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价
2023-04-10温丽红
温丽红
( 赣州市章贡区中医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
骨折属于常见病,且骨折位置不同、程度不同,在治疗和康复的用时上存在差异,为了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机体运动能力,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加强骨折康复指导具有必要性。 骨科创伤属于常见的一种情况,且根据不同创伤位置而划分骨折类型,多数患者是在外力作用下而造成骨骼,骨关节以及周围组织的受损,通过CT 或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明确骨创伤类型并采取对症治疗[1]。 临床上多见手术方案,通过手术对骨创伤位置实施内固定,使受损结构逐步恢复。 但在手术之后也需要较长的恢复期,此时患者有明显的疼痛,也会在长期卧床休养下出现肌肉萎缩,血栓,便秘,压疮等问题,需要开展积极的护理防范。 从环境、心理、生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患者照顾,以患者为核心优化护理工作内容,提供优质服务。 针对骨创伤手术患者,在康复期间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工作,以便患者可以全面地认识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 鉴于此,针对我院2019 年1 月-2022 年9 月的60 例骨创伤手术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 组,重点调研术后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应用成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针对我院2019 年1 月-2022 年9月的60 例骨创伤手术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2 组。 观察组女性14 例,男性16 例;年龄31 -55 岁,平均年龄(45.12 ±7.33)岁。 对照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32 -54 岁,平均年龄(46.01 ±8.34)岁。 在手术类型上包括不限于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肱骨骨折手术等。 客观比较上述每组资料,达到研究标准,P>0.05,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本研究已经取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骨科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中的诊断标准;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自愿加入研究。 (2)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不全者;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患者由于个人原因选择转院治疗;患者无法配合本次护理指导的相关内容。
2 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指导。 首先加强心理辅导,能够对于患者提出的担忧以及害怕等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并及时进行疏导工作,与患者谈心,倾听患者的想法。 其次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使患者穿着舒适的衣服,并使患者下肢穿着弹力袜,防止出现静脉血栓,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训练,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功能,并给予饮食建议,提高患者的胃动力,促进患者的肠胃功能。 最后,针对疼痛度高的患者给予有效指导,如转移注意力、采取音乐疗法等,或者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可在医嘱建议下采用适当的止痛药。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性以及综合能力的培训,能够积极地服务于患者,给予科学的疼痛管理方案。 观察组为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 具体护理主要是结合患者术后实际康复情况,为其制定出科学且全面的康复护理方案,例如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锻炼、体位训练等,尽可能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同时康复护理过程,还强化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患者建立康复治疗的信心及勇气。 接着,要为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以患者配合为前提。 在功能锻炼的实施中需要评估患者康复后的肢体肌力、运动能力,随后制定锻炼方案。 在初期,以患肢被动运动为主,对多数上肢骨折患者集中在肘关节、前臂的训练。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则逐步加强行走恢复,可开展踝关节、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如果为脊柱骨折,要对脊柱保持过拉伸,并开展腰背部活动。 针对锁骨骨折的患者要做好局部固定并防止夹板固定对皮肤的过度压迫,在运动锻炼中可进行肩关节肘关节的后伸外展。 在夹板拆除之后可进行双臂划船,肩关节的前屈后伸。 对于肱骨髁骨骨折的患者,主要在初期重视静力性活动,加强腕关节和手指锻炼。在骨折部位固定的中期,则进行肘关节运动,加强前臂的旋转。 特别是对于前臂骨折的患者,要进行手指关节、肩关节活动,在后期进行肘关节的伸直,屈曲和旋转等锻炼。 对于股骨颈骨骨折的患者,则要在术后1 -2 周进行下床行走,增加各个关节的活动量。 对于膝部骨折的患者,则可进行髋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的锻炼,结合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 在康复锻炼中需要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在被动方式下为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可进行关节活动,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和运动量,尽可能地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提倡患者在早期展开功能康复训练。 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合理地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如:坐起、变换体位、慢走等,运动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过于劳累。 在具体锻炼过程中,可以结合肘关节运动、伸展运动、前屈内伸运动来丰富锻炼形式。 对于有腰椎部位骨折的患者可利用腰背肌运动来强化腰背肌功能。 除此之外,患者在康复期间的疼痛感明显,这也会导致情绪不佳,食欲缺乏以及产生压疮等并发症,还要为患者实施术后疼痛护理指导。 在肌肉力量的锻炼上,则要结合频率、强度和时间的设定,帮助患者认识肌肉力量锻炼的重要性,以便于提升治疗配合度。 建议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在康复期间早期可以进行活血化瘀的饮食,如蛋类,蔬菜,豆制品,不要进行肥腻滋补品的应用。 在治疗的中期,以去瘀生新为主要方案,要清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钙物质,在后期,既治疗5 周以上,则要加强气血补充并促进骨痂愈合,此时可结合猪骨汤、母鸡汤等增强患者体质。 最后,护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所有的医护人员均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同时对于患者的伤口处及周围皮肤等进行保护,避免因为愈合问题引发切口感染,并规定每隔1 小时对患者的切口处进行观察记录,如果有异常变化,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
3 观察指标:(1)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 即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74 量表)做出评估,涉及的具体内容有物质生活状态(4个因子)、社会功能(5 个因子)、心理功能(5 个因子)、躯体功能(5 个因子),并以分数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较好。 (2)对比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消失、肿胀消失时间、制动时间,对比2 组的用时差异。(3)在运动功能上,则结合FMA 量表(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价。 包括上下肢2 个部分,得分低则说明运动功能存在明显障碍。 (4)对比患者的关节活动度。 采用ROM 平分,在具体项目上包括了肘关节,腕关节,掌关节,肩关节等多个项目,以分数高则说明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较好。 调研患者的术后疼痛度,以VAS 视觉模拟评估法进行调研分析,分值在0 -10 分之间,所得分值高则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越明显,反之则疼痛度较低。 (5)对比患者对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度。 从心理疏导、服务态度、康复指导、运动锻炼等4 个方面自制问卷,且在患者及家属陪同下共同填写,为不记名问卷调研,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处理数据,检验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是(±s),用t检验;检验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是(n,%),用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护理前2组GQOLI -74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2 组GQOLI -74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在总生活质量中,观察组为(93.02 ± 10.24) 分,对照组则为(83.58 ±10.42)分,可见观察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n=30)
表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s,分,n=30)
组别 时间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总体生活质量对照组护理前72.86 ±10.63 70.95 ±10.12 73.96 ±10.21 72.91 ±10.31 73.70 ±10.23观察组 72.69 ±10.32 70.99 ±10.52 73.00 ±10.18 72.98 ±10.23 73.75 ±10.25 t-0.072 0.017 0.421 0.030 0.021 P -0.942 0.986 0.674 0.975 0.982对照组护理后81.92 ±10.10 79.35 ±10.52 85.92 ±10.31 78.90 ±10.10 83.58 ±10.42观察组 90.91 ±10.01 91.00 ±10.03 96.02 ±10.05 88.67 ±10.12 93.02 ±10.24 t-0.998 5.069 4.436 4.321 4.086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5.2 2 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对比:在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消失、肿胀消失时间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用时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肿胀消失、制动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s,w,n=30)
表2 2 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肿胀消失、制动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s,w,n=30)
组别 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制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 8.69 ±1.23 5.98 ±1.34 5.63 ±1.15 4.32 ±0.65观察组 7.21 ±1.33 4.56 ±1.25 4.21 ±0.56 3.21 ±0.34 t 5.036 4.777 6.843 9.328 P <0.001 <0.001 <0.001 <0.001
5.3 2 组患者术后FMA 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在治疗后可见FMA 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中,观察组患者得分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术后FMA 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分,n=30)
表3 2 组患者术后FMA 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s,分,n=30)
组别 上肢功能 下肢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0.45 ±4.78 43.65 ±6.90 11.23 ±2.34 16.23 ±2.89观察组30.60 ±4.21 49.63 ±5.61 11.02 ±2.10 19.22 ±3.92 t 0.035 5.546 0.675 5.357 P >0.05 <0.05 >0.05 <0.05
5.4 2 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疼痛度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的ROM 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ROM 以及VAS 评分对比(±s,n=30)
表4 2 组患者ROM 以及VAS 评分对比(±s,n=30)
组别 ROM(°) VAS(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2.5 ±8.6 73.6 ±11.2 6.1 ±0.5 3.5 ±0.2观察组 33.1 ±8.6 113.5 ±12.0 6.2 ±0.4 1.8 ±0.1 t 0.035 12.546 0.066 3.461 P >0.05 <0.05 >0.05 <0.05
5.5 2 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对患者开展了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5。
表5 2 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n=30)
表5 2 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n=30)
组别 心理疏导 服务态度 康复指导 运动锻炼观察组22.67 ±0.98 23.46 ±1.76 23.98 ±1.22 24.09 ±0.22对照组20.33 ±1.23 21.24 ±1.89 20.87 ±2.87 21.22 ±1.89 t 2.342 3.099 3.729 3.724 P <0.05 <0.05 <0.05 <0.05
讨 论
骨创伤指的是骨结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发生断裂,在治疗后有可能恢复原功能,但也有存在后遗症的情况,在当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患者在手术治疗下能够取得良好成效,随后辅助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并加快患肢愈合和功能恢复[3]。骨创伤的类型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关节部位,作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可采用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肢体功能锻炼上需要科学的指导,以便于达到理想治疗结局。
从引发骨创伤的原因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1)暴力导致的骨折发生。 由于暴力的作用引发身体某一部位发生骨折,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2)间接的暴力所导致的骨折发生。 常见于扭伤等现象。 (3)身体劳损所导致的骨折。 长时间的行走等带来的疲劳性骨折。 骨折的临床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当发生骨折时,身体会感觉到发热、骨折部位大量出血,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休克等[4]。 骨折对于患者的损伤较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对于骨创伤的认知率较低,且在治疗期间内心焦虑明显,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答疑解惑,帮助其扭转不良的治疗心态,积极地面对术后康复护理,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方案,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联合功能锻炼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方式,能够帮助患者走出疾病困扰,在康复期间应当加强对患者术后疼痛度的关注,结合按摩和运动的方式改善关节功能锻炼方式并增强关节活动度的稳定性,要积极的预防生活不良反应,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对创伤组织的修复[5]。 在具体的功能锻炼中包括了对髋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多部位的锻炼,这与患者的骨折部位和治疗方案有很大关系,同时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不可操之过急,要为患者讲解清楚锻炼的方式方法和主要目的,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6]。 值得一提的是,关节作为人体运动的主要部分,骨创伤会引起关节功能障碍。 在术后康复护理期间,能够尽可能的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功能锻炼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康复护理中需要逐步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也要防止患者术后的盲目性自我功能锻炼,这也会引起不少问题。 有学者指出,术后功能锻炼不仅有助于肌力恢复,还能够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于加速组织修复,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家属也应该担负起监督的职责,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7]。特别是在患者情绪的安抚上,家属的关心起到很大的帮助,也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信心支持。 为了丰富调研笔者也对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并将于本次调研相关的内容以及可行性方案进行了如下总结。 如在康复训练方案要采用阶段性训练方式,逐步增加活动范围、肢体负重。 指导患者首先进行床上四肢运动,在四肢运动时躯干要始终保持平稳状态,不能影响脊柱恢复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康复训练,包括自主翻身,负重运动,坐位休息等,待患者能够下床时可以先依靠床铺做一些床边运动,在护理人员的辅助和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最后达到离开床头自主锻炼的目的[8]。 阶段性康复训练方案使得患者可以逐渐适应康复节奏,以免训练力度过大,损伤身体健康。 并且要求患者家属也参与到康复训练中来,督促患者帮助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出院后患者也要继续坚持康复训练,要持之以恒,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在康复锻炼中,护理人员通过早期被动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肢体功能状态,同时肢体活动也减少了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问题。 通过皮肤护理和泌尿系统护理,让患者在卧床期间减少泌尿系统的感染,并保持良好的皮肤状态,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或者压疮[9]。 值得一提的是,骨科创伤之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且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患者可能伴有静脉损伤,血流停滞等问题,这会影响到下肢静脉回流,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会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作为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得到重视。 在患者骨折创伤之后,组织本身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且纤维蛋白原增加,随着促凝因子的不断释放,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故而要重视患者的并发症问题,积极地采取干预措施,提升康复治疗疗效。 由于膝关节本身滑膜多、肌腱大,在正常情况下的负重量、运动量大,如果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不进行运动改善,也会造成血液堵塞、肌纤维化等问题,对膝关节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也不利于达到理想的手术治疗疗效。 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与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患者在院期间是否安全有直接关系,同时也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口碑[10]。 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能够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骨折患者在治疗中常有疼痛、肿胀问题,在手术后也会影响到患肢的运动能力,甚至出现粘连、撕裂、炎症等问题,不利于术后恢复[2]。 由此我们要为骨创伤患者提供早期综合康复指导,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加强训练的力度,致力于提升患者的髌骨活动范围、膝关节屈伸范围,有助于提升患肢能力,在肌肉训练上也有助于患侧肌肉的恢复,提升收缩水平,保持血液通畅。 在联合多种训练模式下有助于达到综合康复治疗的目标,在降低疼痛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患者患肢的活动能力。结合本次调研可见,观察组GQOLI -74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在总生活质量中,观察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在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消失、肿胀消失时间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用时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在治疗后可见FMA 上下肢运动功能、ROM 评分、疼痛评分上均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患者开展了护理满意度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在围术期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有助于满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有助于维系良好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水平,取得患者的高度认可。
综上所述,采用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对于骨创伤手术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术康复效果,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但本次调研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参与调研的样本人数少,这也会导致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建议更多学者采用大样本进行临床分析,得出更全面的数据,针对骨创伤手术患者的康复指导提供临床护理服务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