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家台:找准致富业 共唱振兴歌

2023-04-07王迪

民生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顾家龙泉总书记

王迪

2012年12月29日、30日,习近平总书记驱车300多公里,来到阜平县龙泉关镇的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自此,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从这里吹响。

顾家台村地处阜平县以西35公里处,全村152户、358人,耕地689.7亩,水地240亩,山地449.7亩,土地贫瘠。2013年前,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到2022年,全村形成以旅游为主,有高效林果、食用菌种植、家庭手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人均收入达到21117元,村集体收入达到97万元。2017年底,全村摘掉了贫困帽子,实现全面小康。

现在,全村人正奋力推进村庄全面振兴。

巍巍太行,群山环绕,险峰阻隔,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人称“四叔”的顾士祥来了兴致:

总书记来到阜平县,

问暖问寒关心咱,

时刻惦记老区人,

看到贫困心不甘。

哎嗨哎嗨哟

哎嗨哎嗨哟

……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定要改变阜平县。

顾士祥是阜平县龙泉关镇知名人士,年轻时喜欢吹笛子,后被河北师范大学特招,是走出山里的大学生,如今在石家庄当音乐老师。

2012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龙泉关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后,龙泉关镇脱贫攻坚步伐逐年加快,家乡日渐变好。借着这一春风,2015年,顾士祥回村里开起了青年旅舍和农家乐,一个房间收三五十块钱,山野菜馅儿包子、饺子,平均一人一天20块钱就能吃饱。

他一个人,怀揣保温杯,开着皮卡,几年间,跑遍了龙泉关大大小小的村落山头,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特色”景点、民间故事、山野小吃。每到一处,讲典故、唱小曲、吃山里特产饭。经常喜欢“吼”上两嗓子的“四叔”,如今,通过抖音直播家乡好生活出了名,成了“乡创好物推荐官”。

想起小时候的苦日子,那真是:

“山高高山哎,那个龙泉关,乱石滩里,那个挣钱难,日出东山落西山,找个媳妇,真叫难哎—”

“四叔”这一嗓子,道出了10年前龙泉关的封闭、贫瘠。而龙泉关镇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更是贫上加贫。

经过10年苦干,奋力攻坚贫困,发展产业,如今的顾家台,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还带动周边山村及整个龙泉关镇,迈步全面振兴之路。

“你瞭瞭,你瞭瞭,这漫山遍野,除了花,还是花!”初春时节,一片片山桃花点染太行山间,顾士祥要用现代传播手段,更好放歌家乡十年来的变化,展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前景。

“穷山沟、土坯房,乱石滩、不长粮,靠天收、白瞎忙”,曾是太行山深处龙泉关镇的真实写照。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先后到龙泉关最贫困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考察,看真贫、访真苦,并在这里召开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个农村脱贫攻坚座谈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

“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让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让贫困群众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第一个十年最大的牵挂,总书记殚精竭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着力精准扶贫,在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

赶快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顾家台村的嘱托,也是总书记交给当地干部群众的任务。

如何脱贫?依靠什么脱贫?过去顾家台也尝试过养牛、养羊,结果都赔了钱。还能怎么办?村里人一时找不到方向了。

“顾家台人少地寡,当时全村只有150户、350口人,却有270名贫困人口。”现任村支部书记顾锦成介绍,加上当时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化,除了不断“试错”,村里对如何尽快脱贫没一点儿头绪。

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

比如,阜平有300多万亩山场,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比较高,适合发展林果业、种植业、畜牧业;有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和天生桥瀑布群等景区,离特大城市北京、天津不算远,这里北靠五台山、南临西柏坡,发展旅游业大有潜力。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

总书记的一番讲话,如春风化雨,打开了村干部的思路。顾家台村干部群众决定将目光盯向家乡的山水林果,瞄准特有的自然优势。

村里有哪些资源?顾家台的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们,聚在一起,一项一项地数:顾家台土地不够肥沃,但是不缺水,昼夜温差大,可以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虽然离县城比较远,但是靠近龙泉关镇区,挨着382省道,搞手工业也是有条件的;村里没有风景名胜,但是正位于天生桥、五台山中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特别适宜发展民宿旅游……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讲越有信心,越想越有盼头。

“总书记并没有指明顾家台具体做什么产业,但他把‘怎么干’的金钥匙交给了大家。”龙泉关镇包村干部曹建平告诉记者。

发现了有价值的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要想实现脱贫,必须规划先行。在阜平县和龙泉关镇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村里定下了三件大事。”曹建平说。

一是地里种什么?村里按照县里统一安排,请来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把脉”。专家根据顾家台的土壤、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建议采用“食用菌+高山苹果”的农业发展模式,山上栽果树,溪谷种香菇,搞高效农业。

二是手工业干什么?要发展手工业,市场、交通和技术是必须解决的3个难题。经过仔细筛选、研究,最后把目光盯在了白沟。河北白沟是我国著名的箱包生产、销售集散地,技术、管理、市场都很成熟,白沟与阜平同属保定市,相距不远,便于控制交通成本。

箱包分多个档次,通过适当培训,村民完全可以做中低档箱包。

三是旅游搞什么?搞旅游是一个慢热活儿,方向错了,付出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是巨大的,不能着急着慌,必须谋定而动。

经过审慎研究,村里认为还得用好“脱贫文化”资源,跟其他旅游区搞差异化竞争。在县里的帮助下,顾家台村对接了旅游公司,引入专业化团队,为村里的旅游项目出谋划策。

三件大事,谋定了顾家台村脱贫振兴四大产业板块。

产业蓝图有了,谁来干?怎么干?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虽然流转出去比自己种粮食获益高,但出于对新生事物的不理解,对发展前景的担忧,要起步时,许多村民却犹豫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顾家台时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对,就让支部委员带头先干起来,党员先走一步,给村民打个样,立个标杆。

村委会副主任马秀英主抓大棚种植,作为一名女同志,她承包了两个大棚,起早贪黑忙碌。她忙完了自己的,就去帮其他村民。边干边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大伙儿的难题,从县里协调技术员来村指导,和大家一起,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时任村委会委员顾锦成,把自己的养猪场托给了别人,也包起了大棚。

在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示范下,犹豫迟疑的村民,也纷纷跟着干了起来。2013年,顾家台村香菇获得了大丰收,单个大棚收益超过了2万元。

顾家台村以箱包加工为主的手工业、以苹果为主的高山林果业和以民宿为主的生态旅游业,也陆续发展起来。

一直在外地打工的党员冯海花,也回乡流转土地搞起了林果业,2019年,她承包了180亩果园。

顾家台手工业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忙碌。

“现在离采摘季还有几个月。我闲不住,总想干点活儿,村里开了箱包加工厂,我白天去那里上班,一个人打两份工,忙是忙,但心里高兴着哩。”冯海花计划再牵头承包几个村里的其他项目,带领乡亲一起创造更多财富。

顾家台的变化,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到2017年底,全村摘了贫困帽子,全体村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整体迈向小康。支部强,党员强,顾家台村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吸引力不断加强。村民纷纷申请入党。村支部党员队伍学历大幅提高,青年党员增多,一批有较高文化、较强能力、思想活跃的中青年,进入村“两委”,为全面推进顾家台村振兴,夯实了干部基础。

“在龙泉关的十里八村,都知道顾家台的村干部队伍,80后、90后、00后都有,老中青结合得非常好,致富能手都成了骨干。”

有十几年乡镇基层工作经历的刘峰,现在是龙泉关镇党委书记。他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这儿最大的短板、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潜力,是人才振兴。将有文化、见过世面,闯过市场的青年人才引回来、留下来、用上用好,是工作的重要一环,甚至重中之重。

刘峰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事业、靠发展,才能拴住心、留住人。只要村子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才就自然回来了、留住了。

“锦成这小伙子,早些年自己办养殖场,开肉食店,有想法,还肯干!是我们一致推举他进的村委会班子!”村民代表顾德泰说。

作为最早一批返乡创业的青年代表,2008年起,顾锦成在阜平天生桥镇东下关村搞起了生猪养殖。2012年,他瞄准近五台山区位优势,开了一家肉食店,并向沿途的肘子店推销,仅半年时间,就打开了销路。

2015年,顾锦成将养殖场交给父亲,决定回村发展,回村第一件事,就主动要求挑重担。多数党员也看好这个有文化、敢担当、有办法的年轻人。2021年4月,顾家台村“两委”完成换届,班子平均年龄只有35岁,其中,34岁的致富能手顾锦成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当上领头人的顾锦成,干劲十足,他希望带领乡亲走上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以前是自己干事创业,现在成了带头人,各方面都要兼顾到。”

在顾锦成的带动下,这两年,顾家台村吸引回38名年轻人。

2021年4月29日,顾家台打造的新业态“啤酒花园”正式营业。啤酒花园是由90后小伙儿顾腾飞,与几个在北京干餐饮业的小伙伴合办的,安置了本村近20人就业。开业后的2021年夏季3个月,就实现盈利15万元。

同样在北京打工的顾盼,2022年回乡后,做起网络直播带货,她和顾小雪、顾腾飞等几个年轻“网红”,在网上售卖本地农产品,不到一年时间,直播间总销售额达18.8万元。

2021年7月,顾家台村举办了首届民俗文化节,酷炫的无人机编队,飞上了顾家台村的天空,把民俗文化节推向高潮。

“甭说无人机了,飞机飞过都觉得稀罕。这次史无前例的演出,吸引了周边村、县城,还有石家庄、保定的游客。”顾锦成说。

据统计,3天的民俗文化节带动游客在顾家台村及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費100多万元。

十年一瞬,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在各方支援帮扶下,经过全体村民不懈奋斗,顾家台村从一个穷山沟蜕变为脱贫攻坚示范村。

随着村子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宽,村子越来越美,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乡村旅游业成为村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如今,顾家台村共建起旅游民宿30套,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出租给旅游公司,租金为每年每平方米100元,共带动30户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14个就业岗位,分别为前台、客服、保安等工作。

回顾顾家台打造的牡丹园、游乐场等新兴业态,展望着村里的发展前景,顾锦成说,以前,游客来村里,只有一处景点可供参观,一时半会儿就结束走人了。

“那时,我们村名声在外,但留不住游客。现在,村里新建了啤酒花园、亲子乐园,开发了登野山、采摘等项目,形成集参观、游学、吃住、玩乐于一体,小而精的新型山村旅游业态。”

如今,游人到顾家台村,可以看青山、蹚绿水、闻花香、听鸟语、吃生态菜、唠农家嗑,感受浓浓乡愁。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美丽乡村”,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与和美,一字之变,对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和美乡村”不仅要为乡村塑形,更要为乡村铸魂,二者并重,贯穿乡村建设始终。用“和”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让农村人心向善,确保乡村稳定安宁,和谐发展。

2016年,龙泉关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在顾家台村,路面硬化到了各家门前,路边种树种花铺草,公厕盖起来了,也管理得干净清爽,水电网络入户。村庄整洁了,环境美化了,公共服务提升了。

走进骆驼湾、顾家台,看到村美人笑,游客不断,各家各户,忙前忙后。

食用菌核心区菌棒加工厂,村民正加工菌棒。

2021年7月24日,顾家台村举办文艺活动。图/曹建平

“没有总书记的关心,没有党的好政策,今天的好日子,俺们想都不敢想。”

72岁的任凤兰家是顾家台村的示范标杆,家门口挂着党员示范庭院、美丽庭院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等大大小小五六块牌子。

任凤兰家的院子被改造成了村里统一规划建设的新民居,院子既保留泥墙石瓦的太行山山村风貌,又添置了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前些年,她将9间厢房改造成了民宿。

“一間屋子平均下来,一天能挣100元哩!”

见到任凤兰时,老人家正在打理院里的几间民宿。打扫庭院、洗衣做饭、侍弄花草,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任凤兰家的院子里,种了吊兰、牡丹、连翘等花草,花花草草摆满了客厅的两面墙,迈步屋内,花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这些年,顾家台村民家,兴起了养花种草热,家家户户,被各种花草装扮得春意盎然。

“搁过去,饭都吃不饱,住的四处透风漏雨,哪还有闲心养花种草?”任凤兰老人说。

平日精心准备一顿饭,映射出村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喝茶、养花,享受文化精神大餐,更是村民生活品质的跃升。

和美乡村,如何把“和”字做实?村支书顾锦成说,一是要让干群、邻里、村民和游客,和谐相处;二是让优良乡风融于日常生活,润泽每位村民和游客。文旅业是顾家台的经济支柱,也是打造和美乡村的窗口,顾家台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从文旅入手,把“和”的理念融进去,再逐步延伸到村庄产业、文化发展振兴的方方面面。

如今,骆驼湾和顾家台分别捧上旅游“金饭碗”,踏上乡村振兴路。下一步,阜平将以骆驼湾、顾家台为依托,立足本地“一红一绿”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村落文化,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板,打好全域旅游组合拳,吸引更多有情怀、有抱负、有本领的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龙泉关的石头也会唱歌,

它给敢闯敢干的人智慧,

更给奋斗的人带来收获。

……

站在奇峰秀石间,听着溪水流声,望着满山小草吐绿,顾士祥嘹亮的嗓门儿,又将唱出新歌了。

猜你喜欢

顾家龙泉总书记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总裁难防女秘书,艳遇事故埋下定时炸弹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东莞婚嫁歌二首
总书记的告诚
幸福曾经靠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