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安新团黑叶猴自然保护小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

2023-04-13唐芳毅南宁市动物园广西南宁530003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4期
关键词:样线重点保护鸟类

●唐芳毅 (南宁市动物园 广西 南宁 530003)

关键字:黑叶猴;自然保护小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对策

隆安新团黑叶猴保护小区成立于2015年11月,以黑叶猴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小区,总面积335∙8 hm2,小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8种,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鸟类16种。国家二级保护爬行类7种,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爬行类18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4种,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13种。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被CITES列为附录Ⅱ的物种。黑叶猴是喀斯特森林和河谷喀斯特森林特有的珍稀灵长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重庆南部﹑贵州北部﹑广西西南部,在国外分布于越南东北部喀斯特石山地带[1]。

保护小区地处南宁市隆安县屏山乡文化村(22°57'49"~22°59'10" N,107°29'47"~107°31'50" E),由逐劳﹑坡陆﹑更良3个屯组成,总面积为5073亩。它位于广西西大明山北坡,临近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为峰丛涤切圆洼地槽谷地形,峰峦密集,基座相连,中间形成狭长的谷地。最高峰海拔528 m,谷地海拔240 m,平均高差在150~300 m。保护小区属北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相对湿度较大。年均气温21∙8℃,最冷1月平均气温13∙2℃,最热7月平均气温33∙2℃。年均降雨量1500 mm,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均日照时数1531∙8 h。保护小区内丰富的水热条件对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极为有利。

1 研究方法

1.1 样线调查法

在调查区内随机布设样线,样线覆盖了各种森林植被类。每条样线由2名调查人员和1名当地向导组成调查小组,调查小组以1~2 km/h的行走速度沿着已布好的样线(图1)前进。调查过程中填写调查记录表,记录发现动物实体数﹑遗迹(包括足迹﹑粪便﹑尿迹﹑卧迹﹑羽毛﹑巢﹑卵等)﹑动物的鸣声﹑发现时间﹑离观察者距离﹑栖息生境等。

图1 保护小区鸟类、植物、两爬动物调查路线图

1.1.1 鸟类调查方法由于鸟类活动性较强,调查范围扩大到保护小区周边被公路包围的区域,对保护小区及周边的鸟类分布状况踩点之后,在调查范围的边界设置了8条样线(样线1~8),样线1~6各长1~2 km,样线7长7∙5 km(谷歌地图计算得到),样线8长11∙2 km。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调查人员以1~1∙5 km/h的速度沿样线行走,用8×42双筒望远镜观察样线两侧鸟类,辨认物种并进行计数。鸟类的分类和名称参照《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2011)》[2]。

1.1.2 两栖和爬行动物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择了1个样点和3条样线(样点S和样线9~11),样点为一个长约10 m﹑宽约5 m﹑深1~2 m的小型池塘,样线9长8∙6 km,样线10和样线11分别长1~2 km,样线的宽度为3~10 m。样点和样线分别位于村内外的居住区和农业生产区以及山林区域,在无雨的夜晚用手电筒对样点S及样线观察到的两栖和爬行动物辨认并计数,能通过鸣声辨认的两栖和爬行动物也计算在内[3]。

1.1.3 植物调查方法本次植物调查采用的是样线法,设计了一条途径农田﹑山地等不同生境的调查路线(样线9),沿途观察记录宽3 m范围内不同的植被类型﹑物种﹑威胁因素等调查因子,对于难以达到的石山顶及峭壁则通过望远镜进行观察及记录。同时对重点保护植物也进行访谈记录。

1.2 小区蹲点调查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保护小区内对保护对象黑叶猴进行调查。11~12月在黑叶猴每年经常出现的山脚下蹲点,计数种群数量。

1.3 访问调查法

调查前作好准备工作,了解所调查动物的当地名称,熟练地描述调查动物的重要特征。访问调查的方式:在样带行走过程中遇到当地人或经过村庄时及时进行访问,或专门访问对当地动物熟悉的有关人员。了解记录调查动物在当地的历史状况和现状,包括大致的数量﹑生境状况﹑面临的问题等。在访问的过程中,利用图谱或实物标本让当地人辩认,证实该物种的存在。

2 结果与分析

2.1 鸟类资源调查

此次调查,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8种,区重点保护鸟类16种,详见表1。

表1 保护小区重点保护鸟类名录

经过实地调查,单个物种目击数量与鸟类总目击数量的比例上,占优势的种类有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13∙3%)﹑灰眶雀鹛(Alcippe davidi,11%)﹑长尾缝叶莺(Orthotomus sutorius,8∙4%)﹑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6∙9%)﹑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4∙9%)。

不同样线往往涵盖了不同的生境类型,其中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见表2。

从样线1和2可知,该地生境较为丰富,同时鸟类种类及数量均较多。样线4~6的生境相对单一,鸟类种类及数量均较少。样线7﹑8均为石山穿越线路,山高林密,结合样线长度和鸟类数量可知,鸟类密度较低,但调查期间发现,鸟类多呈鸟浪集群出现。因此在洼地鸟类种类及数量与生境丰富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而石山鸟密度较低,多呈鸟浪出现。

向村民向导梁文询问了冠斑犀鸟﹑中华山鹧鸪﹑角雉﹑猫头鹰﹑鹰﹑拟啄木鸟﹑蓝须夜蜂虎等类群的鸟类,了解到在调查前一个月(7月6日~8月6日)在逐劳去往驮塞的路上见过一群(6只)冠斑犀鸟(当地人称作“飞机鸟”)飞过。同时,村庄附近还有少量的中华山鹧鸪,梁文在很久以前还捕过一只大型雕类(疑金雕)。据说白鹇﹑黑喉噪鹛(当地人称作“珊瑚鸟”)也比较多。随着调查次数的增加,新发现的鸟类种数也逐渐增加。当鸟类种数随着调查次数的增加趋向平缓的时候,说明调查的鸟类种数已经接近真实存在的鸟类种数,调查次数已经足够了。而对鸟类种类增加随调查次数变化做图,发现外围的样线增加到第6条时已经趋于平缓了,说明外围设置6条样线比较合适。而内部石山调查时鸟数种数还在显著增加,说明内部样线设置还不足,可能还需要增加2条样线,进行更全面的调查。

2.2 两栖及爬行类动物资源调查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两栖及爬行动物2种,区重点保护的两栖及爬行动物11种(表3)。

表3 保护小区重点保护两栖及爬行类名录

样线9因调查时间为白天,仅发现蛇蜕1条,花臭蛙1只。根据对向导的访问,得知村屯周边有眼镜王蛇﹑眼镜蛇﹑银环蛇﹑绿瘦蛇。综合此次调查的情况分析,当地的两栖和爬行动物种类较多,密度亦比较大。通过对比,山林区域的两栖和爬行动物比平原湿地地带要少很多,推测水是影响两爬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而同是平原地带,水田区域的两栖类比水塘和沼泽区域的明显更少,可能与水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有关,还需进一步考证。

2.3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此次调查,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4种,区重点保护植物13种(表4)。仅一条穿越石山的植物调查样线,还不能涵盖保护小区的整体情况。

表4 保护小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续表4

由于保护小区的林地都属于集体林地,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种植速生桉和其他经济作物蚕食自然植被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自然植被面积还在不断减少。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木权属归到千家万户。由于每个人对于自然资源保护的认知不同,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态度也不同。目前唯一稳定的经费来源是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但每亩不到10元的管护费很难对区域实施较好的保护。在没有专项资金的情况下,建立各类保护设施﹑对区域植被进行恢复等工作根本无法实施。

2.4 黑叶猴调查

通过两年蹲点调查发现,保护小区内发现黑叶猴种群2群共14只,见图2。

图2 保护小区黑叶猴种群

隆安县黑叶猴原来主要分布于屏山乡和布泉乡一带的石山区域,包括布也﹑下力﹑群圩﹑天梨﹑都门和天横等分布点,但21世纪初,因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盗猎等原因,这些分布点都已经消失。2011年,当地村民在黑叶猴保护小区一带发现有黑叶猴,上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后经过专家认证,有6只黑叶猴的种群,后面由于受到保护,慢慢发展成为两个种群14只,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深入到深山里面调查,是否还有其他黑叶猴种群存在,需要更加深入的调查。

3 保护对策

3.1 升级保护力度

黑叶猴自然保护小区与自治区级的龙虎山保护区直线距离仅为14 km,将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管理列入到龙虎山保护区总体规划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把刘家村与自然保护小区相连的石山生态公益林地也规划进来共同保护。列入龙虎山自然保护区总规后,可提高其保护级别,逐步建立各种保护配套设施及规范完善各种保护制度,待条件成熟,申请自治区政府批复黑叶猴自然保护小区并入龙虎山范围内。

3.2 开展野生动物的监测

在自然保护小区建立管理站﹑疫源疫病监测站和野生动物救护站,配备监测人员,加强巡护和监测,保护黑叶猴不受到惊扰,另外用监测设备观察黑叶猴﹑熊猴等野生动物的种群,记录相关数据,应用于黑叶猴﹑熊猴等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救护伤病野生动物,降低野生动物死亡率,扩大野生动物的种群。同时利用南宁市动物园比较成熟的疫源疫病监测站和野生动物救护站开展业务合作,如人员培训﹑疫源疫病监测﹑野生动物救护等。

3.3 加大野生动植物的执法力度

新团黑叶猴自然保护小区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乱捕滥猎﹑私挖乱采﹑违章建设等违法行为,降低人为干扰。

3.4 加强自然保护小区的科研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林草局﹑自治区和南宁市林业局的支持,与大学科研院所﹑南宁市动物园合作,将自然保护小区重点保护对象黑叶猴列入科研重点计划。利用自身优势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依托和吸引外界科研力量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科研重点在于黑叶猴栖息地和行为习性的研究,创造和改善黑叶猴的生存环境,同时尽快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

3.5 开展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开放式多元化展宣传教育

以开展“爱鸟周”“爱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世界野生动植物”和“湿地日”等品牌宣传活动为契机,进行自然保护小区科普宣传﹑法制宣传等,重点加强自然保护小区生物多样性﹑主要保护对象﹑野生动植物资源﹑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特色森林地貌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宣传,使自然保护小区逐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普宣教的重要基地。

3.6 加强社区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小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

自然保护小区区管理机构应与屏山乡政府﹑有关单位及当地社区通过建立共管机构,完善社区参与机制﹑签订共管协议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地方社区和居民参与保护区管理,尤其是扶持困难群众开展生态种养﹑生态旅游等环境友好项目,缓解自然保护与生计性开发的冲突,有效化解保护小区管理和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

猜你喜欢

样线重点保护鸟类
2021年生物多样性鸟兽两爬现状分析
照片样线法大豆植被覆盖度测量精度分析
善于学习的鸟类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样线法在北方基岩性海岛植被调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以北长山岛为例
基于ArcGIS应用六棵树抽样调查方法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连城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鸟类
鸟类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