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玩是怎样炼成的

2023-04-07赵志祥辛晓明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王孙山居赵老师

赵志祥 辛晓明

板块一    读厚注释,读出节奏美

师:(出示《五律·山居秋暝》)这个课题,和咱们书上的课题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样;……

师:有人说一样,有人说不一样,说一样的是只抓住关键词“山居秋暝”,说不一样的应该是发现了关键词前边还有两个字和一个符号,这两个字是什么?

生:五律。

师:《山居秋暝》和《五律·山居秋暝》可不一样哦!如果说《山居秋暝》相当于爬一座500米高的山,而《五律·山居秋暝》就相当于爬一座5000米的高峰。碰到比较弱的班,我只请他爬小山头,碰到水平高的班,我就请他攀登高峰,你们怎么选?

生:攀登高峰。

师:这叫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齐读

课题。

生:《五律·山居秋暝》,唐,王维。

师:这首诗能正确、流利地读吗?

生:能。

师:咱们还是先听听台下优秀的语文老师们怎么读。

老师们,给孩子们做一个小小的示范,我起头,空山,起——

(台下老师齐读)

师:老师们读完了。该你们了,空山,一、二——

(这是学过吟诵的班,读得特别好,台下教师鼓掌。)

师:这是情不自禁的掌声。想不想我给大家一个评

价呀?

生:想。

师:没法用分数评价,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天籁之音。天籁之音,听得懂吗?

生:天籁之音大概就是声音很好听,有诗意的味道。

师:她解释得很到位,但是还没有把我从骨子里对你们的赞赏完全表达出来。

生:我想用一句诗来表达。

师:请问,你的诗是赞美老师还是赞美你们自己?

生:(笑)我们自己。

师:赞美自己呀!宝贝儿,咱装都得装得低调一点儿。(众笑)

师:你那首诗我大概能猜到,

此曲——

生:只应天上有。

师:人间能得几回闻。好啦,接下来自己读课件上的注释。(出示)

生:(读)暝,黄昏;空山,空旷的山野;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师:请问竹林中谁在笑,谁在说话?

(生纷纷举手)

师:用诗中的词来回答。

生:浣女。

师:读诗很厉害!你们一定知道有个典故叫“西施浣纱”。“浣”就是洗,“浣女”就是淳朴可爱的洗衣服的姑娘。继续读。

生:(读)歇,尽、消失。

师:什么消失了?

生:春芳。

师:春芳就是——

生:春天里吐着芬芳的各种各样的花。

师:这句诗合起来就是春天的花花草草,你消失就消失吧,反正我是这山里逍遥自在的——

生:王孙。

师:最难的注释来了,加强版的。王孙——起。

生:(读)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指隐士。这是一个典故,源自《招隐士》:“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指诗人自己,他反用典故,表达自己远离官场,独善其身的情怀。

师:你们的诵读完全可以打99.5分。可惜,为什么“王孙兮归来”读成了“王孙——兮归来”呢?那个“兮”就是“啊”的意思,难道他说“王孙,啊归来”?

生:王孙兮——归来。

师:很好!你们若有兴趣可以找到《招隐士》读一读,书中每句中间都带了一个“兮”字。古代有個大诗人叫屈原,他的诗也喜欢带“兮”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研究。这典故很好懂:那虎豹在那里斗,那狗熊在那里大叫,连野兽都吓得逃跑了,太危险了!王孙,赶紧回来吧!但王维却说,我就要留在这里。

生:为什么呢?

师:问得好!你看,王维的眼中,这是怎样的世界?空山——起!

(生美读全诗,平长仄短的节奏美特别明显。)

师:真好,你们刻意地把第二个和第四个字读得“平长仄短”,这种变化,才叫真正读出了古诗的节奏美。

(评析:好玩,是一种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健康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从来都是高效学习的前提。赵老师的语言,总是充满诱人的魔力。在这个板块里,对学生主动学习愿望的狡黠调动有之:“碰到比较弱的班,我只请他爬小山头,碰到水平高的班,我就请他攀登高峰,你们怎么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真诚赞美有之:“没法用分数评价,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天籁之音。”饱含幽默的生命浸润有之:“赞美自己呀!宝贝儿,咱装都得装得低调一点儿。”在赵老师的课堂里,学习就是这么轻松好玩,这样的氛围,让学生想上课,想上这门课,想上“这位老师”的课。我以为,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我要学”都是比“要我学”更重要的事情。)

板块二    读对平仄,体会格律美

师:请观察,第一行中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平一个仄。

师:这是五言律诗,如果是七言律诗,第六个字是平还是仄?

生:平。

师:聪明,再观察:一三字不管,二四字的平和仄是连着的还是间隔开的?

生:间隔开的。

师:是的,这样的规律,概括地说就是——(出示)

生:(读课件)同句相间(jiàn)。

师:接下来咱们继续观察,每

两句是一联,分别叫上联和下联,或叫出句和对句,大家看它的平仄,第一句是平仄,第二句是仄平。咱们竖着看,相同的位置,它们的平仄是相同的还是相反的?

生:相反的。

师:没错,在同一联当中,这个规律就叫同联——

生:相反。

师:来看,前一联的最后一句和下一联的第一句互相为邻居,它们的平仄怎样?

生:平仄相同。

师:有眼力!大诗人们写律诗时总结了四个字,读。

生:邻联相粘。

师:什么叫“粘”?就是复制、粘贴。(指课件)我是仄平,你也是——

生:仄平。

师:这就叫作——

生:邻联相粘。

师:对于平仄,一般情况下,一三五咱们是不管的,只管二四六。我把这些特点编成了一套秘诀,(出示)预备——读。

生:(读)一三五字暂不论,二四六处要分明;同句相间同联反,邻联相粘是跟从。

(评析:作为五年级的语文教师,本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儿,如何基于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施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厘清它们,是专业也是使命。赵老师执教的班级,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诵读基础,教师基于教材建立有挑战性的目标:知平仄,懂韵律,读出格律诗的原汁原味。我认为,只要是以学定教,人人获得生长的课,都是有价值的好课。审视赵老师的课堂,学生“跳一跳”,能初懂平仄,初品格律之美,让学生对古诗更了解、更钟爱,这是十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内在的成长之乐,才是学生“好上课”的持久内驱力。)

板块三    读懂四联,读好音韵美

师:接下来,还有一座山峰,很多没爬过的人常常犯贻笑大方的错误。空山——起。

(生齐读)

师:了不起啊!秋、流、舟、留,这四个韵脚被你们仙乐一般的声音给演绎活了。此刻,我真想用一句“阴森恐怖”的话赞扬你们,如果王维泉下有知,说不定会跳起来给你们点赞!这首诗,这四个韵脚押的是什么韵?

生:尤韵。

师:厉害!我这儿有两个选项:汉字“尤”,汉语拼音“iu”,你告诉我,押谁?

生:汉字“尤”,唐朝还没有汉语拼音。

师:厉害,知识渊博的孩子说话就是不一样!对了,这些韵脚的平仄、所处的位置有什么特点,谁有发现?

生:都是平声。

生:在二、四、六、八句。

师:这就叫单句可不押,双句必押韵。结合平仄特点可以叫——(出示)

生:双句必押韵脚平。

师:作为学过吟诵的班,你们一定知道平水韵。大家看,这几个韵脚有没有跑出“下平:十一尤”这个范围?(出示)

《平水韵》

下平:十一尤

尤优犹流琉留榴由油抽舟周绸稠惆州洲酬秋愁游攸悠丘求球侯喉猴樓勾钩沟鸥欧囚修休羞牛柔收仇谋偷头投幽

生:没有。

师:所以这就叫——(出示)

生:一韵到底不能换。

师:好孩子,律诗的押韵诀窍,全部连起来就是——(出示)

生:首句可押可不押,双句必押韵脚平。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字当寻平水中。

师:你攀登了第二座山峰,还

剩下一个不到50米高的小山头,怎么办?

生:爬上去。

师:小意思,空山——起!

(生齐读)

师:我把这首诗分成了四个部分,它有几联?

生:它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师:首、颔、颈、尾。告诉我,颔是身体的哪一个部分?

生:下巴。

师:不简单!那点头这个动作能不能用一个很文雅的古汉语词说?

生:颔首。

师:没点儿古文功底的孩子可真不知道这个词,请所有同学一起向我颔首。

(生颔首)

师:这轻轻颔首,显得多有修养!

师:接下来,我们要研究颔联的对仗。请比较“明月”和“清泉”、“松间”和“石上”、“照”和“流”

这三组词的词性和位置,有什么

发现?

生:在对仗的位置,上联如果是名词,下联也是名词。

师:位置相同,词性相同。咱们可以对对联了。天对——

生:地。

师:好厉害!刮风对——

生:下雨。

师:难不着你们啊!老师对——

生:学生。

师:老师的师是平声,学生的生也是平声。

生:学子。

师:(故作严肃状)站起来,你是班长还是语文课代表?

生:都不是。

师:你家里有多少本书?

生:大约有500本以上。

师:我让你站起来,不是要批评你,是妒忌你!

(生笑)

师:不要小看“学子”这两个

字,没有生活在一个好读书的家庭里,不可能得出这么精辟的答案。

师:对了,既然说到平和仄,咱们就借颈联来发现相同位置的平仄特点。

生:平仄相反。

师:(竖大拇指)词性相同,平仄相反,这是对仗的两个基本特点。更复杂的对仗,那得等你们长到你们语文老师那么大,我才能教。好了,把我们的发现一起读一读吧。(出示)

生:五言律诗八句整,首颔颈尾四联成。颔颈二联须对仗,平仄相反词性同。一三五字暂不论,二四六处要分明。同句相间同联反,邻联相粘是跟从。首句可押可不押,双句必押韵脚平。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字当寻平水中。

师:同学们,格律诗的基本规则你们都掌握了,回去再读100首格律诗以后,你们就懂得更透彻了。那个时候,再让你们老师教点“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就够了。至于后边这四个——变格、孤平、拗救、三连平,(故意压低声音说)别跟别人说啊,你们语文老师也不会!

(生笑)

(评析:好玩,是基于本色的建构之乐。2022年版课标强调,古诗教学要“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韵脚的秘密,对仗的知识,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读悟结合中体味音韵美,为下一板块走进意境美打好基础,这是符合古诗学习规律的步骤。古诗学习,如果缺乏保底的基础知识,因简化而异化,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看起来有点深的知识,如果触及古诗的本源味道,我认为,该拾取还是要拾取。一如赵老师的课堂,学生享受到发现与建构之乐,享受到古诗迷人的音韵之美,多有意思。)

板块四    读出画面,品出意境美

师:格律诗那么多规则,就像一副一副的脚镣手铐限制着人。那么,你觉得王维的《五律·山居秋

暝》有被限制的沉重感吗?

生:没有。

师:清代大学者高步瀛,他用8个字赞美了王维的这首诗——(出示)

生:(读)随意挥写,得大自在。

师:大自在,何为大自在?空山——起!

(生美读全诗)

师:这就是大自在!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都说——(出示)

生:(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师:今天,咱们没法观赏摩诘的画,但是,咱们可以品味王摩诘王维的诗。同学们,读他的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请在音乐声中默读,想象,看看四联之中哪一联给你的画面感最强。

(生在音乐声中默读)

师:哪一联给你的画面感最强?

(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举手,一起说。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英雄所见略同!哪一联给你的画面感最强,还有不同的选

择吗?

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师:没错,王维之后的文人墨客凡是读到这首诗,都会把目光聚焦在颔、颈二联上。咱们先看看颔联,说说这联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有一种非常清新的感觉。

生:我觉得有一种静谧的感觉。

师:这个静谧的谧,一般人还未必会写哦!孩子,你家里肯定也有不少书!

生:宁静、幽静的感觉。

生:我觉得有一种空灵、新鲜的味道。

师:静谧、空灵,能不能读出这种味道呢?

(一生读颔联)

师:最美的就是最后那个字——流,(教师把这个字读得绵延饱满)飘飘欲仙的感觉。再来一遍。

(生齐读)

师:真好,有一本解读唐诗的书《唐诗矩》说:“这两句,此非复食烟火人能道者。”请看大屏幕,什么意思,能看懂吗?

生:王维不是食人间烟火的人。

生:王维是超凡脱俗的人。

师:这就是王维的诗带给我们的感觉。如果说颔联带给你特别静谧的感觉的话,那么颈联带给你的感觉是——

生:热闹。

师:这热闹是吵闹吗?

生:不是。

师:它会破坏整首诗的静谧吗?

生:不会。

师:会打乱我们读这首诗所产生的宁静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热闹却不破坏宁静,有没有其他类似的诗句?

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师:解诗最妙的境界是以诗去解诗。好孩子,你们知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可以唱不?(师唱“蝉噪林逾静”)

(生跟唱)

师:对于静,一本叫《唐诗归》的书里说:竹喧,莲动——

生:静!

师:它不但是静,而且静极;它不但没有打破颔联的宁静和幽静,还给颔联的宁静和幽静增添了一分神秘、一分纯洁、一分高雅、一分朴实、一分生机勃勃的田园生活味。这静极的世界,都写到了哪些自然现象?

生:山、雨、月、泉、松、竹……

师:这些自然界的景象,都带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所以,它在诗歌当中不叫景象,叫——

生:意象。

师:厉害!作者把这些意象集中到一起来抒发感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独特的——

生:意境。

师:王维的这首诗,什么感情?什么意境?读。(出示)

生:王维是唐朝著名大诗人,

其诗歌水平堪比“诗仙”“诗圣”,被世人称为“诗佛”。他早年曾希望作出一番大事业,因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他半官半隐,自称“摩诘居士”,隐居在辋川别业吃斋念佛、参禅悟道、修身养性,常常吟诗作画,表达自己超凡脱俗的平静心情和远离官场的高洁品格。

师:发现没有?

生:超凡脱俗的平靜心情和远离官场的高洁品格。

师:引入画中的自然现象变成了意象,构成了意境。其实,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在古诗文化中,都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在古诗当中,山,它有这样一种寄托,读——

生:幽静、隐逸……

师:月,它有这种感觉——

生:静谧、高洁……

师:松,又表示什么感情呢?

生:高洁、正直……

师:泉呢?

生:静谧、隐逸……

师:对呀,别看泉在流,越流越静。那么,竹代表什么呢?

生:高洁、幽静……

师:莲呢?

生:高洁、清雅……

师:是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自然是高洁、清雅的,高雅之士才爱莲。大家观察这些表示意象的词,频率出现最多的是哪个字?

生:洁。

生:静。

师:请拿起笔跟着我一起写。

(板书:静、洁)

(师巡视)

师:你练过书法吗?

生:练过一段时间。

师:果然,你看你这个“静”比我写得还漂亮!

(师继续巡视)

师:你的字也写得洁、静,像人一样!

(巡视完毕)

师:在这首诗的意境里,静还可以换成一个同音字——(出示)

生:净。

师:是的,心中的平静,灵魂的净洁。古人这样评价——(出示)

生:(读)王维,胸中梓秽物净尽,故其诗妙至此耳。

师:是的,诗如其人,高洁的情怀、净洁的灵魂、平静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空灵、幽静的诗。最后,咱们用最精美、最空灵的诵读结束今天的课!

(生再次美诵全诗)

(评析:好玩,是言意共生、生命拔节的声响。赵老师的课里,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意象、意境,体会到什么是“静极”之美,更育人无痕,让学生懂得诗如其人,心中平静,灵魂净洁,才有好诗。课标要求“以文化人”,这就是水到渠成的教化。好玩的课堂,起始于有意思,蓬勃于有学得,成就于有灵魂。)

教学总评

反复品读赵老师的《五律·山居秋暝》,“好玩”这个词总是不断涌现心头。不管把自己想象成学生,还是代入成学生,这样的课堂,找不到一个分心的学生,这样的课堂长不出厌学的小苗。在当前建设高质量课堂的大背景下,深度剖析这样的课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赵老师好玩的古诗教学是怎样炼成的呢?反复揣摩,细细思忖,有以下三个主要

因素:

一、贴近童心,让好玩有声有笑

“课堂里的赵老师就是一个老顽童。”这是众多听课者的共同感受。是的,只有儿童才更懂儿童,只有儿童语言、儿童视角、儿童情趣才更贴近童心。课堂里,有谐趣十足的激励,让学生拥有不一样的高峰体验:“此刻,我真想用一句‘阴森恐怖的话赞扬你

们,如果王维泉下有知,说不定会跳起来给你点赞!”也有正气凛然的熏染,使得学生沉心静气、心领神会:“是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自然是高洁、清雅的,高雅之士才爱莲。”这样的课堂,表面是教师锤炼语言表现力所致,实则是修童心使然。赵老师说,教师要有一颗童心,要把自己当成课堂里的大孩子,和他们一起开心,一起发现,一起成长,把课堂还给孩子,把愉悦还给孩子,课堂本真的味道就出来了。

二、以学定教,让好玩有根有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凭借教材教语文,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我认为,基于学情是前提,吃透文本是基础,尊重编者意图是重点,发展学生是硬道理。赵老师说,小学高段的古诗教学,首先教师要有相关专业储备,既有良好的基本功(比如课中赵老师的吟诵,关于“蝉噪林逾静”的即兴吟唱,都是拨动学生心弦的妙指),又有教育者的修养,能顺应古诗教学的规律,还原古诗的味道,从而点燃孩子热爱古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有自己的思考与主张。像赵老师一样,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结合文体的特点与需求,在“学什么”和“怎么学”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三、立德树人,让好玩有形有魂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古诗教学中,教师适时渗透文化自信的教育,渗透做人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精神格局,這都是每一个教师应担的责任与使命。赵老师的课里,让学生灵魂净化的细节总是润物无声、随物赋形,看——“这轻轻颔首,显得多有修养!”“诗如其人,高洁的情怀、净洁的灵魂、平静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空灵幽静的诗。”……这些随着学习活动诞生的育人细节,都是学生心灵与精神发育的绝佳营养。赵老师说,一个现代教师,关注当前教育发展的动态,关注学科变革的前沿经验,关注立德树人这项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让教育教学轻松好玩,建设高质量教育的底线要求。

(注:本课实录由湖南长沙市

岳麓实验小学卢玲老师整理)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新疆喀什市第十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王孙山居赵老师
为赵老师点赞
我的 “蜡烛”老师
都是自负惹的祸
山居秋暝
山居图
超级难写的字
富贵山居
作文门诊室
小老鼠的烦恼
萋萋芳草忆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