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快反到底是什么
2023-04-07游五洋
游五洋
业界流行的“小单快反”并不是柔性供应链的全部。所谓“柔性”,是指供应链具备充分的弹性,可以在大批量和小批量,甚至个性化定制之间自由切换,同时品质、成本、交期变化不大。例如,目前,在优秀的服装工厂,单款50件的成本只有单款500件的1.2倍,算很高的水平了。当然,只能做小单,爆款来了承接不住,也不是柔性。所以,供应链有弹性,做到了这一点才是真正的柔性供应链。“快反”即快速反应,指的是交期要快,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所以包括补货和上新两个方面:第一是畅销款的翻单、补货要快;第二是季中改款上新速度快。
服装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对流行趋势的把握,因为影响因素太多。服装生产供应链是一个机械系统,而服装消费和零售是一个复杂系统。所谓“复杂系统”,是指影响因素太多,而且因素之间互相作用,导致人们无法认清所有因素。一款时尚女装成为爆款或者无人问津,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现象,是无法准确预测的。
但是,服装经营者出于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都希望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这几年大数据和算法工程流行之后,很多专家试图在服装行业做需求预测,但多数以失败告终。稍微准一点的预测有严格限定的范围:一是基本款,其需求波动性小,相对可以预测。二是短周期内的预测,比如提前3天、1周。三是大市场范围的预测,比如全国整体市场。单店、长周期、单款,基本上没有可能做到准确预测。所以,企业的解决之道只有一个,就是用灵活和快速反应来应对外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如果企业没有柔性快反,会怎么样?市场波动,预测不准,又没有柔性快反,企业就会面临一个困境:销售季开始之后,畅销款缺货,滞销款积压。你去店铺,负责人会告诉你:我们只有3个月的库存。这看起来并不高,但当你看一下库存结构,发现20%的畅销款早就卖完了,而滞销款有6~12个月的库存卖不掉。这个损失有多大?
1.畅销款缺货。畅销款缺货的损害很大,特别是对以基本款为主的商家来说。我做过测算,店铺全部SKU(最小存货单位)缺货率6%的时候,销售额会损失20%,净利润损失更是高达40%。但是,很多商家不重视缺货,更关注库存问题。我想主要是因为库存可以看见,而缺货的损失看不见。一些商家在缺货补单期间会挂出预售,认为客户会接受等待。殊不知,预售的转化率是直线下跌的,其退单率又是直线上升的,从客户价值来说,现货永远是最好的。
2.滞销款积压。在实际情况中,滞销就要打折处理。如果滞销品占到全部SKU的40%,占到营收的10%,全部滞销品都五折出售,就会使营收下降5%,利润减少33.35%。如果滞销品成为库存,则会带来隐形的损失,比如占用资金,影响新品上架销售等。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商家都把滞销品放在最好的位置,拼命吆喝推销。
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柔性快反是工厂生产的问题,于是要求成衣生产商具备小单快反的能力。后来,发现不是生产的问题,而是面料的问题——有现货面料,快反就不是问题。这就是第二阶段的认识。经过系统思考,我们发现,柔性快反最终是商品企划的问题。认识进入了第三阶段。
服装商品企划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它来源于日本的优衣库、无印良品这样的公司。按照我的理解,商品企划本质上就是划定企业的生意范围,不是所有生意你都要做。如果企业想做所有的生意——男装、女装、童装,针织、梭织,牛仔、羊毛、皮草,什么品类什么风格都做——因為涉及太多的面辅料、工艺、版型、流行细节,就难免会出错。所以,商品企划的本质就是划定自己的生意范围。
比如,一家企业定位于高端大淑女装。第一,市场定位有了。第二,企业的长处是做秋冬羊毛羊绒大衣,不擅长做春夏薄衣料的服装。这就是品类的定位。第三,这家企业主要做经典款,不紧追流行时尚,一年SKU数量不超过500个,每季120个左右,款式的宽度也定了。
一旦生意范围确定,企划也就好做了。
首先,企业需要提前一年确定每季的主推面料。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限定面料的种类,做到“面料集中,一料多款”。面料限定了,采购深度就出来了,供应商配合度也就高了——供应商可以为商家提前备好坯布和产能。这样,等销售开始后,卖得好的款式有面料,追单就容易多了。
即使是快时尚女装品牌,我们也建议:1.每季主推的面料3~5种,其他面料10~15种;2.设计师在框架内工作,不得任意发挥,用主推的面料尽量开发多种不同的款式,在颜色、印花、二次处理上下功夫;3.核心面辅料可以有四五种颜色,非核心面辅料最好就1种颜色。
其次,面料确定好了,接下来就需要确定上新节奏和款式数量/宽度。如果企业做的是经典款,上新可以分为四季,也可以按月来。业内所说的52周商品企划,其实是销售管控计划,并不是说每周都要上新款。对于服装上新波段,不是机械地春1、春2、春3,夏1、夏2、夏3……到时间就上新,而是要知道上新的本质是跟随老客户的逛街、购买周期,也就是说,要遵循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因素来上新。一般来说,消费者购买衣服的决策因素有三点:气温、节假日,还有月末月初发薪日。把一年中这些节点梳理出来,就是上新节点。
上新次数,结合每次上新数量,就是一年的款式数。款式数肯定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开发一个款式本质上就是做一笔投资:设计、采购、打版、生产,这些都是投资,最终在门店卖出去就是回收投资。企业一年开发10,000个款式,就是做了10,000笔投资项目。所以,每一个设计师本质上就是一个投资经理,要考虑每一个款式的投资回报率。所谓爆款,就是一个投资回报率超高的项目。所以,款式开发不追求绝对数量,追求“精准”,追求投资回报率。
再次,就是款式的具体设计。设计工作如何配合柔性快反?要遵循“面向制造的设计”(DFM)理念。DFM来自汽车行业,但同样适用于服装行业。DFM强调,产品设计要提前考虑是否有利于快速生产出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否有利于翻单补货。服装行业老生常谈的“设计师不懂面料,设计师不懂工艺”,就属于这个范畴。DFM要求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一个新款时,要充分考虑:
第一,版型库。要从企业现有的版型库中去调取,绝大部分企业都是有版型库的,因为版型相对集中。这背后也源于汽车行业平台化开发车型的策略。大众汽车集团最早提出平台化战略,奥迪A1、捷达、Polo车型都出自同一个平台。
第二,标准工艺库。这也是服装企业的一个基础工作,包括服装制作工艺的标准做法、标准时间、前后顺序等。
第三,面辅料数据库,包括每一种面料有多少库存,采购周期多长,有哪些长期供应商等。
第四,款式数据库,涵盖颜色、图案、流行元素等,方便设计师调取,快速实现设计目的。
有了上述四个基础设计库,设计工作就和供应链紧密衔接在一起了。一件衣服的设计图出来,样衣的成本价、出货周期基本上也可以确定了。
接着,就进入面辅料采购环节。我们一般主张品牌商和少数面料供应商长期合作,这样配合度就会很高。厨房里原料、配料都有了,菜做起来就会很快。
然后,是生产制造环节。这时候,主要考察成衣厂是否具备“多款式、小批量、快速生产”的能力。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多个款式,难点是快速换款。新乡重夫在1970年代,成功将丰田汽车的换模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3分钟,在世界制造业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服装生产线换款难度也不小,一条标准生产线共有22人,每个人负责一个工序。工人干活有一个学习成本,刚刚做熟练了就换到另一个款式,做起来会很慢。少数优秀的服装工厂,经过多年精益改造,换款时间大大缩短,重点是充分做好产前准备。
第二种,用单元制、小组制生产。这种方式源于1980年代索尼、佳能的生产方式创新。每个小组4~6人,多使用多能工、整件工。1个小组做1个款式,10个小组就可以同时做10个款式。这两年,电商背后的代工厂大多采用这种模式,满足电商多款式、小批量的订单需求。这种模式灵活,但没有成本优势,品质不稳定。
第三种,智能制造。数字化不能解决管理问题,但能暴露管理问题,倒逼管理问题的解决。吊挂线天然实现了“单件流”,可以一件一件出货,但也面临如何快速换款的难题。我调研过一家领先的服装智能制造服务商,其核心团队来自浙江大学。他们正在探索如何把女装生产工序进行最小颗粒度的拆解,在数量足够大的工位上实现智能调度,让工人没有款式概念,只有工序概念。这样一来,就不需要换款,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多个款式,而且不会牺牲效率。当然,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非常有挑战。
最后,成衣生产出来后,汇聚到品牌商、零售商的总仓,进入配销环节。总仓一般只有1个,但销售渠道有很多,比如代理商、直营店、加盟店、线上店铺等。企业应该遵循“一盘货应对全渠道”的思想,执行单品管理,针对每一个SKU建立动态缓冲库存。具体来说,根据销售速率、库存水位、补货周期三个指标建立模型,实施拉动式补货,补货频次要多,批量要小,坚决杜绝畅销款缺货,同时提升库存周转水平。中国快时尚品牌UR、快鱼等,都采用这样的配销补货方式,零售端非常受益。品牌商在低定价倍率的情况下,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利润。
不同层次的商家执行柔性供应链的方法不尽相同。
大部分做快时尚、中低端服装的商家,主要在款式时尚度上下功夫,追求差异化。它们基本上都使用普通面料、常规面料和通用面料,这一类面料在中大、柯桥等布匹市场都有现货,随时可以采购。所以,快反主要是生产和发货的问题。
快时尚商家的合作工厂,一般位于产业集群里,其中有一家主力工厂负责裁剪和后道整理。裁剪机械化程度高,不会成为供应链的瓶颈。后道整理与品质关系密切,所以追求品质的商家一般都自己做。而缝纫环节因为要用到大量的劳动力,如果需要快速生产,大部分都外发给主力工厂周边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一般几十人,分布在主力工厂周围一小时车程之内,绣花等特殊工艺环节也会就近。这样,送料、取货都比较快,符合快反的逻辑。一般这些小作坊会采用加班加点的方式赶制订单,也会使用大量的多能工、整件工。熟练工人在加班的情况下,月薪可以达到一两万元。
高端品牌的商家大多指定面料、定制面料,所以快反的瓶颈会在面料上。一般高端品牌都有稳定合作的面料商,会提前大半年做面料、流行色的企划。而且,做得好的品牌销售稳定,很少搞大促销。所以,品牌一般都会与面料商协调好,指导面料商提前备坯、配料,上新开始后,等到流行色出来,爆款出现,再让面料商把坯布迅速染成色布,用于生产。因为面料生产周期要45~60天,而印染只需要两三天,所以备坯布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坯布、半成品、成品之间会有一个比例关系,比如6∶3∶1。如果品牌与面料商没有稳定的合作关系,面料商是不愿意为品牌备料的。少数品牌会赌面料,自己预先采购,但是一旦销售不好,就会形成面料库存。不过,总体而言,面料库存要比成衣库存好很多。高端品牌可以有自己的工厂,也可以外发生产,这都不是关键问题,重点是要做好销售与供应链之间的协同。
业界有一个误区,认为高端品牌不需要快反,因为商品的毛利额足够。但其实,做高品质服装与柔性快反之间并不矛盾。做好企划,备好面料,协调好生产供应链,高端品牌同样可以实现相对快速的周转,只是这个转速肯定不像快时尚那么快,也没有必要那么快。例如,伊芙丽旗下的麦檬品牌品质高端,供应链速度也非常快,翻单比例在80%以上。我曾在2019年随团到法国考察,LVMH(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公司的CIO(首席信息官)分享说,他们正在建设快速反应的商品供应链体系,上新周期从18个月缩短到140天,存货周转率从4个月缩短到50天,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
服装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工程,更准确地讲,是一个产销协同系统。首先,管理者要有正确的商业理念,就是“流动性比成本更重要”。要做好服装供应链,就不能把生产采购成本放在第一位。第一位永远是流动性,即快速出货满足需求,实现商品快速周转。其次,要熟练掌握一些管理工具,比如TOC(瓶颈管理)、精益管理等。第三,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不能解决管理问题,但可以倒逼管理问题的解决。例如,制造执行系统(MES)能够让服装工厂实时掌握每一条生产线的流动情况,发现堵点、断点,大大提升管理效率。供应商管理系統(SRM)能够加速前后端协同,有利于生产端对销售端迅速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