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预习的三个步骤

2023-04-12严廷勇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出师表诸葛亮自然段

严廷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学习语文而言,预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笔者认为,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预习新课文,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效率。

一、查阅工具书,扫清学习的障碍

高中语文课本里涉及的古诗词、文言文较多。同学们在初次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陌生的字词。认识这些生字词也是预习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试想,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自己还不能完全读通一篇课文,岂不会影响听课的质量?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及时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之后再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查阅,了解这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并在课本上加以记录。扫清字词障碍,是预习的第一个步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出师表》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初读这 篇文言文,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晦涩难懂的字词。这时,我们就需要一边读一边找出其中的生字词,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读到“不懈于内”时,我们可能无法理解“懈”和“内”的意思。此时,通过查阅工具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懈”指懈怠、松 懈,“内”即皇宫之内。“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 忘身于外者”,意思就是宫廷里的侍卫官员不懈怠,战场上的忠良将士奋不顾身。再往后读,我们还需 了解“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等的意思。经查 阅可知,“引喻失义”指说话不恰当,“塞”为阻塞之 意,“谏”即劝谏。至此,我们就基本解决了第一自然 段中的生字词,也知晓了先帝逝世之后国内的一些 基本情况以及诸葛亮的立场与建议。接着继续阅读 后面的内容,逐一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二、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预习的第二个步骤是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面对一篇要学习的新课文,我们想要了解它背后的思想感情,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就是阅读全文。在这个阶段,同学们一定要做到心无旁骛,认真、耐心地阅读文章,归纳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从而提高预习的效率。

还是以《出师表》为例。当我们理解了生字词的含义之后,接下来就要阅读课文,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分析,了解每一个段落的大意,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文章中的第一部分为第一至五自然段。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分析(“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又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并且對君王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要广开言路,二是要严明赏罚,三是要亲贤臣、远小人。他还细心地举荐一些在宫中、营中能担大任并愿尽忠心的大臣,希望后主能亲之、信之,学习并积极寻求治国之道。文章的第二部分为第六、七自然段。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追述了往事,表明了自己想要兴复汉室的决心。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第八、九自然段。作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要求,立志要实现先帝的遗愿,决心北伐,并恳请陛下把“讨贼兴复之效”托付给自己。作者针对当时的局势,以恳切的言辞,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通过整体的浏览,我们可以大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准备。

三、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学会换位思考

在扫清了字词障碍、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后,同学们还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便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一位作者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能无法对他们当时写某一篇文章时的心情感同身受。对此,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学会换位思考,往往能有效地拉近我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能够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近一些。

比如,我们在预习《出师表》时,可以利用网络或书本等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任丞相。二二三年,刘备病逝,临终前把自己的幼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为了振兴汉室,鞠躬尽瘁,尽心尽力,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后来,为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他在平定了叛乱以后决定在二二七年北上伐魏,攻占长安。在临行之前上书刘禅,给他提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忠心。

了解了作品的写作背景之后,再来赏析《出师表》,我们就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诸葛亮的一片真心。

总之,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扫清字词障碍,整体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一步一步走进文本的深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出师表诸葛亮自然段
出师一表真名世——《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
掌握类文阅读方法 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以《三顾茅庐》《隆中对》《出师表》类比阅读为例
秋天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论《出师表》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影响
美丽的秋天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