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才高地
——以五师双河市为例
2023-04-12鲁传姣
鲁传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搞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发展成就,关键在于有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扎根兵团、建设兵团。新时代兵团要发挥好“三大功能”“四大作用”,完成好“五大任务”,关键还是要靠人才。要保证兵团事业所需人才的充分供给,兵团就要充分发挥特殊体制机制作用,加强人才高地建设。本文以兵团第五师双河市为例,就如何建设兵团人才高地进行探讨。
一、新时代兵团五师双河市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举措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一是明确责任,压实任务。师市制定年度人才工作要点,围绕人才工作的重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办法,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更加重视育才、引才、用才,把人才投入、研发投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二是强化观念,建立机制。师市相继出台了十多个政策性文件,积极探索各类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发挥人才项目的聚才作用。一是全面推行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每年对师市公务员空缺岗位进行统计汇总,报兵团党委组织部列入全兵团招录计划,严格执行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二是充分发挥人才项目的引才聚才作用。2012 年至今,师市通过选派生、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大学生连官、中央专项引进大学生等途径引进各类人才,极大地优化了五师人才队伍结构。三是加强内地选调和兵地干部交流工作。五师面向内地和新疆地方选调党政领导干部,有力提升了师市干部的工作水平。四是用好援疆干部人才。出台《援疆干部人才留师市工作办法》 等政策文件,鼓励援疆干部留疆工作,实现从三年援疆到终身援疆的转变。目前,五师援疆干部人才留疆工作数量位列兵团第一。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一是加大对外交流培训力度。组织干部人才赴清华大学、湖北省委党校、焦裕禄学院等挂职进修和培训,这一措施有效提升了干部人才的能力水平。二是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加大对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种养能手和能工巧匠的培训力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团场连队“两委”班子成员、党员致富带头人赴湖北、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学习。三是持续抓好兵团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每年选派 2 名兵团高层次人才和 2 名人才工作者赴浙江省委党校培训,这一措施有效提升了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建设。一是持续抓好重大人才政策落实。统筹用好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2019 年起每年由师市财政支出 600 万元建设西部计划志愿者地方项目,扩招 100 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自 2020 年起设立 1000 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师市引进人才及连队“两委”后备人才储备。二是推进“组团式”援疆人才培养工作。师市努力构建“1+X”人才培养模式,选拔 53 名援疆干部人才,建立“师傅带徒弟”定向培养关系,帮带人员 113 人。同时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用于 38 家援疆干部人才领办、创办的名师名家工作室建设,带动 38 名人才在各自领域施展才能。三是实施“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结合兵团年度开展的“兵团英才”推荐工作要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培养人选,通过采取导师指导培养、项目课题培养等 9 种方式,培养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后备骨干人才。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区位优势不明显。双河市地处西北边陲,地理位置偏僻,与周边城市相距较远,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另外,双河市高等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无法源源不断地为师市发展提供人才,而且双河市目前没有科研院所,自身的科研实力比较薄弱。
人才意识不强。受环境相对封闭和体制惯性的影响,师市部分领导干部对人才是宝贵资源的认识不够到位,导致用人模式单一,人才工作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经济发展较缓慢。双河市属于兵团边境师,经济发展较慢,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这为引才聚才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从调研情况看,部分职工子女大学毕业后往往因师市缺乏相应的就业岗位而选择去其他城市工作,外招大学生也因本地不能提供理想的人才成长平台而未选择在双河就业。
人才体制机制不完善。受相关规定和政策约束,人才流动渠道不畅。如连队两委人员受单位编制、性质、人才身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团场、师市机关之间流通的渠道受阻,造成部分人才资源的流失与浪费。因财政困难,一些行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待遇不高。另外激励机制也不完善,激励资金没有完全到位。
人才工作市场化程度不高。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双河市的方法手段相对单一,引才主要还是通过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的方式进行,吸纳各类人才主动“上门”的方式还不够多,市场化引才机制还不完善。在激励企业自主引才、与猎头公司等专业引才组织合作、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双河市还需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另外,行业协会组织不健全、中介组织不发达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工作的市场化程度。
三、建设兵团人才高地的对策建议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兵团职责使命,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完善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落实党政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抓实抓细人才工作的各个环节。
完善人才建设机制。人才高地的建设离不开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加入、支持与奉献,兵团要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意识。一是突出重点领域,引进人才。聚焦团场改革、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规划管理、国资国企改革、乡村振兴、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人才使用计划,打造满足兵团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平台建设,聚集人才。定期编制发布兵团重点人才需求目录,建立信息化人才需求库和引才聚智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企事业单位聚才用才的需求。围绕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一体推进,推动产业与人才资源精准对接,全面提升产业层级,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三是创新服务渠道,柔性引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人才理念,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退休特聘、阶段租赁、候鸟服务等方式,引进疆外高端智力资源。四是强化政策先导,惠泽人才。要根据区域发展实际,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对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要支持设置特设岗位,自主制定特设岗位人员的收入分配倾斜办法。五是实施“能人回师”工程,用故乡情节吸引本土人才回归。兵团有很多能力较强的子弟在外打拼,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兵团可以利用故乡情节吸引身在异乡的优秀子弟们回归本土发展。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统筹好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施产才融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二是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最大限度地盘活本地人才的存量。三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重点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订单式、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以及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力度。四是实施技能竞赛培育工程,以赛促学。依托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建设一批赛训平台,培养一批高水平技能人才,坚持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五是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作用,做好传帮带。援疆干部人才是兵团发展的助推器,要通过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方式,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兵团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是当下兵团人才工作的“卡脖子” 环节。一是加快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唯奖项”的倾向。深化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改革,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二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分系列修订职称评价标准,全面完成各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把人才评价的大门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兴行业等领域打开,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使各类人才的创造力竞相迸发。三是尊重人才培养规律。杜绝急功近利,淡化“量”的指标,落实好科技创新等关键核心指标考核,激励原始创新。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凸显客观公平,改进薪酬体系。对引进的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可采取“一人一策”方式,单独制定收入分配倾斜政策。薪酬要依据高层次人才的工作表现及绩效水平进行发放,从物质上对高层次人才的付出给予相应的回报。二是事业激励,提供发展平台。对于从内地引进的党政人才,可以通过提供正县级岗位或职级提升来进行激励。对于事业单位的人才,在一定年限内可以给予相应岗位,以便对其进行锻炼、使用和培养。三是在企事业单位倡导建立首席专家负责制。赋予项目负责人技术路线权、团队组建权、科研经费支配权。完善人才奖励和分配机制,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的价值,按照人才和用人单位的贡献度动态调整奖励规模和个人奖励限额,加大重点产业和领域人才奖励力度。四是设立人才基金以便对其进行激励。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探索设立人才基金。加快推动人才技术成果的转化,完善人才表彰机制,定期开展杰出人才、民营企业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