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的思考
2023-04-12朱晓玉
朱晓玉
摘 要:本文结合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现状,以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实施过程的优化、考核方式的完善几个方面,重点阐述如何围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素质培养并进、工学相结合的个性化课程。
关键词:校企合作 多媒体 课程建设
职业教育以培养素质全面、重在应用、擅长实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特别重视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社会性,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的深度参与。而企业作为人才的输入终端,是很好的社会参与者。
目前,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向日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任务的分配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学校共同参与的办学模式。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授课内容更偏向于网页制作方向,是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证书的考核模块之一,但随着该证书的取消以及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引入,为了加强课程建设与行业标准、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急需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考核方式进行重构和优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基于校企合作重构课程内容
(一)岗位技能需求分析
职业教育应以能力为本,职业能力应有知识支撑,但这种知识不应只是来自学科体系,而应来自产业对岗位的知识要求(这是动态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艺术元素为辅助,该专业在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已经开设了十几年,以往的毕业生更多地从事网页网站设计、影视作品制作以及动画设计等相关工作。
近几年,随着我国在线教育行业的迅猛发展,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技能型数字媒体人才。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工程师交流座谈、浏览知名招聘网站等多种方式,笔者了解到了不同岗位对多媒体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情况,其中图像处理知识与技能需求所占比重较大,为45%;视频编辑方面知识与技能需求占比29.5%;动画设计知识与技能需求占比20%;音频编辑和其他方面知识与技能需求比重较小,分别为3.5%和2%。
(二)课程内容取舍重构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目的是使教育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服务社会。根据上述岗位技能需求分析,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设计需要打破原有的单一考证模式,应以“必需、实用”为基本准则,有针对性地调整知识结构,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舍弃那些并非职业能力培养所必需的内容。
以目前上海震旦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向日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是一家数字教育产品制作公司,在制作电子课件时,需要对来自不同领域的图像进行处理,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掌握图像处理与编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将原来的教学内容“网页效果图制作”改为“图像处理与编辑”,虽然所用软件不变,但是授课内容不再只是围绕网页界面设计,变得更为多样化。
数字教育资源中教学视频是重中之重,在视频录制完成之后,为了呈现精美的视频效果,需要对视频片段进行加工处理,此时就需要学生掌握视频处理与编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中添加“视频处理与编辑”的相关知识。
在某些抽象类的教育产品制作中,单纯的理论讲解有时候无法很好地展现某个事物的具体状态。如医疗类课程中的心脏病变,此时可以借助动画技术还原现实生活中心脏病人真实的感受,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教育产品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此时又需要学生掌握动画设计方面的技巧,故而将原有内容中的“Canvas网页动画设计”和“CSS3网页动画设计”改为“动画设计”,所学软件变更为Animate,拓展学生动画制作的灵活性。
二、基于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实施过程
(一)引企入教,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传统的教學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讲解,对企业需求了解不够,学生学习也比较茫然。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跳出书本,引入企业真实而又鲜活的案例片段,将课本知识点融入案例片段中进行讲解,活化课堂内容。
企业的实际案例反映了相关知识的最新、最广泛的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可以解决因知识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案例片段的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查漏补缺,获得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达到上岗即上手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案例片段提出问题,安排任务,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沿着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将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即图像处理、视频编辑、动画设计。三大模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可以在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学完之后对学生进行强化实训,实训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
第一步,由企业提供原始素材,包括项目书、项目设计、实施材料和验收材料等。
第二步,以专业教师为主、企业工程师为辅组成模块开发团队,对原始素材进行剪辑,选取典型模块,既能反映项目原貌,又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项目资源。
第三步,专业教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课程开发原则,确定项目进度和组织方式,形成项目资源库。
如学生学完视频处理与编辑模块之后,教师可以引入项目资源库中的视频处理案例分发给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分组,进行小组学习,共同讨论、分析任务。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并由组长将教师分发的案例划分成若干小任务分配给组员,每个小组成员各负其责,遇到问题互相讨论,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共同协作完成案例制作。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三)产业学院助力,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多边协作,双方可互相设立实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高职院校办学空间。
目前,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已经与向日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向日葵产业学院,并在产业学院的基础上设立了“数字工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可以参与产业学院的数字教育产品真实项目制作。
首先产业学院的工程师会对参与项目制作的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其企业文化,了解项目制作的流程和项目验收指标,以及企业对项目完成度的具体要求。
学生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以独立承担项目制作任务。
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当成是一名企业在岗工作人员,严格根据企业要求规范自己的操作,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而不能因为产生畏难情绪而轻易放弃。
学生在进行项目制作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自己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育人的高度融合。
三、基于校企合作完善考核方式
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考核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丰富,努力使考核内容和方式多样化。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原有的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采用的是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情况;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具体运用技巧。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考核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期末考试的知识考查点要与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需求相结合;其次,将过程性评价所占比例提高为60%,期末考试比例调整为40%,降低过程性评价中考勤、作业以及课堂表现所占的比重。另外增加了两个评价因素,一是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情况,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可以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小结
基于校企合作,上海震旦職业学院对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评价方式进行了优化和完善。通过引入企业案例,直面企业和岗位需求;通过模块化实训、真实项目引入,锻炼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在评价方式中引入职业能力因素,鞭策学生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潘家俊.明确时代责任 推进改革深入:学习《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22(1).
[2]田淑波.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课程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2(2).
[3]王智明,潘洪涛,姚宏坤,等.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项目课程建设[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
[4]金建昌,王楠,朱敏,等.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5(1).
(作者单位:上海震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