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三教”改革实施策略设计与实施

2023-04-12顾怀平

职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改革

顾怀平

摘 要:“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职业学校“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与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密切相关,不同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对应的实施路径不同。本文以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背景,分析了“三教”改革实施策略的设计原则,阐述了“三维六径”的“三教”改革实施策略,对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三维六径   “三教”改革    校本化设计

课   题:本文系2021-2022学年江阴市教育科研专项资金重大项目“融合理念下职业教育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Y2021A05)”、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新型教材的开发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YB2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把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期。

在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与校企合作的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密切相关,不同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对应的实施路径是有所不同的。2021年,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申报的“融合理念下职业教育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课题被立项为2021-2022学年江阴市教育科研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背景下,如何将校企协同育人与“三教”改革进行有机结合并深入推进,进而推动学校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十四五”时期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学校校长室指导下,学校教务处、科研处等相关部门深入思考、系统分析,对农村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的“三教”改革校本化实施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三教”改革实施策略的设计原则

首先,“三教”改革的逻辑起点是由教师、教材、教法的校企协作现状与基础水平决定的,不同职业学校、不同教师团队和不同的教师,在实施“三教”改革的过程中,逻辑起点有一定差异;“三教”改革的逻辑终点是由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学校办学特色定位、专业群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因此,不同职业学校“三教”改革的逻辑终点也有较大不同。

其次,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开展改革工作,进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其中,教师改革是“三教”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教师改革的成效会对教材改革、教法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再次,“三教”改革虽然涉及三个维度,但三者之间是一个完整系统,其系统性特征决定了不能孤立地研究“三教”改革各自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必须将“三教”改革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学校要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教师为核心,依据“短板理论(木桶效应)”,按照较低基础水平确定逻辑起点,按照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分解的年度工作目标结合中远期远景规划确定逻辑终点。

基于上述原则设计的“三教”改革实施策略,学校将教师改革、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的基本路径作为三个模块进行考虑,但这三个模块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三者相互作用。“三教”改革的教师改革实施策略分为两条支路,一是教师团队和教师本身改革实施策略,另一个是学校层面的师资管理与服务改革实施策略,两者相互作用,有机融合。

二、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三教”改革实施策略的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思考与顶层设计,学校的“三教”改革以“三维六径”的模式实施与推进,“三维”指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改革维度,“六径”指确定逻辑起点、制定逻辑终点、激发教师内力、成果导向评价、教师团队建设、完善保障机制这六条具体路径。

(一)确定逻辑起点

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层面,以听课、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学校185名在职教师按照老、中、青三代进行系统调研,为制定“三教”改革的起点及基本路径奠定基础;调查分析学校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汽车技术、机电技术四大专业群教材质量水平和教师参编教材的质量与基础水平,重点考察参编教材的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群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业绩及能力水平如何,综合确定校企协作编写新型教材的起点;对各专业群、专业和课程的现行教学方法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确定哪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有效实施、哪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实施中存在问题等,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确定教法改革的起点。

(二)制定逻辑终点

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的远景规划,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依据学校组织企业专家开发的“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等级标準、新型教材质量标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与学习成果测评规范、学习成果体系与标准,以及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等标准(规范),制定每年度的“三教”改革逻辑终点和具体实施目标,具体实施目标既包括定性目标,也包括定量目标和质量目标等。各专业群、专业、教师团队、教师个人根据学校制定的“三教”改革逻辑终点和具体实施目标,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模型,确定自身年度发展目标。

(三)激发教师内力

学校根据年度目标,制定分期、分类的企业实岗启发引导性集中培训计划,使教师转变心态,从内心深处理解、认同学校“三教”改革;学校专业群(专业)负责人根据“三教”改革规划要求,了解教师在“三教”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疑惑、难题和理念意识差异等情况,邀请相关企业专家、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开展培训、指导,组织教师进行主题交流研讨;教师根据自身理论基础和“三教”改革实施项目需求,参加校内外、合作企业相关培训和交流研讨,在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理念、方法基础上,完成新型教材开发编写(校企协作完成)、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试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工作,做学教合一,持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水平。

(四)成果导向评价

一是将教师、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职业期望与学校“三教”改革基本逻辑重点、实施目标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学生在完成“三教”改革实施任务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期望;二是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以及合作企业的各种培训活动,将教师培训后形成的学习成果及其应用推广作为重点考核评价内容,充分调动教师自主学习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快速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教学成效。

(五)教师团队建设

一是优化专业群、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将“三教”改革及相关建设任务作为团队建设的载体。

二是根据专业群、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现状,外聘大师、名师、劳模实施 “传帮带”工程(青蓝工程)。如聘请无锡吴韵花道创办人刘若瓦,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惠平大师来校,帮助、指导教师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地开发新型教材、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及职业教育改革相关工作。

三是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通过出国培训、企业兼职、承担横向课题等方式,系统提升职业岗位决策能力、研究成果转化能力和技术技能创新能力。

四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智慧学校建设与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有机结合,系统提升“三教”改革成效。

(六)完善保障机制

在制定教师职称、聘任和业绩考评等相关制度过程中,以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三教”改革为主导,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教师开拓创新;定期组织企业专家修订“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等级标准、专业群建设及运行标准、专业建設及运行标准、课程标准、校企协作新型教材质量保证标准、学习成果体系与学习成果标准、专业毕业要求标准、教学指导与监督工作标准,以及专业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等,规范各项教育教学相关工作,逐步建立起依“标”治校、用“标”执教、校企协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三、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三教”改革实施的成效与思考

通过探索与实践,学校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实施策略,2021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江阴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培育单位和第二批无锡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培育单位;“融合理念下职业教育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项目进入探索深水区,并取得初步成效;职业教育思政教育示范项目《养德守法育新人》《液压与气压传动》被列为无锡市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学校有1个名师工作室被评为无锡市职教名师工坊,4门课程获评无锡市精品课程,1个专业获评无锡市现代化专业群等。

学校虽然在探索校企协同模式下的 “三教”改革实施路径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和成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仍需守正创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紧密围绕农业办学特色和培养新农村建设践行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更多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把“三教”改革的成果体现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上来,体现到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上来,用实际行动助力构建具有江阴特质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2]李忠华.“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N].中国建设报,2020-04-08.

(作者单位: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