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探讨

2023-04-12付倩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性创造性中华

中国是世界古文明大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自古以来,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一大批具有深厚底蕴、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的独特优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应时代的呼唤、人民的需求的实践。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不仅能加强中华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使得中华各族人民有更加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还能促进时代与国家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创新性发展的科学内涵,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价值,探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途径,以供参考。

1 创新性发展的科学内涵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其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求对传统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对文化“推陈”的同时,也要“出新”。创新性发展要求在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对其表现形式进行改造和更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创新性发展时,应当不断优化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体制架构,为优秀传统文化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个则是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全新的飞跃。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不仅能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还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1]。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价值

2.1 应对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突出。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时代呼唤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是应对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化的必然选择,能帮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并传承中国特色民族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2 文化“双百”和“二为”方针的现实需要

“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二为”是指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是落实文化“双百”和“二为”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重塑,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提供新思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为我国民族精神和当代世界风貌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及借鉴经验,有利于传承保护中华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遗产[2]。

2.3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及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高度契合,能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积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但值得注意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现实困境,这就需要相关学者自觉主动地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当前阶段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且具有建设意义和可操作性的方法策略,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新时代,弘扬并传承中国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良好文化沃土与精神滋养。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

3.1 对文化内涵缺少清晰的认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深远意义。在全球化程度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文化“扬弃”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界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现阶段,有人对文化内涵缺少清晰的认知。为此,要厘清其优秀内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从历史发展角度出发审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要想创造出有内涵又符合时代特征,反映人民生活需求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就必须从自身出发,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3]。

3.2 “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进步与信息化时代到来后,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信息接受状态又呈现出碎片化和非系统化。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筛选整理机制与创新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不能有效转化为具有创造性的生产力。为此,政府、社会和公民这三个主体应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环境,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3 社会环境日趋复杂

进入新时代,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不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这种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但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以及根深蒂固的“重物质轻人文”的思想,人们往往也陷入一味地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忽视了文化发展的思想误区,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思想文化建设[4]。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途径

4.1 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激发文化创新力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应将科技、创新、文化始终放在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上。第五代无线通讯技术(5G)、虚拟现实技术(VR)、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展示、弘扬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和支撑力。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具有朴素、直观的特点。当前时代,是信息文明的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充分把握住时代发展的全新机遇,主动吸收、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激发文化创新力。

4.2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守正创新地将其传承下去,就要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具体来说,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现实条件和时代需求,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源泉[5]。

4.3 组织多元文化活动,激发文化创新力

4.3.1 挖掘并保护优秀的文化资源

国家应格外重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收集与挖掘。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探究和分析我国各种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艺术、文学、音乐、哲学等,保证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会被时代、人们和社会所遗忘。在挖掘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各领域的学者在进行研究时,需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专家学者需要全面分析和探究文献资料,分析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和历史渊源。同时,还要利用考古挖掘、田野调查等方式,寻找并挖掘将要失传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不同类型的研究工作能够为传统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3.2 增加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多元文化间的深入互动和交流,海纳百川、求同存异,推动世界文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让世界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能为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为此,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之间的交流。积极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学者、文化机构、艺术家等进行合作和交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更大范围的传播。我国可举办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文化交流論坛、文化节活动等,为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提供交流、探讨传统文化的平台。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各国能对不同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不断拓展知识面和视野。例如,我国可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舞蹈、音乐、戏剧等具体的文化活动,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展览会,展示一些我国优秀的手工艺品或艺术作品,让更多人能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感知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5 结语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对内,它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想启示和文化支撑,推动社会发展。对外,它可以促进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思维和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这种转化不是简单地复制和模仿传统文化,而是在保持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这个创造性转化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完成,中华儿女必须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识,如此,才能实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使其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引用

[1] 毕国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析[J].实事求是,2018(1):100-103.

[2] 郑小九.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3,9(2):62-70.

[3] 岳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3(4):65-67.

[4] 叶葳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探究[J].未来与发展,2023,47(3):20-25.

[5] 周巍.论唯物史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4):86-89.

作者简介:付倩(1987—),女,河南安阳人,本科,助教,就职于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创造性中华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