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片段教学十二条
2023-04-11汲安庆
汲安庆
摘要:语文片段教学是指围绕教材中文本的某个部分,或聚焦某一语文知识而展开的教学,具有时间短、内容聚焦、便于实操和考查等特点。理想的语文片段教学,应注意:容量要小、逻辑要清、“课眼”要明、脉络要显、结构要精、气场要旺、理念要新、教法要简、“串词”要顺、对话要活、评价要专、板书要美。
关键词:语文片段教学;段落;逻辑;主题;“课眼”
*本文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致用·致美·致在: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编号:jbgh2022078)、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创新精神培育的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研究”(编号:FJJKBK220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考或进行教学技能比赛,多采用片段教学的形式。语文片段教学,是指围绕语文教材中文本的某个部分,或聚焦某一语文知识而展开的教学,具有时间短(一般为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内容聚焦、便于实操和考查等特点。如何精心设计并精准高效地开展片段教学?今冒昧献芹,以条目形式申述之,就教于大方之家。
第一条:容量要小
语文片段教学可分为段落式片段教学、主题式片段教学和环节式片段教学等。段落式片段教学,指着眼于文本中意义比较集中的某一自然段或自然段群的教学(律诗通常选某一联进行片段教学),如教学《老王》一文中老王临终送鸡蛋、香油的段落(第8—22自然段),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主题式片段教学,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寻找一个切入点,进行知识整合或内容赏析的教学,如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行文结构,或赏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环节式片段教学,通常指从整篇文本的教学设计中抽出某一环节进行教学展示。总之,片段教学重在“片段”,内容有相对的独立性,容量较小。
第二条:逻辑要清
这里所说的“逻辑”,主要指语文片段教学内容建构的逻辑层次以及外显的教学活动安排。片段教学的内容虽属片段,但因为有相对的独立性、系统性,其逻辑仍需严密和清晰。短时生魅的外在要求,使其教学设计难度增加。总体上,语文片段教学的逻辑要体现“一分为三”的智慧,即从同质化的一元层面、两极对立的二元层面中跳脱出来,走向思维的多角度、立体化。如以“狗的悲剧”“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三部分,来建构“《小狗包弟》的悲剧内涵”这一主题式片段教学的逻辑;按照“平淡化→炽烈化→神圣化”的思路,来建构“《春望》一诗的情感分析”这一主题式片段教学的逻辑。
第三条:“课眼”要明
“课眼”是教学的切入点,具有统摄力,对教学知识的结构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语文片段教学来说,“课眼”是教学的灵魂。“课眼”可以从文中寻找,直接将文眼当作“课眼”,如抓住“送”字,分析《老王》的抒情艺术;抓住“笑”字,分析《孔乙己》的环境营构艺术。也可以从文中化出,如将“凌迟”作为《孔乙己》一文“结构艺术”片段教学的“课眼”——将文中孔乙己两次出场的显在画面,与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孔乙己形象以及最终凄惨离开世界的孔乙己形象这两个隐在画面联系起来,发现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被“凌迟”的。
第四条:脉络要显
整合、提炼文本所形成的脉络,对语文片段教学的结构起着支撑作用。相对于全篇教学,片段教学的脉络更像由全篇教学中某个点所衍生出来的支脉,更为微观,只关涉当下的主题,点到即止,绝不会延伸到全篇所有语文知识的建构。如“《饮酒·其五》中的情感”的片段教学,可以依托“超然—悠然—陶然”这条文脉,分析其抒情艺术;也可以对文脉进行重构,按照“心乐—心远—心坚”的脉络来分析该诗的丰富情感。
第五条:结构要精
如果说“课眼”是教学之魂,脉络是教学之骨,那么结构就是教学之血肉——需要师生围绕“课眼”、脉络,结合文本展开多元主体间的对话,使各种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变得更为具象、丰满。因为容量小,语文片段教学的结构往往更为微观,因而更需匠心独运,精心设计。比如,“分析《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抒情”的片段教学,需要围绕意象,触及一系列重要问题:“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抒情?谁是灵魂意象?意象体现的色彩有何特点?冷暖交织的色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意象构成的空间有何特点?”
第六条:气场要旺
气场指教学的氛围以及融入其间的情感、人格、语言等方面的综合感染力。“旺”气场的做法有很多,如以“课眼”、脉络统摄教学内容,保持思维的流动、立体,注意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语的承上启下,并不断渲染,如有感情地诵读等。
第七条:理念要新
教学理念是教学的价值取向。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创新创造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语文片段教学要以实现会通为目标,追求主体的共情或共理。会通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诗思会通,既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索,又有新鲜生动的感性体验,让教学有柳暗花明之美感;二是中西会通,在不同的文化视野下审视问题,获得新的发现;三是古今会通,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四是学科会通,在语文为体、他科为用的前提下,进行学科融合;五是物我会通,能亮出自己的独特之见,实现共感与独感、共识和独识的融通。由于片段教学时间短,不必追求面面俱到,但结合文本实际和学情预判,自觉追求会通的意识要有。
第八条:教法要简
片段教学时间有限,要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教法宜简洁。一般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还原比较法”,如用去掉限定词、约数词的方式,感受《大自然的语言》语言之精确;“质疑辩论法”,抛出某一观点,引发学生讨论,如“烛之武生命如蝉,七十年的等待,最终等到了生命价值的绚丽绽放,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模仿迁移法”,注重内化所学,走向言语表现与创造,如“能否模仿《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让步句式‘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写上一段话?”总之,语文片段教学教法的设计要科学、简洁,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为准绳。
第九条:“串词”要顺
好的“串词”有启发思考、活跃气氛、推进教学之功效。片段教学中,尤其需要以“串词”贯通各环节。一是导语以激发兴趣为主,忌喧宾夺主,粗暴剥夺学生自主体验和思考的热情。二是过渡语承上启下,切中肯綮。三是结语收束全文,留有余韵。《饮酒·其五》“菊花的象征意义”片段教学后,就可这样总结:谈到菊花,人们便会想到陶渊明。在清贫而艰辛的生活中,他活出了菊花的傲骨,活出了菊花的清芬,因而也活出了生命的诗意。
第十条:对话要活
要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或者听课教师的注意力,对话是有效方式。片段教学中,可以适当灵活采用一两次对话,然后迅速转为转述形式,这样可以更为自然、快捷、高效地呈现出教学思路和思维创新之处。对话中,要始终注意问题意识、博弈意识、创新意识的彰显。
第十一条:评价要专
片段教学中的评价忌泛滥,也忌吝啬。能于自认为“极要紧、极精彩处”评上一两句,触发思维或感人心魄。评价虽然简短,也要注意知、情、意素养的立体评价,忌只顾聚焦学生回答的对不对,而忽略了审视好不好、新不新。其实,关于后两者的评价,更能使学生调动强劲的学习内驱力。
第十二条:板书要美
板书能够将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象化地呈现出来。因片段教学时间有限,为了降低听课的难度,设计符合规范、直观形象的板书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语文片段教学应依文本之势,建构简约、精致、新颖、图文并茂的板书。比如,教学《一棵小桃树》,板书可以设计小樹形;教学《阿长与〈小海经〉》,可根据文中的两个“神力”设计成波峰波谷形;教学《过零丁洋》,如果片段教学的主题为“抒情结构”,则可设计成凤凰涅槃式的火炬形,从而实现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的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