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改存在的问题对策

2023-04-14王海文陈煜

当代体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意识

王海文 陈煜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点组成要素,体育教育是当代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展开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枢纽。在我国持续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之路上,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始终坚持将健康第一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因此当代大学体育教育需要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基于运动技术、基础性教学模式,改变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始终坚持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的改革发展方向,将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推动大学生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改善其体质作为改革基础,这也成为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毫不动摇的教学目标。需构建出具备活力和生机,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特征的教学体系。但综合实践,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上仍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有待完善,需制定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基于此,文章针对大学体育教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在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国家针对我国现代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作为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组成要素,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效性与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成败密不可分,同时也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培养综合性、高水平人才目标的实现存在联系。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综合实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深远影响之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有待完善,导致其体育教学改革质量无法得到显著提升,需相关工作人员加以关注和重视,并制定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是我国当代大学体育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除了对学生的体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对于推动我国体育教学實践的改革,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基于当代教改社会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体育教学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关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健康第一位理念的贯彻落实,深入执行我国新课改教育标准及要求,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育部曾明确指出需着眼于未来,放眼于长久,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意识,优化学生的体育思维,让学生可以在步入社会之后,仍然可以坚持体育运动锻炼,改善个人体质。另外一方面,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核心,展开针对性的体育技能、理论知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思想,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1.2 体育改革符合当代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我国新课改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也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时获得了较为突出的改革成果,可适应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体育热情,创建更为轻松和谐的体育氛围,成为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越发成熟,思想意识也开始进入到了转折阶段,初步形成价值观念,开始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思维意识。因此对于体育这一活动,学生的需求也会不断提升。首先是对于体育知识来说,当代大学生开始逐步了解到体育运动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在实践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技能,了解一定的体育知识,为后续的体育活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其次是身体素质,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工作节奏日渐加快,快餐式的生活模式,为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心理负担较重,很容易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影响其身心发展,或引发不同程度的职业病,由此也会有更高的健身需求。再加上受健康第一这一思想观念的影响,开始形成健身意识,想要优化个人体能。最后是针对竞技体育的追求,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之下,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开始逐步转变个人思维,开始尝试培养个人的体育特长,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优化其运动技能。竞技体育本身具备一定的人文性和娱乐性特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志,也成为学生步入社会后优化个人发展水平的重要精神意志。

2 大学体育教改存在的问题

2.1 重基础训练,轻兴趣培养

长久以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过度关注基础训练,忽视锻炼方法的有效指导。在传统理念中认为,基础训练成为大学生进行终身锻炼的基础,若是基础不牢,学生的终身锻炼也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基础教学占有比例较大,锻炼方法指导及课程设置比例较少。基于我国现代化的教学改革理念,高校的体育教学和专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在目标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差异,专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其目标在于培养我国运动后备人才,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训练,只有打好基础,才可以确保在未来的竞技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但是对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来说,其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了解一到两种的终身体育锻炼手段,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专业化的运动人才,并不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上的重点目标。因此普通高校的教育改革工作上,需要将其重点放在体育兴趣的培养工作上,并让学生了解最基础的训练技能和运动办法。但是综合实践,大学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技术训练占据课时比例较多,大多数学生针对枯燥乏味的基础训练积极性有所不足,针对体育这门课程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导致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受到负面影响。

2.2 重学校统一安排、轻学生主体地位

在我国当代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和主体角色,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小班化教学的有序推进。但是综合实践,目前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虽然了解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价值,但是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针对性有所不足,仍在运用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模式。在我国现代体育项目中,类型较为丰富多样,学生的个体差异化明显,理想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一到两种终身体育锻炼手段,并依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置更为丰富多样的课程,尽最大的可能改善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优化学生的体育技能。但是综合实践,个别高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是传统的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以及太极拳和健美操,课程设置千篇一律,个性化有所不足。大多数项目具备较强的对抗性,其中以排球、篮球、足球为代表,并不适合用于个人未来发展的终身健身项目上。究其原因,出现教学课程设置的千篇一律,与师资力量、经费等因素密不可分。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由于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目标认知偏差,大班化教学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未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针对指导。

2.3 重技能教学,轻理论传授

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技能教学和理论教学为其中的重点内容,想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更为完善的健身办法,除了需要了解技能之外,还需要优化理论教学。尤其是基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这一层次,与竞技体育有所不同,普通高校大学生只要了解最基础的锻炼技能即可。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改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项目的思想认知,对于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播。但是综合实践,目前高校在进行教育改革之后,仍然未改变传统的过度关注技能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发展格局,技能教学占据课时较多,理论知识传递系统化不足,具备较强的随意性,忽视理论知识传递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针对体育运动项目缺乏感性认知,毕业走出校园之后,在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学习到的体育技能渐渐遗忘,导致其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受到负面影响。

2.4 重考核性评价,轻健身习惯与能力评价

在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评价作为其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评价来源于教学,又反作用于教学,因此评价工作需要将课程教育目标作为引导。对于当代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来说,让学生了解一到两项终身体育手段,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锻炼习惯为核心目标,因此在评价工作上,也需要将其重点放在健身习惯的评价和健身意识上的评价。但是综合实践,评价工作侧重于技能性评价,其中包括柔韧性、协调性、反应力和弹跳力等,针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养成的健身习惯和能力评价指标数量较少,过度关注考核性指标,将重点放在了技能训练上与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性目标出现脱节。

3 大学体育教改优化对策

3.1 注重体育锻炼宣传。强化学生体育运动意识

作为行动的先导,意识是实践、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才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在我国大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宣传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价值,让学生可以基于思想这一层次,了解体育技能训练的重要作用。除了需要了解体育锻炼技能方法之外,更加需要从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尤其是需要改变传统思想意识,竞技体育并不是展开体育锻炼的唯一目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工作,让学生以体育运动为载体,感悟到强身健体、锻炼的益处。因此,在加强体育宣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校园广播、论坛、校报、公众号等不同途径,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价值,为学生制造出一个完善的体育运动锻炼环境,让学生感悟到健康体育以及快乐体育。

3.2 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自主训练的培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需要综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来进行动态化实时调整。在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中,无法综合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应在未来的教改过程中,基于课程内容,设置更多的体育运动选修课和必修课,基于整体这一层次,以更为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体育技能训练水平。同时综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符合其自身运动特征的运动内容和运动模式。例如,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上课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任课教师,保障学生在体育运动学习上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让学生可以自主投入到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展开学习,既可以满足在个人体育运动上的学习需求,又符合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要求。

3.3 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综合我国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上的发展需求,践行阳光体育运动理念,为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生机,也基于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上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或者激励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并综合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运动锻炼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运用订单式课程,依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开设相关课程;对体育教师招聘计划进行建立健全拓宽教师的专业来源,确保教师专业来源的丰富性,并聘请更多的社会化力量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去。总之,就教师需要综合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增设更为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适当缩小班级教学规模,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通过网络化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线上沟通及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针对性指导机会。

3.4 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体育运动评价标准

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主要是基于体育运动教学评价指标这一基础条件下开展的,需要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融入体育素养评价指标。结合过程评价和定性评价,既需要综合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又需要结合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进步水平进行量化考核,同时融合传统的体育成绩考试,了解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因此,在评价上需要保障其丰富多样。基于体育课程成绩来看,成绩总分的设定需要通过院系体育部门负责,综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条件,制定出详细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综合性打分,最后通过院系递交给校级体育课程教师,综合日常运动情况和课程表现,为学生体育成绩予以打分,确保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既可以符合学生的课外发展需求,又可以基于综合素质这一层次,保障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其主要目标就在于优化学生的体质,推动其实现身心健康发展,达成素质教育这一发展目标。因此需要基于体育教改教学思想、教育理念、教學内容和评价等多个层次着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消除其中的负面因素,了解到体育教改的作用,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化,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系2021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建设专项课题”,名称:新时代背景下形意拳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融合发展研究,编号:2021036。

(作者单位:晋中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