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伸护理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2023-04-10邹康燕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肩袖肩关节康复训练

邹康燕

( 九江市中医医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

肩袖损伤一般是指患者由于肩部受到外部创伤、慢性撞击或者供血不足而造成的肩袖部分撕裂,其临床表现为上肢活动障碍、肩膀疼痛、肌肉力量削弱、肌肉萎缩等[1],如果肩袖损伤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处理,会使临床症状更加严重,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手术是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方法,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是该手术可能会出现关节粘连等术后并发症,导致出现肌腱套再撕裂的概率非常高[2]。 在现代化医疗技术和微创技术持续发展的影响下,创伤小、康复快的关节镜手术开始广泛应用于肩袖损伤治疗,结合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但很多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依从性较差和重视不够,再加上患者出院后很难得到正确的康复指导,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因此,通过延续性的护理干预和准确的康复指导非常重要。 延伸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将康复护理由医院向家庭延伸,便于患者出院后仍然可以获得正确的康复指导,进行一步提升康复效果[3]。在现代通讯技术持续发展的影响下,电话、短信、QQ、微信等通讯形式,使医患沟通更加轻松、便捷,进一步促进了延伸护理措施实施的可行性。 近年来,延伸护理模式开始应用于肩袖损伤的肩关节镜治疗、护理过程中,为了了解具体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本院筛选2021 年4 月-2022 年4 月入院的80 例患者为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选出2021 年4 月-2022 年4月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的患者80 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患者。 观察组17 例为女性患者、23 例为男性患者;年龄38 -75 岁,均值为(54.72 ±6.54)岁;病程1 -7 个月,均值为(3.68 ±1.27)个月。 对照组18 例为女性患者、22 例为男性患者;年龄40 -73 岁,均值为(54.26 ±6.37)岁;病程1 -6 个月,均值为(3.31 ±1.05)个月。 各组基础数据间无差异(P>0.05),不影响研究结果,可对比。 此次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①有急性肩部外伤史;②根据体征、临床症状、疾病史以及MRI 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肩袖损伤;③经过保守治疗无效;④符合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要求;⑤无阅读障碍、理解障碍等,可以正常沟通;⑥出院后能配合面对面访视,微信、电话等随访;⑦为患者和家属说明本次研究详情,获得认可后签订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术后康复再次受伤者;②患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患者;③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④伴随偏瘫或是脑血管疾病者;⑤遵医行为不良者。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心跳、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用颈腕带将患者的患肢进行悬吊,并在胸部和肘部之间垫上软垫,保证肩关节轻度外展;在住院期间,每天坚持对患者的肩周进行冰敷,冰敷频率为2 -3次/d;对患者末梢供血情况进行严格观察;进行适当的疼痛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并告知患者定期入院复查。 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护理与对照组相同,出院后则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个人档案。 在患者出院前,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并向患者发放术后康复训练手册。 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每半个月进行1 次电话访视,每个月进行1 次视频或上门访视,并建立微信交流群和公众号,随时与患者进行互动,延续护理需持续半年左右。 (2)健康饮食指导。 患者在术后身体机能一般会比较弱,需要通过科学饮食给予营养补充。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需要叮嘱患者增加摄入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等营养价值含有较高的食物;补充鱼类、蛋类、豆制品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禁止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患者在术后2 周内食物需以低盐为主;术后2 周后可以使用鱼类、骨头汤、动物肝脏、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并可以补充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所需;术后30 天,可以补充小麦、海产品等富含钙、铁、锰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适当补充适量添加枸杞和红枣的骨头汤、鸡汤、鱼汤等营养价值较高的汤品。(3)心理指导。 患者在手术后一般会出现伤口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随访时,积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顾虑及想法,安慰和鼓励患者提高康复信心,缓解负面情绪。 (4)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进行随访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合理掌握肩袖损伤、关节镜下损伤修复方法、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等相关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5)感染预防指导。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伤口恢复及肩关节康复的情况;并嘱咐患者,为了避免出现伤口感染,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物。 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需要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重点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并发症,需提醒患者为了能够早日康复,需要及时入院复查,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随访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在随访时,需要对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出现伤口感染;对患者肩关节恢复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相应处理。 在随访时,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温和的语气和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负面情绪和心理波动的问题来源进行了解,及时安慰和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树立康复信心,并提醒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关爱。 (6)术后1-7 周康复指导。 ①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功能康复训练计划。 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相关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深刻了解康复训练的意义和目的,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训练。 在这一阶段的训练需要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渐过渡到肢体近端,训练内容为手指、手腕和肘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肩关节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包括同侧伸指、握拳、手腕屈伸、前臂前后旋转等,动作要求充分且用力;肩关节被动运动需要健侧辅助,每次训练过后,需要进行30 分钟冰敷。 ②患者在术后3 周内必须使用肩吊带进行保护,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不能过分用力或进行负重。 可以进行钟摆式或画圈式的轻度锻炼,训练时需要使用健手进行辅助,帮助患侧上肢进行左右前后摆动,或者顺时针、逆时针画圈;进行手腕、前臂和肘部周边关节的训练,训练频率为5 -10 个/次,3 次/d,康复训练后,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对肩部进行冰敷,缓解肿胀问题,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进行患肢抬高训练,避免出现关节粘连,训练频率为20 -30 分钟/次,3 -6 次/d。 ③在手术后第1 天即可进行肩关节体侧外旋及前屈等被动训练,术后3 -4 天可以进行肩关节内旋、外展、外展外旋等被动训练。 ④一般在术后第2 周可以对伤口进行拆线,此时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三角肌等前、中、后部的长收缩训练,训练频率为每天3 次,每次5 -10 个。 (7)术后8 -11 周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包括肩关节钟摆运动、外展、外旋、内收、内旋、上举等,例如,患者保持站立姿势,使用棍棒进行外展、前屈、外旋等练习,训练频率为每天3 次,每次5 -10 个。 指导患者进行肩部肌肉康复训练,进行三角肌等肩部肌肉进行长收缩练习,练习时需保持躯干和患侧的上肢及肩部不动。 鼓励患者加强穿衣、洗脸、梳头等自主生活能力练习,并注意练习前需要通过热敷使肌肉放松。叮嘱患者不能使用患侧负重;进行上述练习时,同一动作不宜重复反复;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患侧肢体的使用。 在这一阶段的康复训练需要注意保持适度适量,训练强度不能引发肩关节疼痛。 (8)术后第12周康复指导。 除了进行前11 周的动作训练外,还需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主动运动,增加本体感觉和抗阻力训练,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桌子、门等对肩关节进行多方向牵拉,训练频率为每天2 -3 次,每次5 -10个;可以利用弹力带、哑铃等工具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训练频率为每天2 -3 次,每次15 个,训练时长为每个动作坚持5 -10 秒。 但是需要注意,在这一阶段患者不能参与体育活动。

3 观察指标:(1)分别在术后1 个月和术后6 个月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做评估。 评估方法为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法,涉及范围:肌力、关节活动度、日常活动、疼痛,每项的最高评分为25分、40 分、20 分、15 分,功能恢复效果越好每项分值越高。 (2)术后6 个月评估各组患者的临床效果。①优:肌力评级为V 级,肩关节活动完全不受限,局部无压痛;②良:肌力评级为IV 级,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其中后伸≥40°、前屈≥80°、内收≥16°、外展≥32°;③可:术后肌力有所提升,肩关节外旋内旋、幅度增加≥40°,外展幅度增加≥60°;④差:术后肌力无改善,局部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 (3)统计各组患者术后剧烈疼痛、铆钉松动、切口感染、肩关节肿胀等并发症情况。 (4)术后6 个月评估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估方法为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包括5 个维度,分别是总体生活质量、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每一项的最高分值为100 分,生活质量好评分高。 (5)使用科室自制问卷对患者展开院外护理满意度调查,级别分别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患者根据自我感受进行评判。

4 统计学分析:用SPSS25.0 软件整理所有研究数据,检验计量资料时用t检验,检验计数资料时用x2检验,分别用(±s)和率(%)表示,P<0.05 说明统计学有意义。

5 结果

5.1 2 组患者术后6 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术后1 个月2 组患者Constant -Murley 量表各指标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术后6 个月,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术后6 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2 组患者术后6 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肌力 日常生活 关节活动度 疼痛术后1 个月 术后6 个月 术后1 个月 术后6 个月 术后1 个月 术后6 个月 术后1 个月 术后6 个月观察组 40 13.25 ±3.17 24.02 ±0.85 10.16 ±2.35 19.33 ±0.64 17.23 ±3.41 37.14 ±1.27 6.16 ±2.03 14.26 ±0.44对照组 40 13.88 ±3.42 21.16 ±2.35 10.45 ±2.74 17.54 ±1.76 15.97 ±3.62 33.52 ±2.49 5.95 ±1.94 11.08 ±1.31 t - 0.854 7.238 0.508 6.045 1.602 8.191 0.473 14.554 P - 0.396 0.000 0.613 0.000 0.113 0.000 0.638 0.000

5.2 2 组患者手术治疗总优良率对比: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总优良率更高,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手术治疗总优良率对比(n,%)

5.3 2 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有7.50%的患者出现并发症,与对照组的25.00%比较,差异显著(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对比(n,%)

5.4 2 组患者术后6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6 个月ADL 量表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术后6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4 2 组患者术后6 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总体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 情绪功能观察组 40 89.74 ±6.15 91.54 ±6.85 89.05 ±6.22 88.32 ±6.09 87.49 ±6.41对照组 40 73.34 ±5.28 76.46 ±7.67 75.63 ±5.16 72.15 ±5.46 71.94 ±5.86 t-12.796 9.274 10.502 12.503 11.32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5.5 2 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95.00% 的患者对本次护理满意, 与对照组的80.0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 见表5。

表5 2 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n,%)

讨 论

肩袖是保护肩关节稳定性的肌腱复合体,构成肌腱包括小圆肌腱、肩胛下肌腱、冈下肌腱、冈上肌腱,肩袖紧密连接关节囊,可以防止肩关节出现外展过度的问题,如果受到撞击或长期运动,非常容易造成肩袖损伤[4]。 肩袖损伤主要发病人群为40 岁以上的重体力者,发病率非常高,约有17% -41%的肩关节患者是因肩袖损伤造成的,肩袖损伤的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肢活动障碍、肩膀疼痛、肌肉力量削弱、肌肉萎缩等[5]。 根据研究表明,即使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显著,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对肩关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经过多年实践,肩袖损伤治疗已经广泛采用肩关节镜这一微创手术方式,相比传统手术,肩关节镜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还可以使患者进行早期肩关节康复训练[6]。 但是,根据研究表明,及时采用微创手术,患者仍需要6 -12 个月才能完全恢复肩关节功能[7]。 肩袖损伤修复的关键是康复护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康复人员和护理人员全程参与。 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的目标是,尽可能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骨骼和肌腱会在术后6 -12 周进行愈合,肩关节在术后6 周内进行制动,可以确保肌腱组织的充分愈合,但是肩关节制动2 周可能会造成结缔组织的纤维融合,制动4 周可能会造成肌腱挛缩,从而丧失肩关节运动功能[8]。医院在肩袖损伤患者出院后一般会采用门诊随访机制,这种方式对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定期入院复诊行为约束力度不高,导致患者不能接受完善的健康指导,也不能将健康指导建议进行有效吸收和巩固。 因此,通过延续护理提高康复指导效果非常有必要。

延伸护理是将患者住院期间制定的个性化康复和护理计划向家庭延伸,在患者出院后,专业的康复人员会通过电话、视频、微信、上门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和指导,使患者的整个恢复期的治疗和康复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9]。 延伸护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根据患者的疾病和身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计划,通过合理的功能训练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并在患者出院后仍然可以继续接受系统化的康复训练,从而使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在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实施延伸护理,通过阶段式的训练方式,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不同方式和强度的训练,并且以循序渐进为训练原则,运动量由小到大,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锻炼[10]。 采用延伸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随访时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肩袖损伤、治疗及康复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促进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高配合度;护理人员还需要叮嘱家属,充分发挥家庭力量,给予患者支持和关爱,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延伸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高达95.00%,而行常规出院指导的对照组仅为77.50%,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 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ADL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患者在出院后继续进行延伸护理,能辅助提高手术效果,更好的改善肩关节肌力和扩大肩关节活动度,患者生理功能明显提升后,心理健康程度、社会功能等方面也会得到改善。 另外,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仅有7.50%的并发症发生率,而护理满意率高达95.00%,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5.00%和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延伸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维持正常的生活行为,同时还会指导患者坚持进行阶段性康复锻炼,所以会消除各种并发症的潜在风险;而且术后医护人员与患者长期保持联系,给患者提供各种帮助,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加之达到治疗目的,所以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延伸护理的应用,不仅能提高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效果、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这是值得普及应用的护理方式。

猜你喜欢

肩袖肩关节康复训练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