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与策略研究

2023-04-12李莎

职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李莎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劳动教育的实施原则,从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模式、开展劳动教育理论学习和课程设置、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    实施途径

课   题:本文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院级重点培育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劳动教育被社会、学校、家庭所忽视,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逐渐减少,甚至存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问题,而社会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劳动教育非常必要。

谢海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角度出发,探析在“大思政”背景下更加有效地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献计献策;刘永礼等从劳动教育模式概述着手,分析了创新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一、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现状,笔者编制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认识实践》问卷。调查对象以几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主,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能够反映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调查问卷主要由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生劳动观念两部分组成。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所在地、性别、专业、年级、当前劳动情况、接受劳动教育的现状、劳动教育的内容等多个方面。

笔者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1份。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当前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仍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劳动热情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是否应该在学校参加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这一问题, 82.1%的学生认为应该参加。这一数据反映出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情绪高涨。

对于“您自己本人是否热爱劳动”这一问题,85.1%的学生选择非常热爱;13.9%的学生选择一般热爱;1%的学生选择不热爱劳动。

对于“你是否珍惜劳动成果”这一问题,88.2%的学生选择非常珍惜;9.8%的学生选择一般珍惜;2%的学生选择不珍惜。

对于“你的劳动技能如何”这一问题,83.9%的学生选择劳动技能较高;13.1%的学生选择劳动技能一般;3%的学生选择劳动技能较差。

对于“你是否欢迎学校开设另外的相关劳动实践课程”这一问题,89.1%的学生选择非常欢迎;6.8%的学生选择一般欢迎;4.1%的学生选择无所谓。

从这些数据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愿意接受劳动教育。同时,认为参加劳动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开设的劳动实践课程,学生都是可以积极完成的。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教学,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并在劳动实践中进行积极引导。

(二)学生有一定的劳动意识

对于“你在校期间愿意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这一问题,15.4%的学生选择每天;47.3%的学生选择1个星期;23.5%的学生选择1个月;13.8%的学生选择3个月。

对于“学校是否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65.3%的学生选择有计划、有目的;11.9%的学生选择随意组织;22.8%的学生选择没有关注。

从这些数据来看,超过50%的学生对于每个星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表示欢迎,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进一步表明高职院校为开展不同的劳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够为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开展劳动实践提供保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学校劳动教育体系

对于“你认为学校当前的劳动教育方式如何”这一问题,23.5%的学生选择有利于培养创造性劳动;38.7%的学生选择注重体力劳动;37.8%的学生选择只注重脑力劳动。

对于“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是否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这一问题,45.6%的学生选择是;54.4%的学生选择否。

对于“你所在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否常态化”这一问题,78%的学生选择是;22%的学生选择否。

对于“你是否通过学校的劳动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一问题,82%的学生选择是;28%的学生选择否。

从这些数据来看,当前高职院校虽然开展了相关的劳动教育,但是劳动教育理论相对匮乏,造成劳动教育理论和劳动教育相关实践脱节。在劳动教育体系方面,缺乏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化的教育手段。

(四)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对于“你所在的专业一周有多少劳动教育课时”这一问题,89%的学生选择小于1课时;11%的学生选择2课时。

对于“你所在的專业劳动教育课程一般开设在什么时候”这一问题,57%的学生选择晚自修时间课;36%的学生选择周末;7%的学生选择平时的上课时间。

对于“你在上课过程中是否有对应的教材”这一问题,78%的学生选择没有;22%的学生选择有。

从这些数据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课时仅占据非常小的部分,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时间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缺乏相对应的教材,并将劳动教育课程时间设置在了相对不重要的授课时间,说明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课程不够重视。

(五)劳动教育保障能力

对于“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专门的劳动课程授课教师”这一问题,31.7%的学生选择有;62%的学生选择思政老师进行劳动教育授课;6.3%的学生选择没有。

对于“你所在学校是否有固定的校外实践场所”这一问题,25%的学生选择有,64%的学生选择有很少的场地,11%的学生选择没有。

从这些数据来看,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师资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相对比较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现阶段大多依靠思政课程教师进行劳动教育课程授课。同时,高职院校缺乏配套的劳动课程实践基地,不利于劳动教育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原则

高职院校应该坚持贯彻德智体美劳并举的新时代教育方针,即劳动教育必须与学校的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并列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导向,以学校为抓手,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中心,将育人与劳动教育全面融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思政教育层面来看,通过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突出思政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优势,对学生开展劳动价值观的教育。

从学生主体需求结合层面来看,劳动教育应该坚持学生和教师双主体形式。在教师讲授劳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育内容共同构成客体;在学生学习劳动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教育内容就成为了客体,这样可以增强劳动教育的亲和力,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模式

在以“三全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宗旨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与创新劳动教育,进一步强化教育与劳动生产的融合。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将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训的劳动教育相结合,根据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对接,将教学过程与劳动教育对接,在保证学校人才培养切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融入劳动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生产技术一线岗位的需求。

2.开展劳动教育理论学习

高职院校应当遵循“知行合一”的学习规律,避免培养的学生重技能、轻人文。在开设劳动专题理论课程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劳动内涵知识、劳动教育的功能与应用,利用课程思政将劳动元素进行融合,形成德育建设和劳育建设协同发展的局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模故事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立、吃苦耐劳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劳动情怀,增强学生职业精神的荣誉感,促进自身职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3.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学校教务处应当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优化。在人才培养专业计划中,结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管理的方法和工作经验,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将职业劳动实习和职业培训课程作为主要载体,在其他专业课程设置上则要充分结合本学科专业的不同学科和专业特点,建立与劳动教育课程对应的授课模式和考核制度,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作用。

一是增加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面对的是生活難以维持、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对于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群体,通过校内专业实习岗位,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教育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二是开设“学校劳动日”。毕竟学校能提供的劳动岗位较少,无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因此,学院可以开设“学校劳动日”。诸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可以修理如电风扇之类的小家电设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帮助其他学生解决电脑问题,护理学院的学生可以免费给一些学生或者教师提供护理按摩。通过这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产生初步影响。

三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公益活动。依托高职院校特有的校企合作平台,并结合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利用校内外的实习教师资源,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操作。在这些校企合作公益活动中,学生可以在亲身实践和不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劳动热情以及劳动技能,从而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运用学习掌握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理解。

3.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

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是促进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尝试将劳动教育的评价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劳动教育表彰机制。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表彰各类具有优秀劳动素养的学生,同时促进和鼓励在劳动素养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劳动教育的成效,对于巩固劳动教育成果具有良好的效应。

第二,将劳动素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融合。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中,缺乏对劳动素养的评价,学校应该将劳动素养纳入在校学生综合能力目标考核,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对于劳动教育具有较好的激励功能。加强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推动学生劳动素养提升,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第三,记录学生劳动评价过程。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将来从事本行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记录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劳动态度、能力变化的表现,这些能够为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机会和创业提供参考。

三、小结

劳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分析了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劳动教育的实施原则和实施策略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

[2]解海.“三全育人”格局下高职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2022(9).

[3]刘永礼,孙翠萍,才其花,等.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研究[J].品位·经典,2022(14).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