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

2023-04-10王宜可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初中英语

【摘 要】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解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缺乏连贯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感知、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主题意义,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创新。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可以从探究主题意义、明确读写目标和设计读写活动三方面着手,创设真实情境,导入主题意义;感知文本内容,领悟主题意义;梳理篇章结构,深化主题意义;分析文本语言,凸显主题意义;运用读写模式,迁移主题意义;构建多元评价,优化写作技能。

【关键词】初中英语;主题意義;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7-0053-05

【作者简介】王宜可,南京市将军山中学(南京,211106)教师。

阅读是语言的输入环节,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语言的输出环节,是学生阅读后内化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生成个性化观点的过程。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六个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强调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1]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过多关注阅读语篇的词汇、语法,没有深入引导学生建构主题意义,导致读写过程缺乏连贯性;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缺乏分析并内化主题意义的机会,缺乏策略性、技巧性、思维性的写作指导。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读写结合教学应以单元主题为统领,引导学生在关注语篇知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建构主题意义,并根据主题意义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表达能力,进而迁移至新文本的学习中。

一、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读写结合教学理念

1.整合单元教学,探究主题意义

在主题意义引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关联,鼓励学生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2]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读写结合教学以阅读语篇为依托,教师应抓住单元主题下“读写”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使学生获得与主题相关的语言输入和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认知,探究阅读语篇的主题意义。

2.多维研读语篇,明确读写目标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教师研读语篇时要重点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第二,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1]48-49教师多维度研读语篇,多层次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进而确定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学生读后写作做好内容、结构、语言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准备。

3. 关注过程写作,设计读写活动

在阅读环节,教师应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获取并梳理范文的基本信息、概括并整合范文的篇章结构。在写作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读语篇,选择写作内容,设计写作提纲,起草作文。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语言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关注写作过程,强化写作策略,并运用科学评价激励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Task板块是开展写作教学的有效载体,下面笔者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2 Great people Task板块的教学为例,阐述读写结合的具体教学模式。

本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历史、社会与文化”主题群,单元各板块紧扣“伟人”这一主题。Task板块围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展开,促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事迹,学习传记类文本的语篇知识,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崇敬意识,并学习袁隆平努力进取、无私奉献、勇于探索以及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基于主题意义,教师围绕本课例A great person,设计如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1)学习Amy梳理袁隆平生平事迹的内容要点和语言表达,完成文本填空,并根据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2)按时间顺序理清范文内容要点,梳理范文结构特征,分析范文语言特点,增强传记类文本的语篇意识;(3)探究袁隆平取得成就的原因,评价伟人的可贵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4)以阅读为铺垫,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伟人的生平,完成一篇介绍自己所敬佩的伟人的初稿,并通过多元评价完善初稿。

1.创设真实情境,导入主题意义

教师基于主题,创设问题“Who can you come up with when we talk about a great person? Why?”这一问题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与语言储备。然后,教师播放视频,利用多模态语篇带领学生了解更多各领域伟人的相关知识。学生根据视频中的提示信息,列举世界历史上各领域的“great person”,进而导入本课主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一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已知的与袁隆平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词汇储备,并使学生产生认知期待,增加其进一步了解袁隆平的兴趣。

2. 感知文本内容,领悟主题意义

问题链是指教师将一些知识转化为一些层次性、系统性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思考。问题链具有指向性、关联性、层次性和适切性四个特征,并对引发学生兴趣、获取知识、探究意义、激活思维、迁移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在此环节,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增加语言输出的逻辑性,为学生后续独立写作搭建了内容和情感支架。围绕本课教学,教师设计如下问题链。Q1:Why could Yuan find a natural hybrid rice plant? Q2:What did Yuan do before developing a new type of hybrid rice plant? Q3:What advantages does this new type of hybrid rice plant have? Q4:Can you infer what Yuan did after developing this hybrid rice plant? Q5:Why did Amy admire Yuan? What qualities does Yuan have? Q6:What can we learn from all these great people?

以上问题是按照袁隆平从发现新型杂交水稻到获得“杂交水稻之父”这一荣誉的顺序进行设置的,梳理了袁隆平的职业发展历程。有些问题要求学生直接提取文本信息,有些则要求学生通过概括、分析、推理、评价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感知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语篇的主题意义,体会袁隆平积极探索、努力进取的科学研究精神。例如,Q1要求学生获取并整合文本信息,得出袁隆平能够偶然发现自然杂交水稻植株的原因。Q2和Q3引导学生感受袁隆平在10年科研过程中,不惧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Q4引导学生基于文本深度思考,推理袁隆平发现新型杂交水稻之后为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探讨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Q5考查学生的评价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文中的支持性信息,总结袁隆平身上的良好品质。Q6从学生实际出发,锻炼学生将所学内容迁移到自身生活及学习等真实情境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3. 梳理篇章结构,深化主题意义

不同的语篇服务于特定的主题意义,从而有其特有的文体特征和逻辑结构。教师应在语篇结构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引导学生体悟文本的表现形式与主题意义的关联,从而深化主题意义。

(1)宏观结构

教材提供的范文结构清晰,为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结构图示。教师可以借助思維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段落信息,引导学生从宏观结构上快速把握文章脉络,明晰文章的基本框架,实现文本建构过程的可视化。基于本节课的语篇,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段落中心句,提炼人物传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和写作顺序,并让学生总结每个段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概括关键词。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物传记类型的文章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得出结论,如education experience,family members,what qualities we can learned from him/her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深化对主题意义的认知。

(2)微观结构

从语义上来看,语篇均围绕“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这一主题展开,主题句、段落中心句、主要生平事迹的选取均服务于同一主题,体现了语篇的连贯性。从微观结构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文段中重要的衔接句和关联词,并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效仿写作,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语篇所用衔接词,如and,so,after that,finally,because of,at present等,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衔接手段,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

4. 分析文本语言,凸显主题意义

对语篇语言的解读主要包含对语篇的词汇特征、句式特征、语法特征和修辞手法等的解读,分析它们如何为呈现主题意义服务。[4]人物传记的语言具有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特征,语言客观,内容真实。教师要深度挖掘文本核心语言,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特点,关注特定主题意义和语篇类型下的语言形式,凸显语篇主题意义。

(1)提炼话题词汇

本篇人物传记对袁隆平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贡献做了较多介绍,文中农业领域的相关词汇和描述事件的相关动词使用比较丰富。(见表1)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相关表达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让学生感受人物传记的词汇特征,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语境中积累词汇,为后续写作提供语言支架。

(2)赏析句式特点

从句法上看,人物传记多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在剖析句式特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并挑选出语篇中精妙的句式表达,分析、探讨这些语言对凸显主题意义的作用,帮助学生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例如,I think Yuan Longping,a rice scientist and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s one of the greatest people that have ever lived. 此句为语篇第一段,是全文的主旨句,作者运用插入语和定语从句,用一句话不仅概括出袁隆平的身份和地位,还描述出袁隆平在作者心中的伟大之处。副词ever的使用使得表述更加生动,与语篇最后一句“This is why I admire him so much”首尾呼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功能句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段落扩展能力和语篇组织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分析语言的过程中体悟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凸显的主题意义,真正落实语言的人文性。

(3)选择恰当时态

分析语法特征可以让学生明晰人物传记的常用时态,教师提出问题“What tenses does the writer use and in which paragraph are they used respectively? Why?”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态的恰当用法及原因,并作总结。(见表2)

5. 运用读写模式,迁移主题意义

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通过内容、结构、语言、情感、思维等多方位的铺垫,指导学生独立写作,实现迁移创新。教师要求学生基于对范文的学习和自主搜集的信息,完成写作任务。具体写作要求如下:Based on the passage in your textbook,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familiar great person. Refer to the structure in the textbook and use as many expressions youve just learned related to the theme as possible. The total words should be no less than 80.

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事先搜集的人物信息,然后选取一位共同想要介绍的人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思考,确定写作要点,生成主题意义下的写作框架,学习借鉴范文中有效的语言表达。然后,教师呈现写作评价标准(见表3),提醒学生关注文本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表达及书写等多维评价视角,确保学生明晰评价标准,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写作过程,能够根据评价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写作思路、修正语言表达、优化写作技能。接着,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完成初稿写作。

6.构建多元评价,优化寫作技能

读写结合教学应以教师教、学生学、师生评三方面落实多元评价。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组织学生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反馈和修改。学生自评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错误修正的能力。学生根据评价标准主动参与评价,自我审视作文,修改初稿写作。在同伴互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各组巡视并给予相应指导。同伴互评不仅能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发现同伴写作中的闪光点和问题,培养批判与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赏析同伴写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避免在写作中犯相似的错误,加强薄弱之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向全班展示优秀写作,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多元评价,不断完善初稿写作,促进写作成果的提升,实现以评促学,进一步促进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读写结合教学,以深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输出为目的,致力于学生读写两方面能力的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初步体验主题意义,通过感知文本内容、梳理篇章结构、分析文本语言,将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文本特征、语言特点等与特定主题建立关联,加深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最终达到围绕主题意义,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写作任务中,实现主题意义引领下迁移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陈祺锋.问题链在初中英语深度阅读中的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8):61-65.

[4]李敏.基于主题意义的语篇解读[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0(10):32-36.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