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3-04-12马云波

新农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害虫树种

摘要: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是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加强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要通过科学营林、综合防治、科技引导、严格检疫等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治,减少过度使用化学药物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不仅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发展的背景下,林业产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丰富,但是人工林的占比高,纯林面积大,易发生病虫害。加上近年来气候的变化以及化学药物的过度使用,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分析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对于维护林业生态环境平衡,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1 病虫害种类多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种多样,多样的树种也为病菌、害虫提供了繁殖的场所。有的树种抗性差,易感染病虫害,使得和其混交种植的树种也易被危害。常见的森林病虫害多达200余种,比如,立枯病、猝倒病、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等都是对森林资源危害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另外,松类树种易感染叶斑病、孢锈病等;阔叶林易出现烂皮病,杨树易被天牛危害等,即便是同一树种,不同树龄也会感染不同的病虫害。

1.2 危害面积大

病虫害被称为是“不冒烟的火灾”,说明森林病虫害不仅发病突然,而且危害的面积比较大。一般林内通风条件不好、透光度差、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生病虫害。在一片森林中,往往是一些病原菌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一旦外界环境适宜病菌传播后会出现大面积感染的情况。比如,腐朽立木上的一些病原菌会被林内动物或鸟类携带到其他树木上,而且鸟类的活动轨迹无法预测且范围大,容易扩大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有的蛀干害虫多在树干内隐藏,前期不易被发现,等到虫口密度增大的时候,往往大面积的林木已经受到危害。

2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自然环境变化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病虫害一直伴随着森林资源的发展变化历程,而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和危害面积会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全球气温回升,我国北方一些地区也开始出现暖冬,在冬季气温不高的情况下,森林内的很多病原菌及害虫可以安全的越冬,待春季气温回暖后危害林木资源。此外,我国的幅员辽阔,林区内的地形复杂,加上降雨分布不均,干旱及降水充沛的林区也易引发病虫害。

2.2 人为因素影响

人为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为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了大片的人工林。由于营造理念不科学,很多的人工林都是纯林,林分的结构单一,抗性差,容易受病虫危害,且没有其他树种的阻隔,人工纯林受害后会出现大面积感染情况。二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药物使用过度。森林病虫害应该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但在具体营林过程中,不注重平时的预防,一旦大面积暴发病虫害后就使用化学药物。该方式虽然见效快,但是长期使用会杀灭林内的有益微生物、益鸟等,还会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反而降低了防治效果。

3 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3.1 不利影响

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就是化学药物过度使用,导致林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相关人员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病虫害,不断加大药物的浓度,短期内会杀灭大部分的病害虫,但同时对其他物种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比如,落叶松蜂主要危害落叶松的叶片,对其防治一般采用药物喷施,但由于树体高大,药物无法喷施到树冠的中上部,无法有效杀灭害虫,反而会危害其天敌,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而且,过度使用化学药物降低了森林资源的生物多样性,新的病原菌及害虫没有自然天敌的情况下会快速的寄生繁殖,破坏森林原有的生态系统。

3.2 积极影响

科学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不是喷施药物才属于防治的措施,平时的科学营林措施都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手段。比如,新造林分由于幼树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差,易感染病虫害,因此,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及保存率。对于一些透光性差的林分进行疏伐、卫生伐等,及时剪除病枯枝,清理枯叶等,可以提高林分透光度,很好的减少病原菌滋生环境,为树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4 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4.1 科学营林

通过科学营林,增强林分的抗病性,减少病虫危害。第一,人工林的营造过程中要合理营造混交林。营造混交林要综合考虑不同树种的立地指数,以近自然理念为原则,结合当地生态环境,选择抗性强的乡土树种进行混交。第二,科学抚育。对新造林分进行土水肥抚育,为幼林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幼林生长,提高其抗病性。对于中龄林要定期进行透光伐、卫生伐等,尤其是生长较快的乔木林,要定期修剪整枝,提高林内的通风透光度。对于成熟林、过熟林要进行更新抚育,分次更新树种,优化林分结构,营造结构稳定的异龄复层混交林。

4.2 综合防治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从长期来看,还是要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辅以人工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到病虫害大规模暴发时再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在平时的防治过程中不能把化学药物防治作为主要的手段,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通过悬挂鸟巢,招引益鸟,保护有益菌、有益昆虫等,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抑制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总的来看,病虫害是常见的自然生态现象,无论采取何种措施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只要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能達到有病害、有虫害而不成灾的局面即可。

4.3 科技引导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借助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警监测平台,加强对本地区易发病虫害的监测。利用“3S(GPS、RS、GIS)技术”对于发生病虫害的区域进行标记,分析病虫害发生的类型以及危害程度,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后进行精准的防治。而且,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分析的结果保存起来,为后续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4.4 严格检疫

第一,加强调运检疫。对外省调运的木材及苗木等进行复检。200株以下的苗木全部检查,超过200株的按总数量的10%进行抽查。对于调运的木材按照总根数或总方数的10%抽查。尤其是在造林季节及林木伐除季节,要加大检疫力度。第二,加强产地检疫。对于易发生病虫害的树种、苗木及相关的木制品、林产品等进行严格检疫。如果发现检疫对象,要对相应的木材、苗木等采取防治措施,如果是被害比较严重的苗木要及时就地销毁处理。

作者简介:马云波(1972-),男,大专,林业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病虫害防治。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害虫树种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