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以制度创新探索自贸区改革新路

2023-04-10潘睿

中国报道 2023年4期
关键词:试验区陕西改革

潘睿

陕西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陕西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招商引资的蓄水池、高质量发展的增程器。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的改革开放重要战略举措,从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9月正式挂牌以来,今年恰逢10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此背景下,自贸试验区自身建设、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都将面临新的调整。

今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第6年。6年间,陕西自贸区紧扣陕西省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大胆探索,截至2022年底,累计形成创新案例725项,新设市场主体15.2万家,其中新设企业9.67万家、外资企业934家,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可以看到,如今的陕西自贸试验区已然跑出了适应发展需要的“加速度”,成为陕西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招商引资的蓄水池、高质量发展的增程器。

持续加强制度集成创新

3月25日一早,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以下简称“空港功能区”)陕西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内,满载快件包裹的物流车辆正有序驶入。这些从全球各地而来的包裹即将在这里由西安咸阳机场海关进行入境核验,顺利通关后,再由物流车辆发往全国各地。

“以前平均每件快件清关需要5分钟,后来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和空港功能区通过持续开展监管模式创新,现在国际快件最快6秒即可完成清关手续,通关效率较原先提升约30%。”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快件监管科相关负责人说,更重要的是,新系统有效提高了精准监管水平,也大大降低了相关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一如此类的制度创新还有很多。6年多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同步推进自贸片区和开发区流程再造、体制机制创新,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证照分离”等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创新成果并复制推广到全国。

“我们先后出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关于支持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方案》等文件,形成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鲜明信号。”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介绍。

截至2022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形成62项首创性改革成果,铁路运输舱单归并新模式、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等3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政务服务跨区通办”等83项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

围绕共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推出多项改革举措,在西安港率先实施“铁路快速通关”业务,推出集拼业务“先报关、后装箱”模式改革,在航空口岸持续开展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探索推出“技术交易服务贷”等特色金融产品。

同时,不断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在影视出海新模式、创新出口退税政策、秦创原精准法律服务模式、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通关新模式等集成性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空港功能区临空经济规模突破百亿元,沣东功能区培育“检验检测+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智能设备、5G车联网”等新模式,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聚集一大批数字文创企业,“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累计实现交易额3.96亿元。

可以看出,陕西自贸试验区“浅水区”改革基本完成,正在从“刀刃向内”的改革转向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规则进行试验的“深水区”改革,探索打造内陆制度型开放“样板间”。

探索服务贸易管理新模式

2022年4月29日,陕西兴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经广西南宁关区出口货物22.21万美元,5月4日企业申请启运港出口退税业务,国家税务总局眉县税务局当日完成对应18.42万元免抵退税额的核准,5日一大早,退税立即到达了企业账上。

西安關中综合保税区于2020 年5 月批准设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航空及零部件制造、仓储物流、半导体设备研发、芯片测试与封装、机械加工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真的是越来越方便了,退税速度非常快,实际办理流程也很便捷。更重要的是,这笔资金让我们加速发展更加有了底气。”陕西兴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这些年来,“越来越畅通,越来越便利”是在西安做进出口生意的外贸企业的普遍感受。

一直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以创新引领为抓手,大胆探索实践,通过“放管服”改革、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提升企业获得感。

当前,陕西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推进“证照联办”“一业一证”改革,探索实行证照联办“五个一”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场主体歇业备案业务,让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有了“缓冲期”。大力推行全程网办,持续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改革,实现交房即交证、拿地即开工。

积极探索创新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服务措施,中行自贸支行获批跨境人民币结算示范行,上线启动本外币账户一体化管理平台。推出“科创票链通”融资服务模式,探索构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和“秦创贷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成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区内聚集各类金融机构326家。

此外,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已成功落地陕西首个外国人才创业工作证,让外籍创业人员在自贸区“留下来”和“合法经营”成为可能;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西安知识产权法庭,建设中国(陕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10余个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相继落地,“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加快建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

伴随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陕西在区位、科教、人才等方面优势叠加,潜力迸发,陕西自贸试验区已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先导力量。

6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航空、铁路口岸场站作业流程标准化建设,持续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主要业务覆盖率达100%;“陕西制造”化妆品首次出口美国;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全省统一的外商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吸引一大批外资企业、项目在区内聚集。

与此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开放通道能级不断提升。2022年,中欧班列长安号打通跨里海、黑海贸易通道,全年开行4639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3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落地,全国唯一农业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出口总额突破3000亿元,增长17%以上。

6年来,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70%的进出口贸易额,吸引了全省60%的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的40%……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开放之姿,已然成为陕西勇闯国际舞台的一张王牌。

加速营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自2017年成立至今,陕西自贸试验区作为构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促进区域共享共进的重要载体与核心平台,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协同开放”为导向、以“可复制可推广”为抓手,不断释放制度红利与带动效应。

在中俄丝路创新园探索“一园两地”的跨国经济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建成并投用沣东自贸功能区公用型保税仓,开展多种模式的进口贸易创新探索。人文交流方面,推动国内外高校建立科教创新合作;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引入国际汉唐学院、中国书法学院等平台,推动中国文化元素“走出去”。在全球设立离岸创新中心等平台,出口技术3000余项,实现技术出口额56亿美元,累计落地20余个海外高科技创新项目,吸引外籍人才1000余名。

深化与丝路沿线联动协同发展,加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与青岛、烟台、济南等沿黄流域9省(区)25个经济功能区协作。与中西部5家自贸试验区以及6家地方铁路局集团签署中老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合作协议;首批6个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在平台、产业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支持西安高新区等8个开发区加快申建第二批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与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开展跨区域合作,探索为两地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搭建京陕“双区联动”的“科技金融超市”。

中歐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项目,占地5600亩,建成到发线48条、设计集装箱年吞吐量310万标箱、运力3850万吨,可支撑开行中欧班列长安号一万列以上。

同时,持续赋能“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聚集11家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和外资企业,相继成立了种业、果业、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农机装备制造、畜牧、食品工程6个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在美国等国建设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坚持“龙头引领—链式集聚—集群发展”模式,加快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涉农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等产业聚集发展,“杨凌农科”品牌已成为国内外农业科技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置身风雷激荡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陕西自贸试验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相信未来,这里将继续发挥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自贸精神,勇闯改革创新“深水区”,加快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坚决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猜你喜欢

试验区陕西改革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18个自贸试验区
改革之路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