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国画在小学阶段教学方法

2023-04-11孙昊淳

书画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齐白石花鸟画国画

文_孙昊淳

中国美术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传统中国画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实际,详细介绍学生在小学初学阶段的常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阐释传统中国画对这一时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儿童初学国画选择写意花鸟的原因,以及将齐白石写意花鸟类作品作为初期临本的理由,提出在传统国画教育中,要摆脱成人思维,注入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语境。

一、传统国画教育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大量80后、90后成长为家长,他们因为从小接受过优质的教育,所以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也更加重视。滕守尧认为一个没有文化和艺术素养的民族,将无法立足于21世纪的世界强大民族之林;而真正的文化素养则必须通过真正的艺术教育才能达到。[1]中国传统书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王一川也曾指出:“艺术素养”一词侧重于体现艺术对个体素质的养成功能,着眼于艺术如何服务于国民的自幼至长乃至终身的人格塑造和涵养。[2]

中国画的审美拥有一套专属于国人的审美方式,尤其是在中国画写意风格流行后,对笔墨等细节的审美要求更为独甚。如果单纯从赏析的角度学习中国画,很容易只停留在表面。这也对传统国画的继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日常交流中,常有成年人表示观看传统中国画的展览时不知所云,无法理解创作者真实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在现今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小学阶段的艺术素养课程中就可以增加传统国画类课程,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习如何赏析和绘制中国画。

现如今,小学阶段的美术类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兴趣和提升审美为主。孩子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是都要成为艺术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表明:“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3]实践只是学习艺术类课程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需要让学生更多地感知艺术、理解艺术、赏析艺术。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传统国画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的绘画表达技法,能独立临摹小尺幅的古人名作,并创作出相对简单的中国画作品即可。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学习,理解中国画的审美方式,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过程中,面对传统国画可以做出赏析,理解传统中国画的气韵、构图、用笔和设色等审美细节,而并非面对古代书画百思不解,感到晦涩难懂。这也是在当代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步。

(二)传统国画的定义

本文所讲述的传统国画,不同于后来产生的创意国画,而是以宋代开始流传的文人画为基础,注重笔墨变化、留白布局等细节的绘画方式。

现如今的一些国画教学中会采用创意国画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偏向于将国画材料作为媒介,让孩子自由发挥。有些类似学界对何为中国画的争论,即以笔墨和“六法”的精神内核去定义中国画,还是用绘画过程采用国画工具、材料来下结论。相较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前者,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对气韵、笔墨、构图的深入学习,也就失去了在更深层次与古人对话的机会。这里不讨论两种教学模式孰优孰劣,二者均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在教学中笔者会将创意国画归类于创意美术的范畴,其优点是即使没有选择学习传统画法也能简单了解国画的材质及原理。

传统国画的教学方式能更快地拉近孩子与古代书画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美育”重点在实用性,更多的是要培养出孩子对美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中国画审美内核中的“气韵”“笔墨”等在传统国画的教学中,可以让孩子通过学习和实践加深理解,更好地感受中国画艺术的魅力。

(三)传统国画教学对教师的需求

小学一年级美术类课程设置上,主要有手工、创意美术、中国画等。中国画课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相较于其他会更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教师需要做课前示范,这需要教师对古代书画的临本做到尽可能准确的还原,并在原作的基础上简化,深入浅出,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此对教师的书画基本功有一定的要求。二、当面临学生的作品出现如构图位置、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等问题时,需要教师能在原有不足的画面上进行修改,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创作能力,对古代书画有深刻的见解。三、传统国画教学需要配合美术史的内容,增加赏析课程,这也对教师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要求。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课前小故事,讲解古代名画,以学期为单元概括自唐起现存的国画作品,每节课介绍一两件代表性作品,着重介绍构图、材质、绘制方法等,让孩子对传统国画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教学切入的角度尽可能活泼有趣。传统国画教学中对细节的要求相对较多,对低龄段的孩子而言会相对困难些,所以需要以讲故事的方式,尽可能吸引他们对传统国画的兴趣。

二、写意花鸟入门的重要性

中国画的种类很多,但是因气韵、构图、技法、细节处理等多方面的不同,不是所有的种类都适合低龄段小学生初学。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生理发育特点在儿童绘画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幼儿时期,随着手部肌肉活动的增加,灵活性变强,儿童绘画也呈现出不同的样貌。笔者认为适宜入门学习国画的年龄为7—8岁,以写意花鸟画入手为宜。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手部肌肉已经可以相对熟练地控制线条与形状,理解能力也大幅提升,教学中也能与老师有一定的互动。美国教育家霍尔认为6—8岁的儿童活动量虽大,但不够协调有力;虽力量增强,但精细程度不够[4]。这也正与写意花鸟画中构图简约、形状概括的特点相对应。与皴法笔墨复杂的山水画,以及需要造型观察能力更高的人物画相比,写意花鸟画追求的是神似,用笔更为简练,不用过多追求细节,对初学国画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友好。写意花鸟画临本的选择,尤以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类作品(图1)为上。

图1 齐白石 写意花鸟小品

齐白石的作品单纯且富有童心,呈现的画面更是“大智若愚”“返璞归真”。不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其作品用笔简练概括,画面气韵清新稚拙。因为儿童的观察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小学初期还没有发展完善,所以初识国画时直接学习笔墨韵味复杂的作品,对他们而言过于晦涩难懂。但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类作品,构图简约,用笔清晰可见,对于他们而言,此种临本十分友好。美术史论家马鸿增就曾评价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是永葆童心的艺术大师”[5]。从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类作品入手,可以让孩子们既能感受到国画生动活泼的一面,又能通过这种富有童真的传统国画的引领,逐步走入更深层次的国画学习阶段。这也是齐白石花鸟类作品临本被众多国画教师选为儿童国画入门临本的原因所在。

小学低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写意花鸟画入门,在相对熟练地掌握用笔设色、气韵构图后,进入进阶阶段,既可以深入学习写意花鸟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没骨花鸟画、工笔花鸟画,还可以扩展到山水画、人物画等,进而对传统国画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传统国画的教学细节

国画工具的特性,使得国画在教学初期的难度会远远大于创意美术等以勾线笔、马克笔等在卡纸上的绘画方法。其一,生宣的渗水性使得孩子需要对水分进行把控,此外颜料与水分的比例须达到相对精准的程度才能完成画面。其二,毛笔作为软毛锥形工具,不同的力度、角度都会产生不同的线条粗细和块面变化。以上两点使得传统国画入门相对较难。

为了应对入门难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尽可能地细化教学细节,同时也需要摒弃一些成人自带的思维。笔者推荐在以儿童为教学对象的传统国画教学中引入“自行车理论”。此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已经学会了骑自行车的人,就没有办法忘记如何骑自行车。强调这个理论的意思是,成人已经学会了如何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带入一些教师自身感觉很普通但对孩子而言十分晦涩难懂的细节。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对待儿童教育时说:“要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待。”[6]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也在卢梭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中心论”[7]。自18世纪开始,教育界就十分关注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重新审视如何开展儿童教育。

回到传统国画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多地从细节出发,这并不是说要呆板地框死绘画的构图形式不能有任何发挥,而是注重蘸水、调色甚至物品摆放等绘画细节。如蘸水,需要笔尖小一半浸入笔洗中,半秒后缓慢拿出;调色需要少量多次,不能一次把颜料全部搅在一起。这些在教师眼中习以为常的绘画动作,却让初学国画的小学生左右为难。因此,教师需要放下很多习以为常的绘画习惯和专业词汇,将自己视为一张白纸来从头教起,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审视国画,审视绘画中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了解儿童比教育儿童更重要,因为只有了解了儿童,了解了他们现有的经验和需要,才能更好地教育儿童,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8]

结语

传统国画在现今的教育语境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厚重的历史感给予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对小学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与此同时,传统国画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复杂多样的表现技法,需要教育者深入浅出地概括归纳成小学阶段的学生能理解的、能吸收的语言,让他们更好地去学习、感悟。同时,写意花鸟画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传统国画的切入角度,其追求写意神似、不拘泥细节的风格,刚好贴合7—8岁儿童身心的成长特点。在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础上,他们可以继续进入工笔没骨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等更高阶段的学习。在传统国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教学能力,也要更多地从儿童视角出发,去思考和理解儿童产生绘画问题的原因,摆脱成人教育的惯性思维,建立新时代的传统国画教学方法,推动传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齐白石花鸟画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齐白石买假画
国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