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短视频 堵不如疏
2023-04-10
| 策划人小语 |
短视频大行其道的时代,不少孩子出现了“上瘾”症状:明明知道浪费时间,但就是停不下来,转眼好几个小时过去了;明明正在写作业,满脑子却都是短视频的画面,完全无法专注;明明时刻被父母耳提面命、严令禁止,仍旧忍不住偷偷熬夜刷短视频……因为短视频,越来越多的孩子深受其害,受影响的不仅有学习、情绪、社交、专注力还有健康。解开这个症结,需要从家庭教育的视角出发,理解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现象的成因,也需要父母拿出更多实际行动。要怎么做呢?请看本期策划—
沉迷短视频的孩子,该怎么管?
《2022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83亿人,互联网的使用持续向低龄儿童蔓延。而据202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65.6%的受调查未成年人观看过短视频,其中20%“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越来越深,已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有人说,某音5分钟,人间两小时。未成年人长时间刷短视频不知疲倦,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掉大好时光。对此,很多父母一筹莫展。
“我们想管却不知道怎么管”
“我女儿总是躺床上刷手机,不爱说话也不爱出门,除了吃饭,一天都不见她的踪影。真搞不清她都看些什么,这么痴迷……”近日,来自安徽省徐州市的劳先生向学校的心理老师诉苦,说自己16岁的女儿小芋沉迷短视频,关注了很多“高富帅”“白富美”博主,不运动不社交,天天当“阿宅”,担心她是不是心理出了什么问题,更怕她被网上的陌生人欺骗。
心理老师联系到小芋。“我没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啊,性格就这样。”小芋说,自己知道父母是在为她着想,“但我不会轻易见网友,也不会给人家巨额打赏,就只是爱看视频而已嘛!”
小芋是住宿生,寒假结束后已返校上课。但回忆起女儿寒假时期的种种表现,劳先生总是担忧。“她小时候很活泼开朗,现在话变少了,吃东西也少,这样身体怎么能好呢?像她这么大的孩子,难道不是应该喜欢和朋友出去玩耍吗?”
劳先生用自己的号关注了小芋,发现她最新关注的是个帅气的男生,粉丝200万。小芋不仅加入了对方的粉丝群、QQ好友,还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一串看不懂的西班牙语。劳先生将这串文字通过软件翻译后得到了“痴迷”“不悔”“挚爱”等词语,担忧得一晚上没睡好:“孩子年纪这么小,对社会还没有清楚的认知,如果被欺骗了感情,她一定会受到很深的伤害。”
劳先生想过和女儿谈谈,但一次突然发生的冲突让本就不善言辞的他更加难以开口。那天,劳先生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账单中有一笔209元的莫名开支,经过一天的寻根溯源后,他锁定了女儿经常使用的短视频平台,因为该账号虽是女儿的,但绑定的是自己的信用卡。面对父亲的质问,小芋刚开始死不承认。劳先生愤怒地没收了她的手機,小芋在房间里躺了两天不理人。虽然小芋后来承认,那笔钱用来给男博主买生日礼物了,但拒不认错:“就像朋友之间互相送礼物一样啊,我错了吗?”
劳先生想不通女儿怎么会这样,他问心理老师:“我和爱人以前工作忙,小芋跟我们之间能说的话题也不太多,我们想管却不知道怎么管。没收手机吧,家长群、学生群、作业群都要随时关注信息;不管吧,难道就放任她对短视频上瘾、被坑被骗吗?”
“短视频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来自江西省的黄幪在一所重点小学当老师,儿子在上海上大学。下班地铁上,看到一个头戴耳机的年轻人在刷短视频,黄幪不由得皱起眉头。
也难怪黄幪生气,最近短视频把她的工作和家庭搅得一团糟:首先是儿子因为沉迷各类短视频App,期中考试考砸了。“之前他就有好几次半夜趁我睡觉时打开电脑看视频,但那时他在我们身边,情况还比较可控。后来他成了住宿生,偶尔放假回家也是成天抱着手机,可想而知在学校没人管,他得多疯狂。”黄幪说。
然后是班里的孩子也让她不省心。“语文测试,有的学生直接把网络语言写进填空题和作文里,什么‘来了老弟’‘芭比Q了’‘我真的会谢’‘炫我嘴里’……还总听一些孩子说要去哪家店‘打卡’‘拔草’。有些词我不懂,还得靠儿子翻译,你说讽刺不讽刺?”黄幪认为,少年儿童处于学习阶段,正是爱模仿、容易吸收各类信息的成长关键期,一旦没有获得有效、正向的引导,很容易被短视频中的某些信息和观念所影响。
“这些短视频平台都是你越喜欢啥越给你推啥,我们这些大人都停不下来,更别说小孩子了。依我看,那个青少年模式不只适用于未成年人,大学生、成年人其实也需要。只要持续使用超过一定时长,就自动关闭。希望这些平台能有所限制,不要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伤害了祖国的花朵。”
“孩子们为了刷短视频真是拼了”
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律所工作的孟浩对此也深有感触,11岁的外甥廷廷是短视频资深用户,常常一刷就是大半天。“在我的建议下,我姐开启了青少年上网模式,但有时依然架不住外甥的央求,让他玩儿个够。”孟浩说,“有一段时间廷廷玩得确实有点儿凶,我姐干脆给手机设置了密码,结果廷廷试了几次就成功破解了。我姐再改,他又猜对。他还告诉我,他还可以去网上买身份信息,不仅能用来注册短视频App,还可以不受限地玩网游。我不信,到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真的有很多网店在卖ID,还有教程手把手教人如何解绑青少年模式、破解防沉迷系统。”
一番探寻下来,孟浩得出结论:孩子们为了上网看短视频可谓拼尽全力,如果父母不愿花时间对孩子进行管理,或者监管不到位,再严密的反沉迷系统都可能无法发挥作用。
去年,孟浩接手过一个案子。一个小孩模仿点赞量很高的短视频,用透明胶带粘在门框上整蛊妹妹,结果导致妹妹摔伤,造成中度脑震荡。后来,孩子父母委托孟浩与短视频平台交涉,要求赔偿。在交涉过程中,短视频平台及时删除了有关视频,并表示愿意赔付所有医疗费,双方和解。“短视频虽然也有好的资讯,但内容鱼龙混杂,存在一些恶俗浮夸、危险出格、搞怪嘲讽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孩子们心智尚不成熟,辨别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看完热闹容易跟风模仿,伤害自身或他人。”孟浩说。
孩子沉迷短视频,是为什么?
短视频的发布者来自不同地域、行业和年龄,短视频节奏快、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能让青少年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接触到不一样的世界,使他们对社会变化掌握得更为精准,眼界也更为宽广,丰富了日常生活。同时,短视频的进入门槛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发布者,不仅可以满足青少年旺盛的创作和社交需求,也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短视频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其赖以生存的大数据计算机制,不仅会营造出让孩子们愈发固执己见的“信息茧房”,还会持续“精准推送”出更多内容,让青少年欲罢不能,深陷其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以下4种儿童青少年沉迷短视频比例更高:
有心事不爱说。研究发现,有话藏在心里谁也不说的中小学生接触短视频的比例为 70.0%;而心里话经常跟父母师长说的中小学生,接触短视频的比例要低得多。调查同时发现,感到孤独、有压力、对未来迷惘的中小学生接触短视频的比例最高,每天观看短视频时间更长。观看短视频,可以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交流的满足感、缓解心理压力。
学习负担过重。感觉学习负担“很重”和“比较重”的学生,观看短视频的比例分别为67.8%和70.1%。而感觉学习负担较轻的学生,观看短视频的比例为 44.6%,相差20多个百分点。很多学生通过看短视频减轻学习压力,放松心情。
人际关系不和谐。数据显示,和父母、老师、同学关系不好的中小学生,观看短视频更频繁,每天使用短视频的时间也更长;而与大家关系比较和谐、轻松的孩子,观看短视频的时长大多比较适中,观看一小时以下的比例更高。在人际关系中经常感到压力与缺乏社交技能的学生,往往会通过观看、发布短视频逃避交流或获取认同感。
经常感到父母不尊重自己。数据分析发现,经常感到父母不尊重自己的学生观看短视频的比例为 75.3%,经常在生活中感到不放松、不自由的学生观看短视频的比例为 73.5%。对父母唠叨心生厌烦的学生、家人各自刷手机不交流的学生,观看短视频的比例均很高。
父母当好引导者,要怎么做?
事实上,防止孩子沉迷短视频与过度使用网络,父母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引导者。父母有责任对孩子的上网行为和习惯进行管教和指导,加强对孩子的网络教养。具体需要做到:
更新养育观念,提高孩子的网络素养
有些父母谈网色变,极力阻止孩子接触短视频,这是和时代严重脱节的。作为网络原住民,这一代孩子对网络有天然的亲近感,需要通过网络学习、社交。
首先,父母要更新养育观念,提升媒介素养。了解孩子喜欢的网络话题、网络产品,和孩子同频共振。孩子爱看短视频,说起短视频眉飞色舞。父母可以用好这种好奇心,用短视频内容作为媒介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当孩子看到一个幽默视频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复述给自己听。父母看到好玩儿的视频,也可以和孩子说说,不要把短视频看成禁区,而要作为沟通的桥梁。
其次,用好短视频的学习功能。除了学习内容外,在短视频中,德智体美劳教育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干货。很多短视频平台构建了青少年的专属内容池,为孩子们提供书法绘画、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手工制作、自然科普等寓教于乐的优质内容。总之,父母要用好短视频的正向功能,让短视频为家庭教育所用,为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所用。
第三,要立规矩做榜样,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不沉迷短视频、肥皂剧等“低级快乐”,不在孩子身边大声外放刷短视频,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且不被忽视的环境。同时,父母要激活短视频软件操作系统中的家长模式(防沉迷模式),与孩子签署家庭网络使用协议,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添加孩子为好友,及时提醒孩子网络社交可能出现的危险。
丰富课余活动,给孩子提供短视频以外的更多选择
很多父母喜欢把孩子的课余生活排得满满当当,就怕他们闲下来会沉迷短视频或打游戏。然而,过重的学习压力和缺乏休闲娱乐生活正是孩子沉迷短视频的重要原因。父母可以帮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画画、跳舞、运动、旅行或者干干农活儿、学学厨艺等,不要图省事,把孩子扔在那儿就什么都不管了,现在省的事可能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对孩子使用短视频这件事,不要总是以阻止、警告为主,不要限制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视频学习也是当代儿童青少年学习的一种方式,父母不妨用好孩子的这种需求,让他们发挥主动性,把一些学习的内容视频化,让孩子从刷短视频到做短视频,把兴趣转化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视孩子心理健康与内心真实需求
很多父母也许觉得自己已经全身心投注在孩子身上,为什么孩子依旧不好好学习,反而对短视频痴迷不已?其实是没有关注到重点。如果孩子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反而更容易沉迷网络。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管理只停留在唠叨上,没有帮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以为管得很好很多,但孩子不喜欢也不接受。
有些父母对孩子陪伴少、沟通少、不够民主、不够尊重,总把未成年人看成没有主体地位的小孩子,对孩子要么专制,要么溺爱,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还有些父母认为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忽视孩子在心理、人际交往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都会促使孩子去网络上寻找慰藉,所以在预防孩子网络沉迷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要综合施策。
提升育儿能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缺乏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家庭生活里感到压抑、被忽视、不自由或不被尊重等,都是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孩子时要有平等意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成长需求。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关系是教育的前提。
本刊观点
很多父母本身就是短视频的重度依赖者,却在教育孩子时视短视频为洪水猛兽。孩子沉迷短视频,可能是出于某种需要,可能是面临某种缺失,也可能是逃避某种问题。与其围追堵截,不如沟通疏解,想想如何做孩子的正面榜样,想想如何发挥短视频的有利作用,想想如何满足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只有引导孩子学会辨别、分析和选择,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何欣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