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建功“她”力量
2023-04-11
编者按:
一幕幕动人故事、一个个先进事迹、一次次深情讲述,彰显着我省广大女同胞的豪情与担当。3月7日,省直机关“巾帼心向党 建功先行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武汉举行,生动展示“巾帼不让须眉”的“她”风采,全面激扬“能顶半边天”的“她”力量。2022 年以来,省委直属机关工委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把群团工作作为助推机关党建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创新突破点,探索建立群团联席会商制度,扎实开展群团创新活动。省直机关各级妇女组织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开展巾帼建功系列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女性和先进集体。本刊摘登部分女党员优秀代表的先进事迹,供广大读者学习。
爬烟囱的女博士
眼前,高约120米的烟囱直插天际,相当于40多层楼的高度。站在舷梯旁边,抬头看不到烟囱的顶端。越往上爬,铁梯的晃动幅度就越大。第一次爬上采样平台,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这是郭丽,一位女博士的工作日常。
2008年,郭丽博士毕业后,到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全国成立了7个国家环境二噁英监测中心,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是其中之一,2013年,她迎来新挑战。
为监测二噁英是否达标排放,郭丽和同事们经常在各种垃圾焚烧场所和各类烟囱中穿梭。
第一次爬烟囱时,是在咸宁市的一家企业。这个烟囱有近50米高,郭丽需要爬到距离地面20多米高的平台开展监测工作。每向上走一步,感觉整个舷梯都在晃动,身体也悬在空中摇摆不停,双手死死地抓住两边的扶手,只想任务、不朝下看。
高空采样作业时长经常超过8个小时。她和同事们每次采样回来,总是马不停蹄地围绕监测数据开展实验室监测分析。
2013年以来,郭丽和同事们辗转湖北、浙江、陕西、河南等地,累计完成了近百家企业500余次的现场采样,在烟囱高空平台工作时长累计超过4000小时。
2022年,郭丽又带领同事们开辟了新的战场,形成了壬基酚等一百多种新污染物的监测能力,完成了长江流域湖北段的试点监测工作。
做驱散孩子心底阴霾的一束光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是一份有温度的工作,它像一束光,驱散孩子心底的阴霾;它像一双手,托起孩子人生的希望。
阮雪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2年,省检察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独立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部门,阮雪芹成为了一名专门负责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未检检察官。
未成年人犯罪和被害重在预防。工作中,她和同事们积极为广大师生上法治教育课,教留守儿童如何自护;参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央视联合制作的大型法治宣传节目“守护明天”;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开办“心尖上的检察”普法微课堂。
小东(化名)是一名高三的学生,17岁生日那天,他想买一部手机,受到父母责骂,于是从网上买了一部手机,然后用手机模型申请“退货”。最终,警察找上了门。得知小东充满悔恨后,检察官通过对小东作附条件不起诉,对其进行跟踪帮教,帮助小东重燃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对其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最终,小东考上理想的大学。
就在去年,全省像小东这样,经检察机关帮教考上大学的涉罪未成年人共有100名。
阮雪芹说,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前行的道路,是她和同事们恪守不渝的使命。
为民解难是最大的快乐
作为一名信访工作者,张晓磊最大的快乐,是工作圆满完成的兴奋喜悦,是信访问题妥善化解的如释重负,是群众权益被有效维护时的会心微笑。
在工作中,张晓磊始终坚持把群众信访当作信任之访,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信访问题当家事,把信访工作当家业,用热情服务和过硬作风赢得群众信任。
一次,张晓磊的孩子发高烧,医院诊断是肺炎,需住院。就在她打算请假赶往医院时,她遇到带着12岁侄儿前来信访的肖某。
由于小孩的父親去世,母亲离家出走,肖某承担起了养育侄儿的重任。不久前,侄儿被诊断患有脑瘤。为给孩子治病,肖某把自己的家当都拿出来,还找亲戚朋友们借了十多万。如今,家里实在拿不出钱,肖某只好来求助。
尽管担心自己孩子的病情,但张晓磊还是一边安慰肖某,一边联系相关单位沟通此事。经过沟通,相关单位答应通过民政救济、政府帮扶、社会募捐等途径给予肖某一家帮助。在送走肖某后,张晓磊才匆匆赶往医院看自己的孩子。
虽然对家人心怀愧疚,但张晓磊并不后悔。在她心中,艰难苦累也好,忙碌辛酸也罢,最终为的是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稳定提供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