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戏剧表演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2023-04-12于丽媛叶冠宏郭学阳
于丽媛 叶冠宏 郭学阳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不断增长,对于文化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戏剧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人类社会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戏剧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文化交流和社会公益等领域。通过戏剧表演,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传承文化、表达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此,必须加强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升戏剧表演的质量和内涵。时代在发展,随着时代变化,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变化,要求高校及教师正确认识戏剧表演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不断革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追求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转向。而戏剧表演作为一種传统优秀艺术,将舞蹈、文学、音乐等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戏剧演员通过表演刻画出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以此传递出独特的人文精神。观看戏剧表演,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戏剧表演专业,旨在培养优秀的戏剧表演人才。戏剧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戏剧表演专业的学习内容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革新,要求戏剧表演迎合当下的大众审美,更好地发挥出戏剧表演的价值。本文通过对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当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戏剧表演专业教学质量,助力高校戏剧表演专业健康有序发展。
1 高校戏剧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1 过分重视理论
受到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和影视教学模式的影响,即使是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还有很多教师仍然坚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仍然居于教学主导地位,通过讲述的形式将课本知识传达给学生。这样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得到自主思考能力的养成。戏剧表演专业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本来就有较高的要求,一些专业性的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灌输式教育却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学生缺乏自主性,只是被动地进行学习,自然无法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难以真正将专业知识运用自如。其次,单一的教学模式无疑会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戏剧表演的知识体系,构造出完善而立体的知识结构[1]。戏剧表演专业作为融合了音乐、舞蹈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不能忽视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助推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水平,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但是现阶段高校戏剧专业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
1.2 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戏剧表演专业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进行教学,才能切实提高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水平。但现实中,很多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有限。这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使得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被不断削弱,甚至有学生对课程产生了明显的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到专业教学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更多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如此一来,才能够切实提升专业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戏剧表演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时期,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明确戏剧表演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
1.3 专业定位模糊
目前很多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定位,存在专业定位模糊的情况。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发展出现同质化倾向,使得许多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职业生涯受到限制。高校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优质人才,高校的专业同质化会导致学生同质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展现出自身的个性[2]。戏剧表演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按部就班地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但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之路是有限的。只有激发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表演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1.4 缺乏实境教学内容和环节
戏剧表演具有明显的实操性、应用性特征,但很多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缺乏实境教学内容和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与实际表演相结合,导致他们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需要增加实境教学内容和环节,如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演出、参加戏剧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演水平。
2 高校戏剧表演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戏剧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艺术形式,要求能够将时代风貌展现在观众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戏剧本身更受人民群众欢迎,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高校在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中,要通过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让他们所呈现出的戏剧表演能够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传达出深刻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他们的表演才能经久不衰。
2.1 强化舞台表演修养
舞台表演是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舞台表演,学生才能够真正得到专业素养的锻炼,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成长为优秀的表演专业人才[3]。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一些学生活泼好动,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勇于表达自我,而一些学生则由于自身性格腼腆,在面对舞台时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导致在舞台表演中难以展现出自身的最佳表演水平,长远来看容易引发学生对舞台的恐惧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强化学生的舞台表演修养,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针对性地改善学生对舞台的恐惧感,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应对舞台表演。只有正确看待舞台表演,才能够激发学生对戏剧表演专业的热情,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逐渐树立自信,在舞台表演中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展现出专业教学效果。
2.2 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在戏剧表演前,需要对剧本和角色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只有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思想情感及人物内心等展开剖析,才能将人物演绎得有血有肉、生动鲜活,而这都离不开文学素养的支持。戏剧作品虽然是虚构的,但也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戏剧作家通过戏剧作品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如萧伯纳的戏剧向来是戏剧剧目中的经典,他在作品中展现出复杂的人际关系,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4]。萧伯纳的作品立足于客观,以现实的角度来解释社会问题,在进行戏剧表演时,学生需要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充分认知,了解萧伯纳创作时的社会矛盾,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人物的心境变化,学会站在人物的角度上去审视社会,对神情、动作、心态等进行精准把控,如此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将人物形象表演到位。因此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丰富,通过在专业教学中加入文学性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技巧塑造人物角色,使学生不仅能表现出人物外在的性格,更能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气神。只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学生对人物角色的理解能力才能提高,实现对角色的精准定位,将人物教学演绎得更为立体。具体来说,高校要适当增添戏剧表演专业中的文学性内容,将戏剧作品、电影作品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学性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可通过主题性表演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戏剧表演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剧目演练,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戏剧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进行表演。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5]。
2.3 培养戏剧表演能力
要想推动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教育效果提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戏剧表演机会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得到实践表演能力的增强,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2.4 开展戏剧表演实践
在当前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中,存在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的问题,因此学校及教师必须提升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戏剧表演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6]。首先,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音乐会、晚会、比赛等,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表演场景中逐步积累表演经验。教师可以从旁为学生提供指导,现场指导能够及时指出学生在戏剧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表演细节,提高表演质量,也能让学生的戏剧表演基本功变得更为扎实。其次,社团作为大学生交流实践的有效渠道,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社团活动,在社团实践中锻炼自身的表演能力。教师可以为表演社、音乐社等社团之间的协作牵线搭桥,搭建出真实的表演场景,学生在真实的表演场景中表演,不断提高自身的戏剧表演能力。
3 总结
高校戏剧表演专业作为当下的热门专业,旨在培养出具有良好戏剧表演能力和专业职业素养的优秀表演者,但当前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到课程建设效果。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彌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帮助提高学生的表演修养,不断提升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科发展。
引用
[1] 李鹏晨.浅谈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J].剧影月报,2023(2):105-106.
[2] 潘红叶.地方高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课外实践教学——基于产教融合背景[J].大观(论坛),2023(2):93-95.
[3] 马燕.新疆高校戏剧表演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思考研究[J].艺术评鉴,2022(22):161-164.
[4] 袁素莹.高校本科舞蹈表演专业海阳秩歌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2.
[5] 杨钦.融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22(33):175-177.
[6] 苏永豪.艺术院校表演专业教学中的拓新与启示——评《戏剧影视导演表演创作与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1):126.
作者简介:于丽媛(1986—),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河北传媒学院;叶冠宏(1991—),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就职于河北传媒学院;郭学阳(1987—),男,辽宁鞍山人,本科,助教,就职于河北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