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英语“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3-04-12陈明菊

职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程思政

陈明菊

摘 要:本文提出构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英语“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究中职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双向融合的新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多元双导向法    中职英语

英语,是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当今世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职公共英语课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探索实现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双向融合显得非常重要。

笔者将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职英语语言教学,探索构建以产出导向法(POA) 和自我导向学习法(SDL)为核心的多层面、多维度、多渠道的中职英语“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以期将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强化中职英语课程思政。

一、中职英语“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产出导向法与自我导向学习法概述

1.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最早是由我国文秋芳教授基于其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不断发展完善而来的,该教学法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文秋芳教授通过提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师生合作评价等教学假设,建构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以其指导教学流程的三个环节:驱动、促成和评价。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通过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选择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采用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运用能够检验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体系。

2.自我导向学习法

自我导向学习法是1966年由加拿大学者Tough首次提出的一种自主学习理论,是指由学习者自主制订计划和引导学习活动所进行的自我学习。自我导向學习法强调学习者自身的驱动力和管理力对知识的建构和深化的作用。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英语“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笔者提出的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英语“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产出导向法与自我导向学习法融合运用于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模式。笔者尝试构建以产出导向法和自我导向学习法为核心导向,将“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环节与学习者自主学习流程相结合,在驱动环节,实施有效的输入驱动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促成环节,以教师为中介,通过在课堂实施主题任务,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和学生自身学习计划的调整;在评价环节,教师和学生针对驱动、促成环节进行双向互动评价,并进行反思和总结,完善教学策略,从而促成新一轮的驱动,为促进中职英语的教学改革发展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多元双导向法”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总体思路

笔者认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英语“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语言教育相融通的“双育融通”为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依托主题单元内容定位语言知识、技能、应用、思维和文化的多层面思政融入点,构建以产出导向法和自我导向学习法为核心导向,将“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环节与学习者自主学习流程相结合,探索“网络+课堂+课外实践”的多渠道协同育人平台,在形式上采用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手段;在内容上结合“思政意识塑造+英语知识传授+职业技能培养”的多维联动;在考核上包含“价值、知识与能力三维并重”的师生双向互评,形成课堂的“课前驱动+课中促成+三维双向评价+课后拓展实践”的“多元双导向法”中职英语教学模式。

(二)具体实施

1.教学目标多维联动的构建

中职英语“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的构建,即在分析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职英语语言教学,确定“思政意识塑造+英语知识传授+职业技能培养”的多维联动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2.基于产出导向法和自我导向学习法为核心导向的教学设计

基于“多元双导向法”着眼点进行教学设计,是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资源整合、线上线下教学流程设计的创新融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通过语言知识、技能、应用、思维和文化的多层面切入思政教学,以类似思政元素的教学主题单元为主轴,将“课前驱动+课中促成+三维双向评价+课后拓展实践”的教学流程与学习者自主学习流程相结合,把课堂实践细分为具体子学习任务。针对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将层层设计的具体情境创设、完成各项子学习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技能的学习准备、学生学习效果实践展示活动和多维评价五大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3.融合思政的教学内容

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方面进行中职英语思政元素的挖掘,对现有中职英语教材的主题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思政元素的教学主题为核心,将中职英语整合为10个教学主题,形成10个思政教育目标的主题,使中职英语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实现巧妙融合,进一步提升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夯实课程思政的育人基础。

4. 基于“多元双导向法”的中职英语教学实施

基于“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积极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获得更优的产出成效,实现语言知识、技能、应用、思维和文化的多层面提升。

(1)课前线上输出驱动。首先,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向学生发布单元产出总任务单及配套的学习资源,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具体的产出任务,让学生进入输出的预热阶段;其次,教师针对单元主题对单元目标和总产出任务进行细化,发布单元学习导学清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主题学习的知识储备;最后,设置师生预学的讨论区,针对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清单进行答疑解惑。线上的输出驱动帮助学生完成课前的知识储备和预热活动,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并及时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2)课中线上+线下输入促成和语言产出。课中采用线上线下并进的输入促成模式,具体操作为:课中教师针对课前输入出现的典型疑难点进行点评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分解产出任务,积极创设语言情境,设置课堂小测验、小组讨论内化、成果演示、学习效果多元评价等环节,对促成任务进行递进深化。

以外研社中职基础英语第1册Unit8 Enjoy the Festivals为例,教师首先对学生在预学阶段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阐述,围绕本单元课程内容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多样性,感知节假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并能用英语对积极传播和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产出任务进行分解,将其具体细化为3个子学习任务,分别是词汇、语法促成任务,思辨促成任务和思政教育促成任务。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分辨和演示,最终促成单元任务的完成,具体操作如下。

在词汇、语法促成任务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辅导完成对于节假日和庆祝活动相关的英文词句表达的识读和运用,完成对话内容梳理,标注语言要点,理解重点词句,为后续促成任务完成打下基础;在思辨促成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创设具体情境,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激活学生对中西方节假日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感悟,通过小组探究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加深对中国传统节假日的认识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思政教育促成任务完成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采用角色扮演形式重组对话文本,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达到“以听促说”的目的,为后面的仿说演示奠定基础。最后通过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来“抛砖引玉”,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通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小组演示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假日的热爱情感。

(3)三维双向评价。基于“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维度纳入考核监测点,并将思政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的评价观测点,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全面考核学生在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学习态度、协作意识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后拓展实践。课后拓展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导向学习,帮助学生强化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差异化的学习能力,发布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基础巩固任务+进阶提升任务,其中基础巩固任务是“必修课”,是对课堂产出任务的基本词汇和句法及基本英文表达的巩固;进阶提升任务是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共同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出,主要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为主,采用演讲、朗诵、配音、思政作品创作比赛和志愿者活动的形式进行,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讨论、收集和整理的能力。

三、结语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英语“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依托产出导向法和自我导向学习法的理论框架,以输出为导向,积极探究中职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双向融合的新模式,以期为现有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输入研究提供思路,也给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

[2]黄冬梅.“双导向法”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4).

[3]韩倩.自我导向学习视域下成人教师的角色转变[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

[4]郝春雷,王鵬.学习者认同视角下的产出导向大学英语课程设计[J].教学研究,2019(3).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英语课程思政
中职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案例
浅谈“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革新的影响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