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控策略

2023-04-12吕海源

新农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结节性牛舍器具

吕海源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疙瘩皮肤病,该病为全身感染的皮肤病,传染性较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种类的牛均可感染此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皮肤血管炎等情况,对母牛影响严重,母牛会出现不孕不育或导致妊娠期的母牛流产等情况。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造成牛只的死亡,给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 疫情发展现状

1.1 世界疫情发展情况

1929年,牛结节性皮肤病首次发现于非洲赞比亚,随后在非洲广泛传播。1989年此疫病传入中东地区,2013年开始向东欧与中亚逐渐蔓延。2019年该病出现在印度,随后传入孟加拉、蒙古、老挝等亚洲国家。2022年印度媒体报道,全国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牛已达200万头,近10万头牛因该病死亡。

1.2 中国疫情发展现状

牛结节性皮肤病于2019年在新疆地区发现,经当地管理部门排查后,218头牛确诊此病,死亡1头。此后,逐渐蔓延至15个省(自治区),疫病蔓延态势日益严峻,该病的诊断与防控面临全新的挑战。

2 流行特点

病牛或隐形病毒携带牛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传染源,虽然羚羊、兔和绵羊也会发生该病,但发病概率较低。病原存在于病牛的皮肤结节、内脏、唾液、鼻腔分泌物、淋巴结、精液及乳汁之中,病牛即使康复,病毒持续时长可达21天以上。本病的传播途径为饲料、饮水、蚊、蜱、蠓等节肢动物进行传播。此病高发于雨水丰沛、吸血昆虫肆虐的季节,间接接触传播使此病可以进行长距离或短距离传播。

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3.1 临床症状

此病潜伏期为11~28天,发病初期体温高达41℃,持续时间约一周。发热两天后,头部、下腹部与颈肩部出现约3厘米的结节。由于蚊虫叮咬和刮伤,病牛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结节周围出现红肿、渗液甚至化脓等炎症症状。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慢性病,症状会逐渐加重,结节数量增加,皮肤变厚变硬,嚴重时可能出现溃疡、皮肤破裂等并发症。病牛肩前淋巴结肿大突出,腹部、四肢和会阴等部位呈现水肿状态,病牛不愿运动;口腔黏膜和眼结膜发生溃破和糜烂,病牛出现流泪、流鼻涕、流涎等症状。此外,还会引发乳房炎、肺炎、子宫内膜炎等继发感染。

3.2 病理变化

染病早期,病毒主要侵染牛的口腔、鼻腔、内脏表面,随病情进展,角膜会分泌黏稠的脓液。经剖检观察,病牛消化道、呼吸道及生殖器官内表面呈现痘状瘢痕。皮肤表层出现增生与水肿,渗出黄色或红色液体。此病毒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大量繁殖,引发皮下组织的坏死,甚至蔓延至骨骼。在病程的中晚期,其他器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病牛的瘤胃、皱胃、肺、气管等部位都有结节。肝脏肿大,表面钝圆;胆囊出现异常肿大,伴有出血斑;脾脏也出现不正常的水肿,变硬,伴有出血现象。小肠黏膜和胃黏膜均有弥漫性出血的状况。

4 诊断

兽医可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特征与病理变化进行初诊,若需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检查和病原鉴别是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4.1 血清学检查

在病牛出现临床症状的7天内,产生中和抗体之前采集血液,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病毒中和试验是对疙瘩皮肤病最有效的检验方法。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费用也较高。

4.2 病原鉴别

从病牛结节处采集样本,或对病牛双侧鼻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PCR是一种高效、简单的病原鉴定技术。虽然分离病毒用时较长、成本高,但PCR能够准确分辨出病毒的种类。

5 综合防控策略

5.1 加强对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宣传

在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是近年来出现的疫病,大部分养殖户对该病害认识不足,导致治疗成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组织各级各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人员与兽医,充分了解此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向广大养殖户派送宣传资料、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疫病检测与知识宣传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牛结节皮肤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具体的防控措施。全面提升养殖户对此病的防范意识与防控能力,提升对此病的防范能力。

5.2 加强饲养管理

5.2.1 消毒 提升养牛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做好消毒与灭虫工作。对养殖场环境、牛体、器具与运输车辆等做好消毒工作。此病毒对强酸、强碱非常敏感,因而,可以组织专人使用强酸或强碱溶液,如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碘化合物、乙醚等与消毒药配置消毒。此种药剂对牛舍进行消毒,能够有效阻断传播路径,减少继发感染的产生,为牛群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对于进入养殖区域的外来人员或车辆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以免将病毒传染牛群。落实器具管理制度,对器具进行编号、分类管理,避免不同牛舍交叉使用器具,会增加感染概率。建立器具使用台账,详细记录每种器具的名称、消毒时间和使用记录等。做好器具的定期消毒工作,严格控制病毒传播链。

5.2.2 虫控管理 蚊虫叮咬是此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养殖户应严格防控牛舍内的蚊蝇,控制传播途径,建议在牛舍周围加设防蚊虫防护网,放置灭蝇灵与驱蚊灯等,使牛舍保持干净整洁,在牛舍顶部预留通风口,安装大型换气扇,加强牛舍内空气对流,夏季每天需开展灭蚊蝇工作。也可以注射伊维菌素,以达到驱虫的目的,夏秋两季驱虫可使用双甲脒等透皮剂进行稀释喷洒牛体。

5.2.3 监测管理 严格控制牛的引进,如需引进,避免从发生过该病的区域引入。引入时需进行疫病检测,并对引入牛进行隔离,观察两个月以上且检测为阴性后,可混群饲养。一旦检测出阳性病牛,立即捕杀并进行尸体无害化处理,严格封锁疫区,进行全面消毒。

5.3 疫苗接种

疫苗免疫是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多数地区采用羊痘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该疫苗安全性高、预防效果好。将异源活弱毒疫苗稀释为每毫升含5头份,注射与牛颈侧中上或肩胛部位,若养殖场周围疫病严重,每6个月接种一次疫苗,新生牛犊第一针疫苗可安排在两周龄,隔6个月进行第二针接种。疫苗接种能够减低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病率,避免此病的进一步蔓延。

5.4 药物治疗

对已确诊的病牛,建议采用抗生素控制病情,避免病牛死亡。通过肌肉注射5%盐酸头孢噻呋,剂量为2.2毫克/公斤,每日1次,连续注射3天。中草药也可控制病情的发展,使用甘草、薄荷、板蓝根和柴胡制成中药方剂,与饲料充分混合后,每日投喂两次,连续服用3天。

6 结束语

牛结节性皮肤病传染性较强,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的威胁。养殖人员应全面认识该病的发病原理,坚决阻断传染源,通过加强宣传、饲养管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提高牛的抵抗力,使养殖场内牛群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结节性牛舍器具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基于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空气交换率优选模拟
古代器具灌农田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姜兆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科学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