感要通过缓慢低沉的节奏表现,快乐的情感要通过轻快上扬的节奏表现,激动的情感要通过急促高亢的节奏表现。演唱者要形成自身对节奏节拍的敏感性,从而在演唱中自然而然地辨析出歌曲演唱的节奏,并依据节奏调节情感的变化。在演唱过程中还要注意,要以自身的演唱情感为主体,自然地调节情绪的变化,而不是被动地跟随节奏进行演唱和情感表现,这样不仅难以发挥流行音乐中节奏的本来作用,还会因为演唱中情感表现的滞后与脱节,失去情感表现应有的效果,难以与听众形成情感共鸣。基于此,演唱者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整合各种类型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练习,体味多样化作品中,不同风格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下,是怎样实现不同的情感表现和变化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流行音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以及发声技巧,最终都要作用于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一方面要保证演唱质量;一方面要通过情感表现,展现出流行音乐的感染力。演唱者要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通过情感表现与听众实现双向交流,使演唱者和听众都能在演唱过程中得到良好的音乐体验和情感熏陶。

参考文献:

[1]王超.美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演唱发展研究[J].今古文创,2021(15):95-96.

[2]寇丹.试析流行演唱中如何把握音乐剧唱法[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118-120.

[3]纪冬冬.流行演唱中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今古文创,2020(10):73-74.

[4]邱昌杰.流行演唱教学中音色的调整及运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01):129-130+148.

[5]毛甦.流行演唱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探索研究[J].黄河之声,2017(04):87.

(作者简介:周琦智,男,本科,甘肃省歌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音乐剧表演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假声演唱者流行音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谈声乐“真声”与“假声”演唱技巧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假声的有效利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