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教学应用

2023-04-12叶娜 江根蕾

职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教学应用

叶娜 江根蕾

摘 要:目前,伴随着乡村建设的发展,传统的倾向于城市空间的园林设计课程研究和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因此,将乡村景观设计案例纳入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将前沿的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引入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兼顾乡村的特殊性,是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案例的客观需求,对促进技工教育与时代发展接轨、加强园林设计课程与社会需要衔接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未来乡村 生态景观设计 园林设计 教学应用

一 、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应用现状

长期以来,城市空间一直是园林设计行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建立在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基础上,传统的园林设计课程主要针对城市广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和屋顶花园等城市空间进行教学和研究,缺乏针对乡村景观设计的教学内容。目前,教学案例呈现出以城市空间为单一典型研究对象的趋势,这在技工院校教学中采用的《园林设计》和《园林规划设计》等相关教材和著作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乡村的场地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特点,使用者主要是乡村常住人口。相对于城市园林景观来说,乡村景观的设计有其典型性和特殊性。我国自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以来,无论是过去的美丽乡村建设还是现在的未来乡村建设,乡村景观越来越凸显出其区别于城市景观的特殊性,乡村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了行业从业者、学者和教师等人群的关注。但从目前来看,技工院校还没有将乡村景观设计案例纳入教学案例中,没有结合乡村生态设计理念开展应用研究。

二、未来乡村模式下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探索

(一) 引入未来乡村设计案例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在2020年发布的《关于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中,提出探索建设 “未来村庄”建设的战略部署。2021年3月,温州市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未来乡村建设作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的重要抓手和特色品牌。2021年5月,《杭州市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 》出炉,将未来乡村建设提上了日程。及至今日,未来乡村建设已经在浙江省内全面展开,多个地区已开展试点。

传统的单一针对城市景觀的研究和教学方式,忽略了乡村的特殊性,未将乡村景观作为独立的场地进行分析研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是社会人才的储备基地,技工院校应以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基础,将专业课程建设与时代发展接轨,持续更新课程内容。因此,把握社会需求,紧跟行业趋势,对园林设计课程案例进行更新,认可乡村空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增设乡村景观设计相关案例,成为当前和今后园林设计课程建设的客观需求。

(二)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1.“生态化”是未来乡村建设中重要的价值取向

生态景观设计在未来乡村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未来乡村生态景观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乡村自然环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保持现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是景观设计的基础,要尊重并保护当地自然地形地貌、水系以及自然植被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保护,因地制宜,保留乡村记忆,传承乡村文化,突出田园风貌。

2.生态景观设计是未来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打造未来乡村生态场景,推行“微改造”,强调统筹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使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成为乡村最显著的标志。

以“无废村庄”为目标,探索开展白色污染、田园污染、洗涤污染治理行动,建设山水与乡村融为一体、村居与田野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样本。

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在未来乡村的建设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未来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教学应用

(一)典型案例确定

在未来乡村建设的大趋势下,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笔者以“平阳县闹村乡未来乡村规划设计”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区别于城市景观设计的特殊性,重点研究生态景观设计理念的应用实践。

(二)教学组织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包括教师课前准备和学生课前准备两部分内容。

教师课前准备资料包括四方面内容:“平阳县闹村乡未来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地理位置、交通情况、自然资源、人口分布、文化背景、旅游资源、特色产业以及周边环境等;项目生态景观设计构思和设计理念;项目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讨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课堂讨论题目为“平阳县闹村乡未来乡村规划设计”项目生态景观设计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通”App分发给学生,推荐未来乡村建设相关政策文件,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相关研究论文及知网、万方等网络资源供学生学习参考。通知学生课堂分组讨论内容和课前准备工作。

学生课前准备包括三方面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熟悉项目基本概况;了解未来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含义;自主分析项目生态景观设计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分组讨论

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采用“先分组,后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师分组时以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是否有计算机、男女比例等为依据,注意各组成员的能力水平分布均衡,便于横向对比和讨论顺利展开。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由组长分配组员工作,开展讨论、记录和数据整理等工作,要求分工明确且工作内容不重复。组内讨论要求所有组员积极参与,有序发言。在每位组员发表观点后,组内成员之间进行相互提问和解答。组内讨论后形成统一的思路,由组员分工完成分析方案,形成初步结论。

产生初步结论后,由各组组长作为代表展示成果、汇报方案,每组汇报时长为5分钟。其他小组针对方案进行提问,由汇报小组进行解答,进一步开展组间讨论。由各组完善方案,形成最终结论。

3.激励引导

在组內和组间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应适时激励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积极发言。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讨论过程中表达的观点少做或不做评判。在讨论产生争议时假设问题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在讨论陷入僵局或偏离主题时,采用过渡性的语言合理引导,打开僵局、回归主题,以便讨论顺利进行。通过激励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升华

课堂讨论完成后,教师针对课堂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予以肯定。回顾本次教学内容,强调案例中用到的未来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相关理论知识,针对设计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背后反映的未来乡村建设中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进行思考。

同时,对于各组课前准备、课堂分组、人员分工与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对于各组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对于准备充足、紧扣主题、分析透彻、富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对于其他方案予以鼓励,提出期望。

最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形成书面的分析方案。

5.评价反馈

以学情为基础,依据学习目标,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五位一体的模式,综合进行学业评价。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过程参与、团队合作、成果反馈和展示汇报情况,结合职业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通过评价反馈,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了解学习成就、问题和需要,对课程下一步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为进一步完善园林设计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依据。

四、小结

未来乡村建设是一项前瞻性、创新性的工作,是新时代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未来乡村生态景观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将未来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典型案例引入到园林设计课程案例教学中,是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案例的需求,对填补园林设计课程案例空缺,促进技工教育与时代发展接轨,加强园林设计课程与社会需要衔接,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周雨熙,丁山.基于乡村人居环境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4).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叶娜;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根蕾)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教学应用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南方园林设计与施工、养护
园林设计中地形的塑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