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2023-04-11陈虹彤孙永娟鄂崇毅卜铭
陈虹彤 孙永娟 鄂崇毅 卜铭
[摘 要]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门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针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中发现的重游轻学的现象,提出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构建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模式,并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提供完整的课程设计范例,以期提升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效性,达到综合实践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青海湖国家公园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1-0091-04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研学旅行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相关文件,推动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要“重视问题式教学”和“加强地理实践”。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真实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能带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随着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出现了重游轻学、只游不学、研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项目式学习提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完成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融入项目式学习的理念,设计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而且有利于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课程,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理念,面向西宁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高中学生,设计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为教师提供课程案例参考。
一、项目式研学旅行
1.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主张以课程标准为準则,结合真实的情境,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驱动,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研学任务,最终以项目作品的形式展示研学成果。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研学旅行的过程,项目作品作为终结性评价内容与过程性评价共同构成综合评价[1]。
2.青海湖国家公园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具有可行性。近年来,青海湖国家公园致力于打造生态教育、生态研学、地方野生动物保护基地三大特色功能,努力推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自然教育研学体系。从研学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青海湖国家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地理景观和生物资源、多样的生态保护区和人文旅游资源,能为研学课程开发提供选择。此外,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乡土地理环境创设研学情境,在青海湖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专题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模式。项目式学习的环节设计有多种形式,其教学模式包括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三个主要环节[2]。项目式研学旅行的实施步骤多在结合研学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如夏圣荣、岳大鹏提出的“三阶七步”实施模式等[3]。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
二、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案例设计
(一)研学旅行课程准备阶段
1.选择项目式研学主题。青海湖国家公园坚持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青海湖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深刻体会青海湖地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为青海湖打造成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化发展的建议,课程主题确定为“悟高原明珠奥秘,走生态强旅之路”。
2.确定研学目标。本次项目式研学旅行课程确定以下研学目标。一是价值认同。通过欣赏青海湖国家公园的美景,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二是实践内化。在真实的地理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项目驱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运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基本理论,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获得探究结论;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地理实践中发现地理规律,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三是身心健康。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切实感受青海湖的美景,亲近大自然,提高审美情趣;体验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四是责任担当。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能够形成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共同制作与展示项目成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在整个研学旅行中,研学导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学生树立积极参加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责任感。
3.研学旅行路线设计与手册设计。本次研学旅行课程选取了“二郎剑景区—布哈河景区—鸟岛景区—仙女湾景区”作为研学路线。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始前,研学导师要完成研学旅行手册的设计与编写工作。研学旅行手册能够指导师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所有教学活动,而且能够提供研学旅行所需的知识与信息,是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二)研学旅行课程实施阶段
1.研学前。研学导师应该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始前集体学习研学内容,储备相应的研学知识;课前,学生预习研学旅行手册,收集好相应的资料,准备好所需要的物品;学校要对研学旅行方案做安全性审核,做好行前的安全教育工作,与研学基地和家长签订好安全责任书。每个研学小组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最终由小组长将名单交至研学导师处。
2.研学中。驱动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灯塔”,好的驱动问题能够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研学导师可以将问题进行分解,设计次级驱动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个小支架,降低问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应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计驱动问题和任务,培养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本次研学旅行方案围绕“如何打造青海湖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问题展开,分为观湖美景、析湖现状、谋湖发展三个篇章进行,具体研学驱动问题与任务如表1所示。
3.研学后。项目成果展示是整个研学旅行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成果可以通过展览、出版书籍等形式进行固化保存,也可以通过开展画廊漫步、辩论会、情景剧创设等活动来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研学导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复盘,引导学生系统整合知识,反思自己在整个项目式研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并开展自我评价。此外,研学导师也要开展教师复盘活动,在基于学生的反馈、作品等相关内容上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研学课程设计。
(三)研学旅行课程评价阶段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反映课程的现状,更是为了课程的改进[4]。项目式学习提倡正向的改善性评价,目的是优化未来的工作。在整个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研学旅行过程,项目作品作为终结性评价内容与过程性评价共同构成综合评价。笔者将二者相结合,制定了研学旅行过程性评价表(见表2)和研学旅行终结性评价表(见表3),进行研学评价。
三、 结语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增强团队学习的协作性,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创造性,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引入项目式学习的理念,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具体可以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探究单元内容和项目主题等作为参考。其次,在任务设计中要懂得巧妙地引入学习支架,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学任务,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最后,研学导师的学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研学导师要时常复盘,对课程设计与过程进行反思、整理,不断完善研学课程,提高研学课程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脚下有大地,心中有真理”。
[ 参 考 文 献 ]
[1] 黃向标,高福平,施纯林,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多学科融合研学活动设计:以“观红砖古厝,品传统文化”主题研学为例[J].地理教育,2022(11):66-70.
[2] 李志河,张丽梅.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6):52-55.
[3] 夏圣荣,岳大鹏.项目式研学旅行的内容选择与实施程序:以峨眉山景区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4):69-73.
[4] 周维国,段玉山,郭锋涛,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四):课程实施、课程评价[J].地理教学,2019(8):4-7.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