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的干预价值

2023-04-10范春雨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椎管骨科

范春雨

( 辽宁省辽阳辽化医院, 辽宁 辽阳 111003 )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各类骨科疾病在我国临床过程中的发病率出现大幅增高的趋势,从而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一问题上,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对于患者而言,由于受到骨科疾病的影响,其行动能力往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进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1]。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骨骼内的钙质流失量可出现相应的提升,患者骨骼健康水平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老年群体在受到高处坠落、跌倒以及车祸等外界暴力因素的冲击时往往容易出现骨折问题,继而对患者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临床过程中,针对此类疾病,保守治疗的耗时往往相对较长,患者在预后康复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期卧床,患者的运动量相对较少,其无形中增加了患者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与深静脉血栓等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患者预后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医疗人员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作为重要的组成环节之一,麻醉干预的质量往往会对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造成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医疗人员指出,由于骨科患者的手术耗时相对较长,因此,多数患者往往需要维持长时间麻醉[2]。 基于这一治疗模式下,在术后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往往可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从而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合理保障。 基于此,大批麻醉工作者对于如何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干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合理促进患者麻醉效果的进一步优化,从而在确保患者手术麻醉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麻醉对于患者造成的影响,希望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健康的合理恢复。 在麻醉方式选择问题上,长期以来,麻醉人员在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往往会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干预。 总的来看,基于这一麻醉模式下,麻醉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神经系统的抑制,从而有效实现了对于患者痛感的阻断,其对于手术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落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部分研究资料显示,由于老年人的体质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在全身麻醉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往往在术后容易出现更加紧张、焦虑以及精神错乱等一系列的问题,继而对其预后康复综合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合理应对这一问题,麻醉人员对于患者的麻醉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推动了椎管内麻醉工作的合理开展,其为患者麻醉效果的优化提供了强劲的助力。 总的来看,在这一麻醉模式下,麻醉人员可以经过患者椎管腔间隙将麻醉药物注入到患者体内,其有利于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椎管内神经传导功能的合理阻滞,对于麻醉目标的实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指出,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术后健康的合理保障,医疗人员应对患者手术麻醉方法进行合理探索。 本次研究针对在骨科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应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中选取98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2 组。 对照组男29 例,女20例;年龄37 -72 岁,平均(56.25 ±3.51)岁。 观察组男27 例,女22 例;年龄34 -74 岁,平均为(56.59 ±3.47)岁。 在研究开始前,医疗人员已经就相关内容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说明,且患者及家属对此表示知情同意。 研究内容已经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 (1)纳入标准: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可以有效实现对于自我意愿的表述;患者可以满足研究数据的调查需要。 (2)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患者有长期镇静类药物的服用史。 在基本资料上,P>0.05,表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价值。

2 方法: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 主要操作方法如下:使用丙泊酚2.5mg/kg,+咪达唑仑2mg +芬太尼20u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 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当患者成功实现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相关设备参数如下:呼吸比例参数1:2,潮气量设置为8ml/kg。 氧流量2L/min。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应凭借自身麻醉经验与相关麻醉学知识根据患者实际表现对麻醉药物的浓度与使用剂量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实现对于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 观察组:应用椎管内麻醉。 取患者L2- L3间隙进行椎管内麻醉。 成功到达蛛网膜下腔后,注射罗哌卡因和10%葡萄糖注射液3ml。 之后硬膜外常规置管,从而确保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若椎管内麻醉不能及时满足患者手术需要时可以随时追加麻药,延长麻醉时间。 术毕连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泵药物包括芬太尼和罗哌卡因。 用药速度维持在2ml/h,在对麻醉药物进行追加时,每1 次追加的剂量为0.5ml。 锁定时长为30分钟。 在麻醉期间,麻醉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患者临床表现与生命体征的合理关注,从而有效实现对于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的合理调整,以期确保患者手术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观察指标:在本次研究中将患者麻醉指标、精神状态与认知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 其中,麻醉指标包括患者麻醉药物用量与苏醒用时;精神状态采用精神状态量表进行评估,满分30 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精神状态与认知功能越好;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治疗满意度,采用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统计软件SPSS20.0 进行数据计算,其中,使用(±s)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使用%代表计数资料,行x2检验。 对于数据差异,以P<0.05 表明其存在统计学价值。

5 结果

5.1 2 组患者麻醉指标对比:观察组麻醉药物总用量为(10.45 ±2.52)ml,对照组麻醉药物总用量为(78.45 ±2.52)m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苏醒用时为(1.32 ±0.45)小时,对照组苏醒用时为(2.76±0.46)小时,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对于数据差异,P<0.05,表明其存在统计学价值。

5.2 2 组患者精神状态与认知能力对比: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进行精神状态与认知能力评估,术后1 小时、3 小时以及6 小时时,观察组精神状态与认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于数据差异,P<0.05,表明其存在统计学价值。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精神状态与认知能力对比(±s,分)

表1 2 组患者精神状态与认知能力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 小时 术后3 小时 术后6 小时观察组 49 23.02 ±0.46 25.57 ±1.43 27.02 ±0.71对照组 49 20.77 ±0.44 22.01 ±0.51 25.68 ±0.69 t - 24.743 16.414 9.474 P - <0.05 <0.05 <0.05

5.3 2 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8.85±5.14)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8.41 ±5.47)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于数据差异,P<0.05,表明其存在统计学价值。

5.4 2 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5.92% (47/49), 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9.59%(39/4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于数据差异,P<0.05,表明其存在统计学价值。

讨 论

医疗人员指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而言,良好的手术麻醉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对于患者术后健康的合理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然而,在麻醉过程中,由于受到药物的影响,患者脑血流量可出现降低的趋势,从而不利于与脑代谢水平的合理保障[3]。 相关调查显示,这一问题可对患者神经组织功能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结束后精神状态与认知功能的合理保障,对于患者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总的来看,骨科手术对于患者造成的创伤往往相对较大,与此同时,患者手术的耗时相对较长,因此,为了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麻醉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患者麻醉干预的合理分析与探索,以便依据患者实际需要合理调整麻醉方法,其对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这一问题上,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由于受到年龄的影响,其身体机能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对于麻醉药物的敏感度可出现相应的下降,不利于患者麻醉效果的进一步优化。 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实现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保障,近年来,在医疗改革的引导下,大批医疗工作者结合临床治疗经验针对不同麻醉方式下患者术后的精神状态进行了分析[4]。 相关报道指出,在传统的全身麻醉干预下,老年患者出现思维、感知以及记忆功能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继而对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与此同时,部分研究资料显示,在全身麻醉模式下,患者身体内部各个脏器的机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其在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风险,不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表示,在全身麻醉这一模式下,为了有效实现患者麻醉效果的保障,麻醉人员往往会采用大量的麻醉药物。从给药途径的角度分析,通常情况下,麻醉人员通过会采用静脉注射与呼吸道吸入的方式给药,在此过程中,患者的感知功能与意识可随之丧失,其往往难以合理实现对于自身躯体的有效控制,从而增加了手术期间患者出现通气量不足、呼吸道梗阻以及血压异常等并发症的概率,继而对患者手术治疗工作水平造成了相应的威胁。 此外,从患者术后康复的角度来看,部分研究资料显示,全身麻醉往往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合理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的合理保障。 针对这一问题,部分临床资料指出,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较差可能与麻醉药物在对患者神经细胞的损伤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为了合理应对这一问题,麻醉人员结合大量临床经验与麻醉知识对于老年骨科患者的麻醉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从而有效促进了椎管内麻醉干预模式的应用。 总的来看,对于老年群体这一特殊人群而言,通过应用椎管内麻醉的方式对其进行麻醉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麻醉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在此过程中,麻醉人员可以依据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具体部位进行麻醉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麻醉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实践表明,基于这一麻醉模式下,麻醉人员可以有效实现对于患者特定部位的合理麻醉,有效降低了患者麻醉期间的麻醉药物用量,对于患者神经细胞的合理保护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局部麻醉方案,有效降低了麻醉药物对于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在保障患者手术治疗需求的同时促进其康复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在麻醉期间,椎管内麻醉主要通过在患者椎管间隙注入药物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 在此过程中,通过结合相关药物,麻醉人员可以帮助患者通过节段性脊神经阻滞的方式达到麻醉的目的,对于患者麻醉目标的实现具有良好的推动价值。 在治疗过程中,基于椎管内麻醉下,患者在手术全程可以保持意识的清晰,有利于引导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身体其他非手术部位功能的合理保障,对于手术期间各类并发症问题的合理预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术后康复阶段,基于这一麻醉模式下,患者在术后的康复与苏醒速度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有利于实现对于自身神经功能的合理保护,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实践表明,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仅需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因此,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可得到合理降低,继而有效降低了对于患者大脑功能所造成的损伤。 在这一问题上,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在麻醉过程当中,相关麻醉药物可对患者大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5]。 其中,部分患者的影响可具有长期性,从而对其神经功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麻醉干预期间,长期以来,医疗人员往往将大脑视为麻醉药物作用的靶器官。 大量研究指出,当麻醉药物经患者机体进行代谢后,其大脑组织功能与身体机能可以恢复至麻醉前的状态。 然而,近年来,随着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通过对大量老年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人员表示,在麻醉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人体脑部的血流量可出现相应的降低,与此同时,大脑组织的代谢功能可出现相应的异常,这一改变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元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在术后的记忆力与思维能力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阻碍。 针对这一问题,部分医疗研究人员指出,麻醉可导致患者神经元间的突触发生可塑性的改变,从而不利于神经元之间信号的有效传递。 在此期间,由于受到相关问题的影响,患者长时程抑制与长时程增强信号可出现异常,继而不利于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6]。 与此同时,在麻醉的过程中,若大量使用相关药物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抑制,则其可导致患者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对神经细胞蛋白质的表达造成影响,继而对患者预后健康的合理恢复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7]。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这一问题还有可能会对患者大脑血流情况造成影响,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性损伤,不利于患者术后健康恢复目标的进一步达成。 面对这一问题,通过椎管内麻醉的合理干预,医疗人员可以有效降低药物对患者大脑所造成的损害,进而对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8]。 此外,有研究数据证实,通过这一麻醉模式的合理应用,患者预后生活水平可得到显著的提升,对于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对于患者健康的维系至关重要。 在临床过程中,大量临床数据显示,通过积极做好对于椎管内麻醉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有利于帮助患者有效实现临床症状的合理缓解,对于患者术后大脑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9]。 与此同时,基于这一麻醉干预模式下,麻醉人员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在麻醉期间的药物使用剂量,对于患者康复质量的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应用椎管内麻醉这一模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干预的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麻醉目标的实现,相关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人体椎管解剖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并积极进行模拟演练,从而充分了解椎管内神经组织、棘间韧带、硬膜以及骨性结构等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以便有效促进穿刺成功率的提升[10]。 在此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颈椎、胸椎、腰椎以及骶椎进行麻醉处理。 在此期间,麻醉人员在进行穿刺时应确保手法轻柔且精准,与此同时,还应在术前积极做好患者访视工作,从而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和药物过敏史等信息,以便有效实现麻醉药物的选择,继而促进麻醉工作综合水平的持续优化[11]。对于患者而言,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方式对其践行麻醉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麻醉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其有利于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手术麻醉需求的充分满足,对于患者麻醉效果的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基于这一麻醉模式下,患者在术后可以有效实现身体各项机能的充分恢复,其极大地促进了患者康复效果的提升。 研究结果表明,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患者的麻醉指标相对更好,且其术后精神状态与认知能力恢复情况相对更好。 在生活质量方面,椎管内麻醉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相对更高。 在对不同麻醉方法的态度方面,患者对于麻醉工作的满意度相对更高。

综上所述,在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法选择问题上,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健康的合理维系,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椎管内麻醉治疗干预的合理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椎管骨科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还不都一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万玛才旦的寓言式小说——在深层意识对精神状态的叙述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