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色“洪”流 乘风破浪

2023-04-11

党员生活·下 2023年3期
关键词:洪湖市洪湖裁缝

本刊全媒体记者

2023年2月15日,由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劳模、青年工人等组成的湖北工运旧址寻访小分队,来到洪湖市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瞿家湾镇湘鄂西省总工会旧址,浸染革命年代里最坚定的底色,倾听烽火硝烟里最感人的故事。

悠悠洪湖水  殷殷赤子情

寻访小分队从武汉出发,一路向西南行驶130公里,到达洪湖市。

90多年前,在这片赤色水乡,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创建了以洪湖苏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走进位于洪湖市区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一条宽8米、长700米的青年路笔直铺向纪念碑脚下。纪念碑通高27.6米,纪念碑正前方131米处是一尊贺龙元帅全身铜像,正后方是一面长50米、高5米的黑色大理石烈士墓墙,镌刻着42000多位烈士的名字。

纪念碑以东140米处,是一座造型别致、朴素大方的正方形二层平顶式陈列馆。馆内以翔实的史料、珍贵的图片和实物生动再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寻访队员们边听边看,一张烈士画像引起了大家关注。画像上的烈士名叫杨义发,是大革命时期新堤市(现在的洪湖市区)总工会委员兼裁缝工会委员长,也是洪湖地区第一个为革命献身的共产党员。

1892年,杨义发出生在湖北潜江刘家台的一个裁缝世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风暴席卷中国时,在新堤贫民夜校学习的杨义发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共产党“解放全人类,工农做主人”的主张,强烈地触动着这位“苦裁缝”的内心深处。同许多革命者一样,杨义发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

大革命时期的新堤市,是全省工农运动发展最快的市镇之一,尤以工人运动而著称。1926年11月,新堤市总工会成立,决定建立全市各行各业基层工会,迅速发动工人运动。

根据指示,杨义发走家串户,联络裁缝。他手艺精湛,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很受同行尊敬。1926年11月的一个晚上,百余名裁缝聚集在一起,杨义发从人群中站起来,缓缓地说:“各位师傅,新堤裁缝工会现在就要正式成立了。裁缝工会是我们裁缝的家。今后我们要靠工会组织,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所有的工农一道,埋葬这个黑暗社会!”

穷裁缝也要革命,多么新鲜的事啊!大家心情十分激动,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并一致推选杨义发为裁缝工会委员长。

自裁缝工会成立后,扇业、屠宰、厨师、竹木等工会相继成立。工人有了自己的组织,腰杆子更硬了。在市总工会领导下,他们取缔了由土豪劣绅、买办商人和封建把头操纵的伪商会,解开了铐在工人和商民身上的枷锁。

在此后一系列的斗争中,杨义发不负众望,总是站在斗争最前列。他废寝忘食,辗转奔走,担任组织联络和宣传鼓动工作,直至1927年7月,杨义发在新堤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

创建根据地  席卷湘鄂西

离开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寻访小分队一路绕湖行进,一小时后抵达瞿家湾镇明清古街。

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場。全镇的自然水系三横两纵,河湖港汊的地形为发展游击战争提供了天然条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为首的革命先驱,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明清古街全长700米,宽约3米,青石板路、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雕栏画栋。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中共湘鄂西省委、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总工会以及下属的二十余个机关均先后设在此处,这里至今还完好保存着39处革命旧址。

寻访小分队从东向西沿街踏寻,行至正街北侧中段,一幢中式砖瓦楼立于眼前,门楣上写有“春义行”三个大字,便是湘鄂西省总工会旧址。“旧址房屋长二十五米,宽七米,为三进二间结构,始建于1928年,原为瞿家湾商人瞿宏伉的住宅兼店铺。”义务讲解员瞿兆利介绍。

旧址堂屋的墙壁上挂有展板,寻访小分队队员静静伫立,怀着敬意仔细阅读每一段文字、查看每一张照片。“当时,湘鄂西省共青团省委书记兼省总工会主席张昆弟就是在这里主持共青团省委和总工会工作,谢觉哉主编的《工农日报》也在这里办公。”瞿兆利说。

张昆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多次领导工人运动。1931年7月20日,张昆弟主持召开湘鄂西省第二次工人代表大会,成立湘鄂西省总工会,他任总工会党团书记。

歌声传四方  精神放光芒

湘鄂西苏区形成并得到巩固后,苏区的工人运动迅速发展,不但恢复和建立了监利、沔阳、潜江等8个中心县的工会组织,会员发展到两万多人,还在宜昌、沙市、武汉、岳州等地建立工会秘密组织,使党的工会工作向白区扩散。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湘鄂西省总工会发出紧急通告,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募捐,援助上海工人罢工,动员组织广大失业工人领导灾民到白区去斗争。1931年12月13日,张昆弟在省总工会会议上作出《拥护和扩大红军给养的决定》,发动各级工会先后选派了2370名工人参加红三军。

“革命斗争时期,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作为新时代劳动者,我们要以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在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荆州市劳模、瞿家湾镇财政所所长杨琴感慨。

“苏维埃政府领导好,报纸印得多精巧;晚风吹来动树梢,墩台湾村都读报。”这是当时湘鄂西流传的歌谣。在极端艰苦动荡的条件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出版发行大量红色报刊,为战士和群众开辟了一方弥足珍贵的精神家园,谢觉哉主编的《工农日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湘鄂西省总工会旧址内,油灯下谢觉哉奋笔疾书、审阅稿件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工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青年职工代表、瞿家湾镇组织干事李舒盛表示,通过此次工运旧址寻访,切身体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深刻含义。

“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悠扬动听的红色经典歌曲传唱了60多年,成为洪湖人民革命斗争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洪湖精神”的滋养下,洪湖人民一代代接续奋斗,建设家园。如今,这片英雄的热土更加生机盎然。早春的洪湖,碧波荡漾、鸟儿成群。移步游船、挺进湖心,“洪湖水浪打浪”的胜景即刻跃入眼帘。打造红色小镇,让红色文化游与绿色生态游交相辉映,瞿家湾镇的发展蓝图也在逐步变成现实。一幅绿色发展的壮美新画卷,正在红色水乡徐徐展开。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

这里诞生了英雄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诞生了湘鄂西省总工会,无数革命志士在这片赤色的土地上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

(洪湖市总工会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洪湖市洪湖裁缝
当折翼蝴蝶遇上巧手裁缝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洪湖水浪打浪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湖凤舟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Efficient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燕子是个小裁缝
卖云啦
杏林雨露育新苗——记洪湖市新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文清
裁缝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