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小学教育现状实践调研
——以盘州市英武镇黑生地村为例
2023-04-08代海艳
邝 娟,代海艳
(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人才培养首先靠教育,乡村小学教育承载着人才培养的重大功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小学教育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学界关注,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探究乡村小学教育均衡,褚宏启[1]从现实的角度认为教育均衡应该关注起点均衡和过程均衡,王善迈[2]从教育结果的角度增加了教育均衡的内容。第二,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陈鹏等[3]、彭泽平等[4]探究乡村教师队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短缺的困境,并提出通过增加乡村教师待遇、拓宽学习交流路径,夯实乡村小学教育教师队伍。第三,立足乡村小学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纪德奎等[5-6]认为乡村振兴在减少教育贫困上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和乡村小学教育在功能上相互促进,主要表现乡村振兴为减少教育贫困提供政治支持,而乡村小学教育减少了教育贫困,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护。在当前的研究文献中,研究对象以全国为主,教育存在区域性特征,针对特定地方性乡村小学教育研究不足,以理论研究和问卷研究为主,个案研究相对不足。
本文立足贵州偏远乡村小学,通过个案深入调研乡村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为促进贵州乡村小学教育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1 乡村小学教育建设现状
1.1 乡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不足
尽管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村民经济有所提升,相对城市经济仍然发展缓慢,乡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与农村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滞后的农村经济对乡村小学教育建设和发展很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乡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访谈中刘芳老师和王冲老师提到:
基础设施近年有了大的变化,但跟镇、县城小学是没法相比的,图书存书量种类不多数量不足,体育场地、音乐、美术配套设施不齐,一些课程落实难以实施。
乡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欠缺导致无法有效开展相应课程,使得乡村小学学生的学习内容单一,难以实现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这一教育教学现状严重阻碍着乡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1.2 乡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欠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是实现好教育的根本。陈鹏、彭泽平等指出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不足[3-4]。通过调研发现黑生地村小学在岗老师仅5名,承担着学校语文、数学、体育、音乐、英语、劳动、科学等10多门必修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完成学校开设的书法、剪纸、葫芦丝、经典朗诵、象棋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任务。专业教师的缺乏是黑生地村小学存在的重大问题,访谈数据显示有的老师同时承担语文、科学、体育、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徐老师是某小学的数学老师,他在访访谈中说道:
数学专业的我,除了数学课程,我还从事科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学校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计算机老师都不是专业对口的,师资不足是肯定的。
除师资数量不足外,黑生地村小学的师资质量也有待提升,5名老师中,本科学历为2人,大专学历2人,中专学历1人。5名老师中3名年龄为45岁以上,在自我提升和现代教学技术上运用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王老师在访谈中强调:
乡村小学教育需要新的血液、新的力量,我中专学历,自我感觉能力还是不足,简单的上课是没问题的,但是运用新的技术、跟学生的沟通还是比较传统陈旧。
乡村小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不足、专业课程教师缺乏、教师学历偏低、年龄倾向老年化现象,以上因素不利于乡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1.3 乡村学校生源逐年下降
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教育,学生是学校存在的根本。贵州村落根据地形而分布,符合大杂居小聚居的整体现状,盘州市英武镇黑生地村现有村民462户,1 843人。访谈数据显示,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黑生地村小学的生源随之变化,从1992年的480人到2021年的30人。学生人数急剧下降,乡村小学的建设和发展存在极大挑战。访谈数据还显示,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村民教育意识提升,大部分村民加大儿童教育投入,迁移到镇小学、县城小学。
近年来,每年学生人数都在变少,经济条件稍微好点的都是租房子到镇上、县里的小学,留在这里的大多是留守儿童。
生源流失是当下乡村小学教育处于尴尬境地的关键。究其原因,一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土地对群众的吸引力日趋减弱,群众选择离土进城工作,适龄儿童随迁率不断增加,这导致生源流失严重;二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向好,村民家庭资本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乡村教学供应满足不了部分村民对子女教学的要求,呈现出对优质教育机会的追求,故此,乡村小学教育因其艰苦办学环境、薄弱的师资不被现代村民所选择,从而导致生源危机。
1.4 乡村学校课程落实专业化欠缺
城镇化建设推进、乡村学校日渐萎缩、乡村小学班级规模逐渐缩小的当下,乡村学校教师扮演着全科教师的角色[7]。呈现一个教师承担小学阶段多门课程教学工作、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校管理工作的现象,这导致课程实施专业化缺失。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接受专业的教学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
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小学教育的提升路径
2.1 完善乡村小学基础设施
相比城镇小学,乡村小学资源配置存在巨大差距。小学教育处在人成长的起步阶段,对后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小学的资金投资和基础实施建设,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应考虑城乡在社会、经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兼顾“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统筹分配教育资源,以缩小城乡小学的教育差距,确保城乡教育均衡。这是留住乡村小学学生生源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适龄儿童就近上学的重要措施。
2.2 强化乡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决定乡村小学教育的水平。因此,乡村学校不仅要有足够数量的教师,还要求有优秀教师。这就要求乡村小学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政府部门也应给出一些福利待遇,吸引优秀教师下乡教学,给乡村教师队伍注入新的血液。
2.3 启动乡村振兴成果助推乡村小学发展
自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通过经费帮扶、政策优待、人才援助等多方面的政策倾斜支援,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但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其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乡村小学为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提供源头活水。因此,在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的红利应反哺乡村小学的高质量发展。
2.4 注重乡村小学自身竞争力提升
针对生源流失的问题,乡村小学应当从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调研数据显示,高年级学生明显比低年级人数少。调研数据显示,虽然黑生地村小学学生人数在逐年减少,但学前教育生源充足,访谈数据显示黑生地村小学学前班学生人数达34人,可见英武镇黑生地村入学适龄儿童数量基数大,但村小学教学水平达不到村民对子女教学的期待。学校竞争力薄弱是村小学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乡村小学自身应找准原因,从优化学校管理机制、丰富教学内容、凸显乡村特色文化等方面提升乡村小学的核心竞争力。
2.5 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
农村尤其是远郊农村都呈现出“外来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的情况[8-9]。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的一代,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器。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可以充当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精准调研、积极引导大学生特别是乡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可助推乡村小学高质量发展。
3 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小学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均衡、师资力量薄弱、生源逐年减少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从政府、乡村小学自身升级、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红利等多方发力促进乡村小学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作为乡村小学的直接受益者,他们有着特殊的乡村情怀,引导该群体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及乡村小学教育确保乡村人才鲜活动力,从而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