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试验研究

2023-04-13李念军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生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临沂2763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4期
关键词:粒剂吡唑霜霉病

●李念军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生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 临沂 276300)

黄瓜(Cucumis sativusL∙)是葫芦科植物,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蔬菜种类,我国是黄瓜种植和消费大国[1]。近年来,由于常年种植,导致黄瓜病害发生严重,其中黄瓜霜霉病是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2]。该病害是由古巴假霜霉菌引起的,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侵染,具有流行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发病初期在黄瓜叶片背面产生水浸状小斑点,湿度大时,在叶片背面迅速出现灰黑色的霉层,影响叶片生长,严重时会造成减产﹑绝收[3]。化学防治是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的方法。在防治过程中,由于同一药剂长期使用,或不合理用药,导致抗性严重﹑防治效果差。王承香等[4]研究6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末次药后7 d和14 d平均防效达到84∙13%和79∙21%,22∙5%啶氧菌酯水悬浮剂也有较好的防效。因此,开展黄瓜霜霉病药剂筛选试验,旨在为选择高效防治药剂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药剂: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由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60%霜脲·氰霜唑水分散粒剂,由陕西恒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生产;40%苯菌·氟啶胺悬浮剂,由江西禾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由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年进行,在大棚内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开展试验,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M1),60%霜脲·氰霜唑水分散粒剂(M2),40%苯菌·氟啶胺悬浮剂(M3),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M4)。M1用量为100 g/667 m2,M2用量为40 g/667 m2,M3用量为30 mL/667 m2,M4用量为60 g/667 m2,所有处理均为叶面喷雾,每个处理喷施3垄,间隔7 d进行第2次喷药,所有药剂现用现配。各处理用药量及浓度,见表1。

表1 试验药剂用量及浓度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1.3.1 药剂安全性评价喷药处理后至收获期,观察植株有无矮化﹑畸形﹑叶片皱缩等现象,并进行记录,对药剂安全性进行评价。

1.3.2 防效调查分别在施药前﹑末次施药后7 d和14 d对黄瓜叶片病情进行调查,采用五点标记法,即每小区标记5个观测点,每点调查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染病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调查记录各处理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及查看防治效果。

黄瓜霜霉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0级:叶片表面无病斑;1级:叶片表面病斑面积占总面积5%以下;3级:叶片表面病斑面积占总面积6%~10%;5级:叶片表面病斑面积占总面积11%~25%;7级:叶片表面病斑面积占总面积26%~50%;9级:叶片表面病斑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值)]×100;

防效(%)=[1-(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100。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版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Duncan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黄瓜生长安全性评价

使用不同药剂后黄瓜安全性评价,见表2。

表2 使用不同药剂后黄瓜安全性评价

喷药后对黄瓜生长过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使用4种杀菌剂后,黄瓜生长过程中没有出现畸形﹑矮化﹑皱缩和变色等现象,黄瓜生长安全。

2.2 不同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见表3。

表3 不同药剂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末次药后7 d,4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60%霜脲·氰霜唑水分散粒剂和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60%霜脲·氰霜唑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到84∙71%;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防效次之,为82∙38%。40%苯菌·氟啶胺悬浮剂防治效果为71∙74%;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为62∙75%,各处理间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末次药后14 d,4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60%霜脲·氰霜唑水分散粒剂和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60%霜脲·氰霜唑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到81∙75%;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防效次之,为80∙81%。40%苯菌·氟啶胺悬浮剂防治效果为69∙09%;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为60∙81%。60%霜脲·氰霜唑水分散粒剂和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间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3 讨论和结论

黄瓜霜霉病是影响黄瓜生长和品质的重要因素[5],化学防治是防治霜霉病最迅速﹑有效的方法[6]。由于设施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发病后病害蔓延速度较快[7]。本研究选用4种药剂均为复配药剂,复配药剂与单剂相比,有2种不同机制的杀菌剂,防治效果更好,抗性产生较慢。本研究结果表明,喷药后对黄瓜生长过程进行观测,使用4种杀菌剂后,黄瓜生长过程中没有出现畸形﹑矮化﹑皱缩和变色等现象,黄瓜生长安全。本研究中,4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60%霜脲·氰霜唑水分散粒剂和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效果最好,在末次试验7 d,防效分别达到 84∙71% 和 82∙38%,在末次试验 14 d,防效分别达到81∙75%和80∙81%。霜脲·氰霜唑对霜霉目真菌具有接触杀菌和局部内吸特性,可控制真菌感染后的蔓延,从而达到预防兼治疗的效果,氰霜唑为保护性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病原菌细胞线粒体内膜的结合,阻碍膜内电子传递,干扰能量供应,因而与其他内吸剂间无交互抗性,因此,霜霉病要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综合比较,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可采用60%霜脲·氰霜唑水分散粒剂和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可以交替轮换使用。

猜你喜欢

粒剂吡唑霜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新型多氟芳烃-并H-吡唑并[5,1-α]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