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科技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3-04-13王亚军
王亚军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热词,新课改推行以后,各级各类教师都开始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渗透于教学全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学目标也不再局限于重要的知识点。就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而言,教师也应加强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加以改良与创新,融合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更多可能性。本文从核心素养的主要培养方向出发,就其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的培养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317 (2023) 09-0136-03
核心素养指的是教师在学生受教育期间,帮助学生养成的一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学生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力及品质。核心素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会受到自己养成的核心素养的影响。由此可见,培养核心素养是一项持续性的教学任务。为提高学生的发展质量,教师需树立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渗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渗透的质量及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信息科技的发展本身就具有无限可能,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到的知识、能力及品质应该也是广阔无垠的,因此核心素养在其中的渗透也具有很多突破口。教师应加强对信息科技教学有效性的挖掘,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与信息科技的课程结构实现有机结合,通过学习及教研做出更多正向尝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质量。
一、在信息科技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核心知识的培养
核心知识指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信息科技课程主要包含的就是信息科技方面的知识内容,当然,也可以通过信息科技实现多种知识的联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尤其关注,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对教师来说难度并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适当调整对核心知识的教学方式。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统一控制电脑屏幕,或者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技术的使用方法,并把剩余的时间交给学生练习,但这种方式明显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需站在“区别化”的视角看待每个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发展需求,不同学生受到生长环境、身心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其在信息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都会呈现出一定差别。教师在传授核心知识时要坚持差异性原则,注重学生的针对性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核心品质的培养
核心品质主要指的是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素养。信息科技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将信息科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还可以借助信息课堂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如坚持不懈、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敬师长、热爱祖国、热爱知识、勇于探索等,这些品质都会在学生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需在注重传授核心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品质,站在综合素养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
(三)核心能力的培养
核心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中需要运用到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实践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能帮助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在社会实践中,学生需要与不同的人接触、胜任不同的职业、在自己的行业当中发光发热,这都需要这些能力的支撑。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科技教学时,也要注重学生核心能力方面的培养,从能力、知识、品质三个大的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全面、深化、高能的信息科技课堂,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改变传统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持续性地在教学全过程中进行渗透,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实践中都应有核心素养理念的涉及。比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每节课程,针对每节课的不同内容制定培养计划。这就需要教师对课程有一个完善的了解,并挖掘能渗透核心素养的部分,研究妥善的渗透方法。例如,可以在教学理论知识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升华其中的核心品质,在教学实际操作的知识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信息意识等。另外,还要改良传统的教学设计,传统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方式容易存在创新性不足的情况,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被激发出来,形成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结构,转化师生之间的课堂地位,增加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比重,适当加入互动性实践性环节,在给学生足够自主探索时间的同时,增加自主实践的纪律性及系统性,尽可能减少学生无组织无纪律的无效活动,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得到体现,还创新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推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的发展。
(二)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新课改为教师提供了很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方法,为增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也应加强对这些方法的学习,并将其有效融合在教学中。比如,信息科技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单纯依靠课堂时间很难完全吸收,教师虽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品质及核心能力的培养,但因教学时长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学活动或想法难以充分实现。此时就可以在课堂中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法,既能提升教学效率,又可以保障教学质量,使教师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全面化教育。首先,教师需在课前把即将讲授的知识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中,让学生在课前以开放性作业的形式在线上进行打卡学习。在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评论区”下面留言,留言内容可以是对知识的疑惑,也可以是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角度的认识,还可以建立学习群组,让学生在群组中自由阐述观点。教师在其中与其平等交流,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此时学生的疑问及想法就会大量产出。教师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就能够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并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讲解。由于学生课前已做预习,在课堂上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接收教师的知识点,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于是就实现了双重提升。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更多的时间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及品质创造更多机会。
(三)借助信息科技,加强多元化知识联动
信息科技是一项教育范围特别广泛的学科,教师要善于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帮助,让学生通过信息科技学习得到全方位的成长。比如在核心知识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科技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联动,包括对信息科技本身也可以经由趣味性设计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为其在信息科技方面的发展提供灵感。比如在教学用信息科技手段绘制图形这节課时,教师就可以先在屏幕上展示绘制图形的方法。当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渗透有关编程方面的知识:先在屏幕上敲击一串代码,在其成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最后一步操作;学生看见一串代码在自己面前转变为一个图形就会觉得非常新奇,因此对编程方面的知识就会产生兴趣。教师后续还可以陆续展示一些比较难的图形,比如画一些其他的物体等。另外,在教学搜索引擎方面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其搜索生活中有疑惑的问题或其他学科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信息科技的奥妙,还增强了信息思维能力,以后看见相关事物时,就可以站在信息计算的角度看问题,并尝试通过信息技术解决遇到的困难。
(四)渗透现代化信息意识,提升学生网络责任感
当代学生成长的速度比传统时期更快,其在生活环境中接触到的事物也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对于信息科技来说,学生从一出生就几乎被信息科技包围着成长,因此对信息科技并不陌生,但其对信息科技的认识并不全面,大部分情况下都存在片面化认知,对如何看待、对待信息科技及信息化网络环境并未形成正确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现代化信息意识的培养,提升其网络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及他人的网络行为。比如,教师应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关于网络信息方面的法律常识,教导学生学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运用网络技术;在网络环境当中,要遵守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拒绝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或非法行为。还要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如不可以在线上约见网友线下见面,不可以在网络上散布、宣传带有负面情绪的信息;要坚持文明上网、安全上网,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线上的网络资源,更要学会辨别网络资源的内容等。教师要善于在教会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责任感,正视信息科技的良性价值,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应该贯穿于信息科技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在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三个方面逐渐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向,强化对学生全面化、多元化的教育力度,纠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质量,为学生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娄颖.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路径探析[J].吉林教育,2022(28):35-37.
[2]秦金凤.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2(20):80-82.
[3]许瑞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1):45-46.
[4]苗玮.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5):54-56.
[5]王怀忠.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1(51):48.
[6]张红菱.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18.
[7]辛婷.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