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以及单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3-04-10王金海
王金海
( 大连市友谊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1 )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 而脊柱骨折患者一部分是在一类涉及椎骨的疾病影响与作用下造成的骨骼连续性和完整性被中断,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由众多外力作用所致,如高处坠落伤、运动损伤、发生严重车祸致伤等。 脊柱骨折属于常见的骨折中类型,在临床上收治的脊柱骨折主要是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主要包括意外跌倒、高处坠落以及发生交通事故等。 脊柱骨折的症状是较为常见的有局部疼痛、畸形、活动障碍,严重者合并脊髓损伤,可有不全或完全瘫痪的表现,如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障碍等。 骨折的治疗方法通常根据病情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不伴神经损伤的脊柱稳定性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外用矫形支具固定4 -8 周,然后进行康复训练。 对于不稳定性脊柱骨折和或者合并骨折脱位,尤其伴有脊髓神经损伤时,需采用手术治疗以有利于脊髓损伤恢复和防治并发症。 手术治疗有微创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开放性手术如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椎体成形术结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其中内固定具有很多优点,相比外固定是更科学、更先进的治疗方法。它可以较好的维持脊柱骨折的解剖复位,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有效保证患者屈伸、侧屈、旋转活动等的恢复与进行[1-2],并可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但单纯的内固定治疗也存在众多弊端,尤其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规内固定存在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钉棒端断裂等问题。 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属于微创手术,一般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能强化椎体,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椎体高度,同时减少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为证明其疗效,本院探究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为本院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00 例,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0 例。 对照组实施单纯的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对照组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22 例;年龄30 - 70 岁,平均年龄为(51.18 ±2.66)岁;自受伤到手术时间2 -6 天,平均时间为(3.69 ±1.57)天。 观察组中男患者27 例,女患者23 例;年龄30 -70 岁,平均年龄为(50.09 ±2.17)岁;自受伤到手术时间1 -6 天,平均时间为(4.32 ±1.68)天。 2 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等)的对比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2 组患者经过严格专业的CT、X 线片、MRI 检查,均被确诊为新发脊柱骨折患者,且明确责任节段;意识清楚,无精神性疾病,认知行为正常,具备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患者具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重大疾病;具有传染性疾病、肿瘤、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接受治疗前6个月已接受并参加了类似治疗研究案例的患者。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 如临床与影像学检查符合新发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椎管占位<30%,椎体前缘高度丢失≥25%,没有明显的脏器衰竭及严重内科疾病并发症者,排除存在脊髓神经损伤,需椎管减压,脊柱畸形、感染、肿瘤,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脊柱退变或陈旧性骨折者,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方法如下:在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在C 型臂X 线机引导下,跨伤椎或经伤椎分别作4 -6 个1.5cm 的纵形切口,在椎弓根投影点的外上象限,采用套管穿刺针进行穿刺,正确植入椎弓根内后拔出穿刺针内芯,植入导丝,攻丝,逐个拧入直径及长度合适的单向椎弓根螺钉,穿连接棒后拧入螺帽,适当撑开或加压,透视复位固定满意后冲洗缝合。 后路开放性手术方法如下:患者全身麻醉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以伤椎为中心作后正中纵形切口,暴露伤椎及上下椎板的棘突和关节突或经腰椎肌间隙(Wiltse)入路,于伤椎的上、下椎体椎弓根处置入4 枚单向椎弓根螺钉(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伤椎置钉,避免平行四边形效应),利用体位结合内固定物撑开和横向提拉作用恢复伤椎体高度,C 型臂X 线机透视确认伤椎复位满意,拧紧尾帽,冲洗缝合。 术后预防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镇痛等治疗,复查X 线片、CT 后佩戴支具早期下床活动,配合康复锻炼。 观察组:在常规内固定治疗手术的基础上,采用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 C 臂机透视下经伤椎压缩严重一侧采取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置入专用椎弓根穿刺套管导针,C 臂机透视使穿刺导针远端达到椎体中心,拔出内心,植入导针,放置工作通道,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注入椎体内稳定骨折椎体或进行球囊扩张将骨折部分复位,术中进行透视,查看球囊位置是否准确位于椎体中部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骨折椎体,以防止进一步塌陷,促进疼痛的缓解,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以避免患者伤口受到感染,注意需标准正侧位下准确置入穿刺针及工作通道,掌握骨水泥注射时机,警惕骨水泥渗漏,可适当利用体位复位,术后注意体位的护理,尽量采取仰卧或俯卧位,平稳卧床2 小时。 同时需要心电血压指脉氧监测6 小时左右,避免翻身等大幅度动作,一方面可以使局部穿刺针道压迫止血作用得到发挥,另一方面能使局部的穿刺和骨水泥的热效应引发的局部水肿得到良好的吸收。
3 观察指标:对比2 组患者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 角情况、临床疗效优良率、手术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疼痛度VAS 评分。 其中,(1)观察并记录2 组的伤椎椎体高度压缩比情况[3]。 该比例越高则表示恢复情况越好。 (2)观察并记录2 组的Cobb 角。 该角度越小则表明恢复情况越好。 (3)临床疗效优良率根据参考文献[4]Prolo 功能评分法采取评分。 ①优:功能评分17 -20 分;②良:评分9 -16分;③差:评分9 分以下。 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4)手术各项指标主要通过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 (5)并发症主要包括内固定断裂、脊柱磨损以及静脉血栓等。 (6)疼痛度VAS 评分。 采用VAS 评分,对比患者术后2 小时、24 小时、48 小时疼痛情况,满分10分,分值越低,疼痛感越低。
4 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通过(±s)作为计量参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 组伤椎前高压缩比及Cobb 角对比:通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 角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 组伤椎前高压缩比及Cobb 角对比(±s)
表1 2 组伤椎前高压缩比及Cobb 角对比(±s)
组别 例数 伤椎前高压缩比(%) Cobb 角(°)观察组 50 92.87 ±5.42 9.41 ±1.22对照组 50 84.69 ±4.46 15.36 ±2.27 t - 8.240 16.325 P - 0.001 0.001
5.2 2 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对比:观察组内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为优的患者为31 例,良的患者为17例,差为2 例,优与良总计为48 例,优良率为96.00%;对照组内疗效评估结果为优的患者为22例,良为16 例,两者总计38 例,优良率为76.00%,对比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x2=16.611,P=0.001)。
5.3 2 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3.67 ±10.87)分钟,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6.87 ±10.12)分钟,t=10.546,P=0.001;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274.78 ±13.78)ml,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382.78 ±12.87)ml,t=10.433,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76 ±2.18)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54 ± 2.78) 天,t=10.178,P=0.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5.4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度VAS 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其中内固定断裂为2.00% (1/50)、脊柱磨损为2.00%(1/50),以及静脉血栓为2.00%(1/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16.00%(8/50),其中内固定断裂为6.00% (3/50)、脊柱磨损为4.00% (2/50),以及静脉血栓为4.00%(2/50)。 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 小时患者疼痛度VAS 评分为(4.34 ±1.32)分,对照组术后2 小时患者疼痛度VAS 评分为(5.03 ±1.28)分,t=10.734,P=0.001;观察组术后24 小时患者疼痛度VAS 评分为(3.09 ±1.05)分,对照组术后24 小时患者疼痛度VAS 评分为(3.98 ±1.11)分,t=10.465,P=0.001;观察组术后48 小时患者疼痛度VAS 评分为(2.08 ±0.87)分,对照组术后48 小时患者疼痛度VAS 评分为(3.08 ±0.50)分,t=10.714,P=0.001,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讨 论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骨科临床疾病,患者常常感觉骨折部位剧烈疼痛,正常活动、用力及翻身等相对困难,同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肛门排气等症状。 脊柱骨折的常见病因主要分为2 种:外伤和病理性,通常大部分患者都是前者所致。 外伤往往是重物压伤、高处坠落、严重交通事故等,病理性即为患者患有如骨结核、脊柱肿瘤或骨质疏松等疾病,在此类疾病影响下,往往不需要外力作用或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就会造成骨折事故的发生。 脊柱骨折在治疗不当的情况下病情往往会加重,严重时甚至能引发死亡[5]。 因此,治疗方法的有效运用和手术方案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脊柱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青壮年患者,在脊柱骨折中胸腰椎骨折占比较高。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施工安全事故的频发发生,导致脊柱骨折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患有脊柱骨折后,会对患者人体运动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脊髓神经受到损伤,还会发生截瘫的危险,当患者发生脊柱骨折后不及时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会导致患者在后期康复中发生畸形愈合现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情况。 目前在临床上对脊柱骨折患者主要开展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临床上,开展保守治疗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而言,由于患者在开展保守治疗过程中长期卧床不起,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例如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为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在临床上主要开展手术治疗,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保守治疗。 在临床上,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主螺钉、钢板、髓内钉等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有效将患者骨折部位通过内固定的方式重新连接起来,使患者骨折部位能够有效复位,进一步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单纯内固定法还是会出现骨折部位后凸畸形正在,影响患者后期康复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预后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时候,需要选择更加有效的手术方法。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和新颖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对于脊柱骨折患者而言,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同时能够起到良好的止疼作用,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尽可能改善患者后凸畸形,同时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防止骨折椎体出现压缩、塌陷等情况,由于该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能够康复得更快,有利于患者提早下床活动,并降低在康复期间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在临床上该联合治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内固定治疗方法在手术过程中,若患者复位高度过大,椎体内则极易形成空隙处,该空隙很难得到足够的填充,椎体的重建效果难以达到,导致内固定治疗的失败率大大提高,而增加椎体成形术通过向空腔填入骨水泥可填补空隙,有效维持椎体高度,同时作为椎体成形术时注入椎体内,如采用硫酸钙粉末,是一种常见的填充材料,具备水溶性较好、固化时放热少、便捷性较好等优点,能有效运用于椎体的填充,提高患者的康复率[6-7]。 另外,在椎体成形术中,如能注入人工骨稳定骨折椎体能降低患者椎体前中柱所承载的巨大压力,有效防止椎体的进一步塌陷,明显缓解剧烈疼痛的症状。 因此,内固定治疗结合椎体成形术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8-10]。 在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单纯内固定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全麻能够使患者快速被麻醉,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俯卧位进行治疗,通过利用C 形臂X 线,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对邻近椎段椎弓根中心点进行标记后对患者进行手术,在C 形臂X 线下开展螺钉固定,并安装固定棒,确定复位效果后完成手术。 通过开展单纯的内固定手术能够对患者的骨折症状进行一定的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采用的传统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长和出血量较大。 观察组则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通过C 形臂X 线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并放置椎弓根螺钉,同时穿刺椎弓根旁,匀速注入骨水泥后联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通过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效率,使患者的出血量得到控制,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使患者得到更加针对性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内固定断裂、脊柱磨损以及静脉血栓等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内固定断裂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当发生内固定断裂现象后,会严重影响患者椎体的稳定性,导致患者椎体高度丢失,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复。 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单纯内固定手术发生内固定断裂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大于内固定治疗联合椎体成形术,由此可见,开展内固定治疗联合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在康复期发生内固定断裂、椎体塌陷以及后凸畸形等症状,有效提高患者椎体的稳定性,加强椎体的强度,有效预防内固定失败现象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内固定治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 角情况、临床疗效优良率、手术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疼痛度VAS 评分均要优于单纯内固定治疗患者,相关数据结果与郑炎[10]等医生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证明本次研究内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内固定治疗联合椎体成形术能提高治疗优良率,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针对脊柱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内固定治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效果更加明显。 因此,该联合治疗法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