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去爱孩子?
2023-04-10彭凯平
彭凯平
1978年,哈洛在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以“母爱的本质”为题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立刻引起轰动。
当时美国的主流心理学受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思想的影响很大,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母亲和孩子之间过多的亲密接触会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对孩子人格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得他们在成人后过度依赖母亲。而哈洛的实验结果恰好证明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以及母亲给予孩子的情感满足和社会支持,是促使孩子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彻底粉碎了当时的那些错误观念。
中國人常说:“有奶便是娘。”由此看来,应该把这句话改为“有爱便是娘”才对。看到这里,那些因为工作忙碌而难以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妈妈大可松一口气。跟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相比,亲子之间更重要的是肌肤的接触与心灵的互动。这也提醒广大母亲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尽量坚持母乳喂养。
亲自哺乳非常辛苦,但这条建议除了出于母乳对孩子及母亲本人身体健康的益处的考虑,从心理角度来说,也是因为这是亲子间最亲密、最温柔的肌肤相亲的独处时刻。爱与信任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悄然传递于母子之间并滋养着双方。
其次,增加“爱的拥抱”。
在孩子年幼时,再多的拥抱也不嫌多,哪怕是男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时,来自家长的拥抱能告诉他们“我在这里,我跟你一起面对(或承担)”,被如此温柔对待的孩子在长大后将更有安全感。
有亲子教育专家提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家长每天至少要拥抱16次!下一次,在早上出门之前,请记得用拥抱的方式跟孩子道别;在下班回家后,请用拥抱彼此问候;在陪孩子学习、玩耍时,请远离手机,随时用拥抱表示支持或鼓励。
最后,做孩子的“心理治疗师”。
母爱的本质其实就是对孩子的心理关怀。生活上的照料可以假手于人,而家长在给予心灵上的关照方面责无旁贷。跟孩子相处时,请记得扮演好“心理治疗师“的角色,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帮助孩子解决或舒缓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的困惑、忧虑、烦躁、痛苦和失落。
摘编自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中信出版社 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