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3-04-11刘彩燕
刘彩燕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落实,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正渐渐淡出大众视野,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开展素质教育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对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崭新要求,如何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既高效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当下教育界针对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进升级面临的重要问题。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其中蕴含相当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重视语文教学对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都有着积极影响。情感教育作为一个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给予学生情感上的丰富体验,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和素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是顺应当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将就如何提高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4-0183-04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中普遍认可的教学理念。基于此,教师要及时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小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重要阶段。语文一直是小学阶段教育中一门最基本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必须具备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等,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以及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当努力挖掘教材中深藏的情感因素,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当前的发展情况,不断钻研形式新颖且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营造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和谐教学环境,努力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与情感培养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相应的情感表达能力,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的目标,最终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健康、积极的人格。情感教育是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必备条件,而个性教育的开展又是以人的全面均衡发展为前提,因此,情感教育是人们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融入情感教育非常有必要。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通过接受语文教育,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在过去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大多秉持着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的教学观念完成相关知识的传授,但是这种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很难向学生讲清楚语文知识中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素质教育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与过去的唯理性主义教育截然相反的是,如今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情感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和评价。促进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对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作用,将情感的沟通联系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引导学生深刻学习语文,并且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强化。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接受情感教育后学会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是顺应当前时代教育改革要求的必然做法。
2.情感教育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不受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是当前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教育理念,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人口数量多的基本国情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不可避免地长期处于应试的大环境下,情感教育往往很容易被教育者忽略。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盲目地追求教学进度的完成情况,不自觉地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变化和情感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缺乏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整体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的语文成绩也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2)师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交流较少
由于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很少能完成真正有效的双向情感交流。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对学生采取灌输式教育尝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即使偶尔有情感方面的教导,但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也常常浅尝辄止,不太重视学生的情感反馈,师生间的情感往往得不到有效交流。但语文本就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成绩至上的观念不仅不能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反而会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受挫,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和逆反心理,这不但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3)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枯燥乏味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身临其境,理解与接受语文知识,这是小学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在准备和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应该主动结合现实生活以及学生现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小学生的注意力既容易被吸引,也容易转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努力改进优化开展教学的具体教学方式以及手段,采取丰富多样、形式新颖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吸引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以此保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学生的需求,还是使用传统的、不适时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程的设置上也缺乏新意,不够灵活。这种呆板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越聽越无聊,甚至昏昏欲睡,大大降低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也无法通过语文课堂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4)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当今是一个提倡开展素质教育的时代。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要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开展教学时真正落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要顺应素质教育的改革趋势,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尽自己所能地将学生摆在教学的第一位,在充分了解和结合学生现阶段发展特点和具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其天赋的教学环境,努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然而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完成应试教育的目标,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只会提出大量的、没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很多问题并没有实际的教育意义,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接收这个知识点,然后开始学习下一个知识点,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思考与交流时间也十分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与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无法得到显著提高。
3.提高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性的具体途径
(1)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
教材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也是学生最容易直接获取知识的来源。如果教师不深入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情感内涵和情感价值,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将处于一个被动的情感接收状态,从而无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利用好现有的教材,在向学生讲授重难点知识的同时深挖教材中的情感资源,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传递出教材内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让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海上日出》时,教师在带领学生掌握本课关于景物描写的重难点后,还应当进一步探析景物描写背后的抒情作用,让学生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前提下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发掘作者更深层的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
(2)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感教育情境
创设形象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依据作者所描绘的情境,结合生动形象的文字说明和感染力强的音乐,从而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并带有较强指向性的教学情境,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快速将注意力专注于课堂上并自觉投入语文学习中,在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能力等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激昂的音乐,朗读描写狼牙山五壮士的语言、状态的段落,让学生对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产生较为深刻的体会,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理解作者对五位壮士视死如归精神的歌颂以及对侵略者的深恶痛绝做好铺垫。
(3)营造和谐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建立相互教导、相互学习的平等关系,收获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结果。而要想实现这种良性的学习循环,必须先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由于小学语文知识侧重于基础的生字词读写和古诗背诵等内容,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有点枯燥,因此学生很容易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愿配合的心理,不利于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从而实现开展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的练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请学生将一个熟悉的地方或者喜欢的地方作为讲解对象,搜集相关资料确定讲解内容。之后再抽出一节课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活动,请学生作为讲解员进行讲解。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4)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语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科目中最具生活化特征的一门学科,学好语文能够将语文世界与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通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今后适应、融入、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不仅要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作为课堂的教学目标,还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习课文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感悟,进而更加彻底地理解作者在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深层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价值所在。例如,在学完《北京的春节》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并且结合自己和家人以往是如何度过这个节日,仿照课文中描写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进行说明或写作,从而体会作者作品中蕴藏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5)丰富创新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时也可以综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既能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又能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协作中逐渐形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人际关系。如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体验式学习、情境教学法等方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等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举办一些活动,如诗歌朗诵、美文赏析等,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前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长征的背景、路程等知识后再开展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中老班长形象的体会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构建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建立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一段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对教师过于紧张畏惧的心理,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更加准确、深刻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情感、掌握知识。基于此,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尽力挖掘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与肯定,努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我不能失信》时,教师在开始正式上课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讲自身的一次失信经历和從中吸取的教训,快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讲自己失信的经历,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形成守信的观念,从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7)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主要组织者,也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可以说,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灵魂人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如果教师的水平不够,那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情感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情感教育实施能力,通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在师生关系和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制订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计划时,要先查阅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信息,如时间、习俗内容等,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然后再思考以何种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甚至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节日主题的情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教育实施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高情感教育的成效。
4.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情感教育是符合该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保障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充分发挥才能。除此之外,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不断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顺应小学阶段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需要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对提升小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灵活运用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给予学生丰富且细腻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建符合其现阶段发展需求的学习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够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变得更加丰富,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长久、均衡发展,最终促进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朱花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J].山西教育,2022(11).
[2]罗繼爱.渗透情感教育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界,2022(31).
[3]丁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小学班主任,2022(20).
[4]胡新龙.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途径探讨[J].名师在线,2022(29).
[5]边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才智,2017(33).
[6]王高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山海经,2017(06).
[7]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