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课型设计例谈

2023-04-07陈白贞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爱国习作班级

陈白贞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大单元任务群实践活动,触摸文学语言,感悟文学形象,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以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最终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审美品位,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一个单元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指向文学素养,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能够使自然单元碎片化的文学知识、读写技能相互联系形成板块。这必将引发教与学的方式转变,给一线教师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谈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大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的设计策略。

策略一:群文整体性感知,品

异同

大单元教学,最要紧的是如何找到一个点,把整组文章整合起来,省时高效。而对比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任务群大单元阅读中,对比阅读可以将相同主题,但以不同视角切入或以不同结构、不同表现方式呈现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

任务:表格梳理,对比异同

活动一:分角度,找异同。

四年级上册神话主题单元围绕“神话异与同”这个话题,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见表1),从不同角度感受神话的文体特征。

活动二:对比读,悟特征。

学生借助表1,自学后小组交流梳理填写四篇神话故事中的异同点,从不同角度了解到神话故事这一文体的特征。每梳理一条,获得一颗“知识星”。

相同点:四篇神话中的英雄人

物都具有超凡的神力,具有神奇的想象力,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行文的特征相同,寄托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是相同的。

不同点:四篇神话故事的内容

不同,场景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塑造的人物不同,在写法上也不一样。

这种异与同的整体感知,打通了四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对神话故事建构起一个类别化的结构概念,借助总结梳理的这些知识,对于接下来阅读《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从课内到课外阅读之间也建立起联系。

策略二:尝试要素性建构,习

能力

教材单元编排有着鲜明的主题,读写要素就是大单元学习情境设计的核心任务,以单元要素为目标任务,梯度设计学习活动情境,在多篇文章举一反三的语言运用中习得读写能力。

根植“爱国之情”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条主线。《古诗三首》走进古代民族英雄的故事,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解一个伟人,而《梅兰芳蓄须》让学生认识一个艺术家的民族情操,《延安,我把你追寻》如一幅画卷,带领学生了解一个革命年代。结合资料挖掘每篇文章特定的历史背景,体会不同年代的先辈为国家利益和民族发展,舍生忘死、不懈奋斗的伟大志向和英雄气节,成为文学阅读大单元设计的第一落脚点。

任务一:梳理多个事件,把握重要内容

活动一:表格量化,培养提炼

能力。

默读课文,借助表格这个支架,梳理每篇课文中与事件有关的信息,尽量用精练的短语提炼概括主要事件。

要素梳理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内容

行为分析法:《梅兰芳蓄须》主要内容

今昔对比法:《延安,我把你追寻》主要内容

活动二:串联表达,准确概括

能力。

概括能力的训练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给出例子,举一反三。教师可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理清课文表达的顺序和三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文章表达的顺序讲解:用上“之所以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因为……”,再让学生观察表达的时间,还有什么样的表达顺序?用上“因为……所以……”理清文章中三件事的内在联系。

本单元其他课文的事件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内在关联性呢?借助前面的方法尝试着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表达练习。

活动三:品读事件,解读人物

形象。

對照表格找出描写周恩来总理和艺术家梅兰芳的故事情节,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抓住周恩来目睹“不振”时表达情绪的语句,和立志“振兴中华”时慷慨激昂的语言,体会周总理从小心系国家的伟人情怀。《梅兰芳蓄须》一文将日本人的威吓与梅兰芳的忠贞不渝进行对比,感受先辈的家国情怀。《延安,我把你追寻》对比找出延安的艰苦与科技发达的内在联系,从而体会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依然熠熠生辉。再阅读不同文体中的爱国者形象。在群文阅读中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读懂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不同文体下爱国者的英雄形象的共性特征便跃然纸上。

任务二:搜集爱国故事,追寻英雄足迹

活动一:搜集爱国故事,制作英雄卡片。

如何打开学生的思路,找出

更多中华民族爱国英雄?可以查阅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视资料,走进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通过大量资料的补充,再运用本单元事件提炼法,梳理爱国故事,制作英雄事迹卡,以班为单位,编成爱国故事集。

活动二:讲述爱国故事,分享英雄事迹。

举行爱国“故事汇”,全班分享交流爱国故事。班级宣传栏张贴民族爱国英雄的感人事迹,让英雄的事迹在讲解与分享中入口、入脑、入心。

活动三:链接红色读物,丰盈英雄形象。

爱国英雄题材的文章,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时代隔阂,与爱国英雄对话。当学生学完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爱国题材文章,对爱国的事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把市级地方革命教材《品读庐陵》、省级地方革命教材《红色文化》读本引进课堂,每周安排一个课时,由语文教师结合教材担任阅读教学指导,进行学法迁移,把教材梳理提炼多件事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地方教材的阅读当中,开展革命文化阅读活动。

以单篇带出群文,以一个单元带出一个主题,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表达,学生在大单元语文实践活动中亲近英雄,敬仰英雄,歌颂英雄,整个过程打破了单篇教学的碎片化,体现了大单元的语文学习理念。

策略三:推行创编性阅读,悟写法

习作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单元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为创意表达提供了方法,“交流平台”对写作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初试身手”为运用方法创意表达提供了情境,习作例文则给学生提供创意表达的范例。整个单元的阅读指向“创意表达”。习作单元根据学段要求,创设阅读情境,在主题情境实践活动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探寻表达的方法与技巧,在模仿迁移的表达实践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任务一:  清楚前因后果,品读慢写镜头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本单元的目标定为“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为学生掌握“把事情写清楚”做了示范。教师通过研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指导学生习得“写清楚”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活动一:把握故事内容,梳理基本信息。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学习单:

两篇精读课文情节简单易懂,因此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发现“把事情写清楚”写法特点上。指导学生梳理故事的基本信息,提炼故事情节。再运用这样的方法梳理迁移梳理单元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故事情节。整个活动从扶到放,在实践中习得梳理文路的方法。

活动二:定位事情发展,关联前因后果。

学生在写事的表达练习中,要写清楚故事情节前后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不容易,呈现出来的故事情节往往缺乏内在关联性,这就是没有将事情“写清楚”。教学中,教师可以《麻雀》一文为例,借助人物关系图推理故事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猎狗       小麻雀;老麻雀       猎狗       小麻雀;老麻雀       猎狗退缩。”故事围绕小麻雀的命运,在老麻雀与猎狗的博弈中,情节一波三折、内容丝丝相扣,逻辑严丝合缝。有了《麻雀》一文人物关系图为支架,学生尝试梳理《爬天都峰》《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故事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表格。

活动三:寻找快慢镜头,把握关键信息。

要把事情“写清楚”,光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前因后果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将关键的、重要的信息写具体、写充分。学生还要借助课文学会把原本发生在一瞬间的重要情节,通过细致刻画,将其写具体,成为慢镜头,而无关紧要的内容则采用快进的方式略过。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慢镜头分别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把镜头拉长的?

任务二:创编班级故事,书写彩色童年

习作单元的目标是指向表达的。任务一的所有阅读都是指向表达方法的积累,而语言的习得、写法的内化必须通过实践运用方可转化为能力。本单元的导语是“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创编班级故事”为学生的写法运用创设了表达的情境,定位在“班级”的出发点主要是考虑到班级发生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喜怒哀乐皆可入文,学生有话可说;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每天的事都是身边的故事,学生更有参与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故事”具有持续性,可以引领学生连续观察生活,在反复运用中积累并巩固本单元“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方法。

活动一:启动创编任务,激活班级故事。

进入单元学习的同时,举行“創编班级故事”的启动仪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提出要求:每位同学选择与同学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并模仿任务一阅读课文梳理基本信息的表格记录信息。直接勾连阅读方法,运用到创编表达的第一步。

活动二:征集精彩故事,优化特写镜头。

之前的任务一活动三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对准“慢镜头”把握关键信息,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勾连故事的前因后果,把故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本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此方法,找出故事的“慢镜头”,找准故事的关键信息——哪些是关键人物,哪些是重要信息,故事情节怎么发展,怎样详细刻画。再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征集精彩的班级优秀故事。让阅读为创编服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创编的路径与方法,充分发挥习作单元的示范作用。

活动三:编辑班级刊物,转为阅读资源。

向学生发起刊物封面设计、目录编辑、故事配图等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优化刊物,借助家长的力量,把习作打印成册,形成本次习作的成果。再以这本作文集作为阅读资料,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梳理每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前因后果等基本信息,找出故事内部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品读“慢镜头”,也可以给作者提出修改的意见和看法。学生的习作做成班级刊物,就是把学生的文字发表出来,全班同学都是读者,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这是激发学生写作潜能最有效的办法。更重要的是,把这些习作转化为阅读材料,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对习作集中的文章进行品读赏析。整个过程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要素从“读”到“写”再回到“读”,学生对于“把事情写清楚”这个写作方法就有了非常清晰的概念。

(作者单位:江西吉安市吉州区凤凰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爱国习作班级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不称心的新班级
习作展示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