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背景下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理论和实践
2023-04-12董良广
【摘要】以技术发展推动融合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具体体现是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为响应时代需求,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人卫融合出版平台,该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度数字出版优质平台遴选推荐计划。文章结合人卫融合出版平台的建设实践,从实施整体发展战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平台体验设计三个方面提出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思路,并基于此提出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应注意的四个要点,即组建研发团队、选择技术体系和架构、对内集成和对外对接、持续迭代和完善能力。
【关 键 词】融合出版;数字出版;出版数字化平台;平台建设
【作者单位】董良广,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0.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02.009
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是出版机构应用不同技术开展出版工作的两种出版形态和出版模式,出版融合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并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也是推动出版业不断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二者各有优势且边界日趋模糊。出版企业应在推动传统出版主业发展的基础上,深度应用数字化技术,向在线教育、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等不断拓展产业边界。因此,建立支持两种出版形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数字化出版平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背景
互联网改变了交易场所、延伸了交易时间、丰富了交易品类、加快了交易速度、减少了中间环节,催生出新型的商业模式,产品和平台成为当今市场的必要战略资产。出版数字化平台在专家作者资源积累、内容资源聚合、数据汇聚、数据智能、数字化运营、赋能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各出版要素之间创造价值的互动、集聚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优化出版工作流程,提升内容的共享效率和传递能力。大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源于平台上各要素的流动,将在出版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出版从线下市场竞争扩大到互联网平台竞争。
1.国家政策导向
《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是中宣部首个关于出版融合发展的专门文件,对新时代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作出全面安排。文件将数字出版平台建设作为四个重点布局方面之一,力求在关键环节打造一批可资借鉴的示范平台,着眼于实用、好用和管用,发挥出版数字化平台在聚集优质内容、应用领先技术、创新出版形态、开拓服务领域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在推动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1]。
2.产业发展要求
(1) 出版模式发生改变
当前,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出版企业只有切实实现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才能化解当前和未来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出版数字化平台可以打造更加扁平化、更具有互动性的信息传播体系,让读者充分参与产品创新和内容建设,实现作者、编辑、读者的共同策划、共同创新、
共同创作和共同研发,推动传统出版模式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出版模式转变。
(2)内容整合需求
按照资源基础观角度,出版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挑选资源和聚合资源的功能。出版企業应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但如果出版企业没有足量的优质内容,出版产品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谈不上强,更称不了“王”。数字化内容资源建设的投入成本远远高于文字创作成本,出版企业需要通过平台对全部资源和素材进行统一管理,加强资源的复用性,降低成本和建设周期,打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也是出版企业依托资源的再配置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
(3)数据整合需求
平台通过采集、分析用户行为和学习数据,精准挖掘用户对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出版对读者需求把握不精准的问题,又进一步促进了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
(4)制度建设优化
基于平台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有利于制度的确立。出版企业在平台设置标准化的流程,可以规范出版全流程,避免出现出版工作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进而提升管理、内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二、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思路
出版数字化平台贯穿整个产业链,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上下游价值闭环,促进融合出版和数字出版协同发展。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要以“高效率、低成本达成目标”为导向,以技术为导向驱动业务创新,以业务生命周期为导向优化、提升每个环节的效率。
1.实施整体发展战略
出版数字化平台通过资源汇集、数据聚集和流程规范,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为统筹选题规划、资源充分应用、新产品快速研发、质控实施、总体运营等提供了基础,对前端业务形成有效的资源和数据支撑,为基于数据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1)覆盖两种出版形态
纸质图书提供数字内容资源和在线服务已经成为传统图书出版的常态,其附加的数字资源和在线服务与数字产品的内容资源和服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配套数字化资源的策划、制作、生产、编辑、审核、服务流程和方式已经与传统图书的出版流程和出版方式出现了根本上的差异,具体体现为人员角色多、文件类型多样、过程复杂、技术应用以及出版服务模式不同。融合图书出版以书为核心组织数字内容和服务,产品形态相对单一,而数字产品涉及数字教材、课程、考试培训、数据库等多种产品形态,在产品底层资源组织时需要在兼顾个性化的基础上实现统一。
(2)涵盖出版全流程
出版企业可以内容资源为核心,集中管理、分步存储生产过程文件,实现出版资源和数据的资产化、网络化、智能化。具体来说,出版企业可围绕内容资源的策划、编写、制作、编辑、转化、更新、复用、传输、发布和应用,融合OA系统和ERP系统,实现资源建设、资源加工、资源审核、资源应用和资源保护的统一,打造资源统筹、生产管理和应用为一体的管理模式,从而使生产流程更加可控,分工更加明确,协同更加高效。
2.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1)满足作者需求
平台建设应满足作者需求。作者需要在平台上完成包括组建编写团队、分工协作、制作产品目录、上传资源、引用资源库资源、交叉互审、主编审稿等在内的工作,平台功能应囊括兼容各种文件类型、上传下载便捷、进度管理与统计、不同角色之间的权限及文件流转、信息沟通和短信提醒等,操作界面应简单易用。
(2)满足编辑需求
在出版数字化平台上,编辑可建立选题,辅助主编完成编写过程管理工作,向作者授权已有资源进行引用,随时掌握选题完成进度,并完成后续的审稿工作。因此,出版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应包括过程文件的版本管理及备份、审核意见的存储及规范化流程执行、产品封装及向应用端推送发布。不同产品的制作流程及制作团队各有差异,平台需要为编辑提供个性化定制功能,在产品的规范性及完整性方面配套自动检查机制,以人工智能辅助审稿的方式帮助编辑提高审稿效率。
(3)满足客户需求
客户包括机构的B端客户和个人的C端客户,客户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需求。机构客户一般是管理者,权限管理、机构用户管理、使用数据查询一般是这类客户的核心需求,机构产品的服务对象也是个人客户。如某高校开展教学培训的教师需要开展课程建设、课程应用、教学管理及实施、数据统计、班级管理等工作,学生则需要完成学习课程、查看资源、数据分析等。个人C端客户在出版数字化平台需要完成浏览商品、下单购买、学习使用、数据分析、个人信息维护和查询等。
(4)满足管理需求
出版企业决策和管理越来越依赖数据,因此出版数字化平台需要把管理功能做细,使出版企业可以从平台流程上规范出版工作,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功能,减少管理内耗,实现高效协作。在出版数字化平台上,出版企业可随时对各项工作进度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不断优化管理模式,调整实施方法。
3.优化平台体验设计
互联网发展至今,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从最初的功能需要逐步进化为质量需求,如今已向体验需求演进。出版数字化平台上的用户既包括出版内容的来源方——作者,又包括内容的消费方——读者,中间是出版工作的实施方——编辑。极致的用户体验包括符合产品目标、用户重复使用平台和推荐他人使用平台,与出版活动的目标息息相关。如果平台用户体验不佳,作者就不会在平台进行创作,导致内容质量和创作周期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引发用户流失、编辑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受到影响等问题。在平台建设中,出版企业应遵循一般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交互设计原则和规范,以可用性和易用性为目标,做好设计与开发。
三、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关键要点
在平台研发过程中,相较于专业技术开发公司,出版企业在研发能力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引入外部技术开发服务,是多数出版企业解决工资分配不恰当、人员能力不匹配和时间周期无法把控等问题的重要举措。无论是依靠外包技术开发公司研发平台还是自主研发平台,构建出版数字化平台的基本路径和关键点都是一致的。
1.组建研发团队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与出版各环节的深度融合,重复性强、创造性弱的工作将逐渐由更高效的技术手段完成,使编辑工作向选题策划、产品创新、资源建设等方向转变。目前,出版企業的编辑多是具有专业背景的编辑,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编辑都具有医学专业教育背景,但是对数字技术的掌握力和应用力不强,而具有平台设计经验的产品经理型编辑更是可遇不可求。出版企业要进行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不应借助不了解自身业务的外部力量,而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由编辑、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共同承担平台产品经理的角色,并在协作中互相促进、不断成长。
2.选择技术体系和架构
在融合出版中,高速的业务发展、灵活的业务流程处理、动态多变的组织架构、技术的快速迭代、多样化的运营体系共同构成了融合发展的业务特点,这要求与之适应的应用系统必须是动态且随需应变的。以用户为中心,以连接、共享、协作为核心内涵的技术架构理念,改变以往模块众多的大软件、大系统的单一架构模式,转向以中心化、服务化、数据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理念的微服务架构,能够灵活支撑业务流程中不同的环节,满足角色化和场景化的应用需求,成为出版企业出版数字化平台的发展趋势。
3.对内集成和对外对接
出版企业应重视多元数据汇聚,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数据接入将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完成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到统一平台的过程。对内,出版企业可对接主管部门管理系统,如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选题系统、出版统计系统,以及教育部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对外,出版企业对接的内容包括机构用户的用户对接和数据对接,第三方销售平台的商品信息对接等。技术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市场上出现很多深入某一细分领域的精深、专业的服务和产品,
例如处理影像DICOM数据的阅片平台、视频在线协同审核服务、表单问卷系统、思维导图集成应用等。这些专业化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推动融合出版进程,在拓展内容资源形态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若出版企业不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或无法承担研发成本,可将直接集成第三方产品或服务列为首选,因此,出版数字化平台必须具备这种集成和对接的能力。
4.持续迭代和完善能力
出版数字化平台的建立能够打通数字出版的整个产业链。随着技术和内容的不断深入融合,出版的竞争已经演化为数字出版平台主导者的竞争。出版企业要根据用户应用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的进步,将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到平台创新中,不断优化出版数字化平台的功能,不断明确数字出版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出版产业的创新进步。
四、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具体路径
数字内容资源加工、产品制作与分发和数字资源营销是产业链的三个重要环节,也是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催生的新工作重点。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将在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提高资源质量、丰富产品形态、缩短产品建设周期、扩展内容传播渠道、拓展新技术新业态、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出版数字化平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设计的功能包括选题管理(主要在已有的ERP基础上拓展链接实现)、资源管理(支持各种富媒体资源的存储、格式转换、分类标引、导航检索)、协同编写(作者管理、编辑管理、权限管理、稿件管理、编审流程、版本管理、进度管理、产品排版、组织封装)、一书一码激活管理(生产激活码、激活码关联纸质图书与数字产品、用户激活及授权)、大数据系统(用户数据、产品数据、资源数据、用户浏览数据、用户学习数据)、应用服务系统(电子书/数字教材阅读、课程学习、知识库检索与浏览、教学服务及教学管理、用户交流讨论、商品购买)等。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基本上不存在技术难题,重点在于建立支持融合出版与数字出版整体流程的数字化标准,并把握每个环节的关键功能质量。笔者以人卫融合出版平台为例,阐述出版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路径。
1.数据助力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出版的基础工作,选题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出版质量。编辑凭借从业经验,采用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了解市场需求的传统选题策划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大数据时代,编辑可分析用户的浏览、购买、评论、阅读、学习等行为数据,分析用户的潜在内容需求。一方面,编辑可以此拓宽选题范围,为选题策划带来更多可供参考的方向。另一方面,编辑可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对比不同的选题内容,评估其对用户的价值,从而利用有限的资源、出版数字精品,加大产品有效供给力度[2]。人卫融合出版平台采用国际通过用的Experience API(xAPI)规范数据记录标准,xAPI的核心在于活动流,这意味着xAPI可以描述出版数字化平台上正在进行的任何活动,并通过接口规范的学习记录仓储系统(Learning Record Store,LRS)实现数据存储与共享,为机构用户提供数据对接服务。
2.协同编写提质增效
业务流程数字化是落实三审三校的有效方法,是提高编审效率、保证内容质量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多数出版企业的内容编审环节还是通过内容资源线下流转的方式完成,各环节全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递,存在过程不完整、周期拖延、文件版本管理混乱、安全不可控等问题。人卫融合出版平台基于XML结构化数据标准,以内容编校排为核心,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完成审校、排版、校对等环节,实现编写、编辑加工、审校、稿件管理全流程数字化,提高了出版效率和出版質量。在协同编写中,人卫融合出版平台集成在线黑马、语音转文字、文字转语音、在线敏感信息过滤、短信提醒等工具,可对每个选题的文件进行实时分析,为编辑和主编提供直观的进度统计。
3.资源整合分类管理
出版企业要增强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就必须建立资源的统一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包括资源收集、资源管理、格式转换、编辑加工、分类标引、知识图谱、高效精准检索、版权保护等功能,实现存得下、管得住、找得着,以便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产品的封装。出版数字化平台中的资源管理应该是集数字资源存储与管理功能为一体的富媒体云端资源总库,可完成内容资源与出版数据统一管理以及基础内容的积累和精细化整理,实现融合出版全部数字资源的归集、分类、存储、分类标引、建立关联。通过精细化资源管理,出版数字化平台可为生产提供资源支持,为内容的重组应用及创新性应用打下基础。管理中心对内统管各业务流生产的数字资源,对外进行数字资源或知识服务产品的封装发布,整体支持音视频、文档、图片、3D模型、虚拟仿真等多种类型资源的存储与在线浏览,提供精细化标引、便捷检索、按资源筛选、独立或组合打包输出数字化产品的功能,在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数字出版的海量内容资源已经不是突出优势,其优势已经转变为为用户提供精准的资源和服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以及为用户决策提供支持。
4.编辑审核智能应用
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强化流程管理,是保障融合出版和数字出版质量的基本做法,也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出版的高质量及快速发展大幅加快生产运营节奏,使出版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不断外延,压力不断增加,而来自出版业之外的互联网企业与出版企业形成跨行业竞争,使出版产业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出版业必须重视和加强技术和数据等新兴生产要素的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和赋能出版流程,提升内容审校的效率,充分发挥编辑在优质选题策划和精品内容创造方面的优势,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人卫融合出版平台在此方面已展开一定的探索实践:将融合产品的排版从线下排版改到线上,将排版周期从2—3天压缩到接近0天,每年节省几十万元的成本,而且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的差错;研发所见即所得的U盘产品排版制作软件,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规范和批量化生产;针对文档类资源(PPT、Word、Excel、XML、Html、PDF等)的内容抽取,构建文档内容的检索和批量替换功能,实现内容的一致性,极大地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开发PPT插件,实现修改痕迹记录与审稿记录格式化导出功能,满足出版审核的要求,提升了编辑审稿的质量;研发教材书稿内容与PPT内容的智能比对功能,在书稿和PPT文件分别审核情况下确保内容的统一性和正确性。
5.打通产品组织框架
在底层资源和应用数据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出版企业需要打通不同产品的组织框架,实现各种产品组织方式一致。目前,互联网的主要产品形态有电子图书(数字教材、电子书、图书增值、习题集、听书)、课程(慕课、在线课程、教学课程、培训课程)、数据库类型产品(知识库、资源库、题库)几种类型,可以说是不同类型不同数量资源的集合。从产品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资源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出版企业需要采用统一的组织结构管理相应的资源。人卫融合出版平台采用XML组织结构,层级目录树下具有文字和各类资源的组合,即使是不同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互通。针对不同产品的使用场景,人卫融合出版平台增加了相应的功能,如对数字教材增加呈现样式文件,对课程增加课程学习、进度控制、教学管理、讨论和签到等教学活动功能,对题库增加组卷、考试、答题等功能。前端应用根据不同场景开发不同功能,产品资源可以发送到不同的前端应用。例如,数字教材若发布到电子书模块,则以电子书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如果发送到教学平台,则以模块化的方式与其他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实现深度融合。
6.一次生产多产品应用
出版企业对应的数字资源建设一般都明确面向特定的领域,如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面向医学教育和医学学术领域,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面向高等院校教育教学领域。与大众出版企业内容资源范围广或新闻领域传播内容时效性强不同,专业出版企业数字资源的复用性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明显的延续性和迭代性,具有重复应用优势明显、产品规模化效应突出、服务人群精准等特点。在基础资源建设中,专业出版企业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复用性,建设相应的素材库。如建设一套人体三维模型可满足多数应用需求,专业出版企业可根据应用的需求,设计模型颗粒度,以便模型在一次建设后可以在多种产品中拆分应用,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导致的人力、财力及时间投入大的问题。借鉴“中央厨房”的策略,专业出版企业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拆解资源形成模块化资源体系,作者和编辑可以根据需要对基础素材进行专业重组,快速形成新产品。在资源管理中,专业出版企业要对资源的元数据进行准确描述,并依靠数据字典规范描述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成熟的技术增强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例如,出版企业可采用语音转文字的方式按照时间点对视频进行构架索引,或利用图片被引用的语境挖掘图片信息,或抽取图书中引用图片的段落文字,抑或是在PPT中插入图片页的文字,构建数字资源,丰富索引字段,实现资源精准检索应用。
7.应用和运营生态圈
產品、流量、变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置、构建商业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使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产品不断丰富。技术介入人们的消费过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日益复杂,作者、编辑、读者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同质化、标准化、粗放的供给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亟须向精准供需模式进行转变。出版企业在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纸质图书为载体,培育数字化读者,或以B端院校付费应用的产品为引领,发挥强大的平台流量引入效应。
目前,挖掘用户需求开展产品推荐和延伸服务已经成为数字产品营销的核心。出版数字化平台解决了数据孤岛和多源数据整合应用困难的问题,促使营销内容实操与销售完成闭环,实现全流程的智能化数据联动。用户可在平台查看、试读、下单、阅读、学习、分享和讨论商品,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场景,通过记录用户在平台的全部数据,基于地理位置、用户属性、操作行为等多维度标签类目,不断沉淀数据,逐步描绘用户的精准画像。
五、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出版企业应在出版数字化平台的研发和建设中加大投入力度,在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中培养复合型出版人才。数字出版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科技、人才、创新为核心,在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生态动能体系,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不断融合,推动出版整体协同高质量发展。
实践证明,搭建编辑工作一体化数字平台,
能够很好地促进传统出版企业的转型升级,并拓展产品思路、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同时,出版企业也要认识到出版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除技术因素外,更关键的是管理方式和工作观念的转变。出版企业应将内容资源和数据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将短期投入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将出版数字化平台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并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尹琨. 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同志答记者问[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9-21.
[2]王雪凝.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医学教育数字出版创新发展[J]. 科技与出版,2022(1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