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分析
2023-04-07蒲秉华刘东东王少华
蒲秉华,刘东东,王少华
(兰州新区水务管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300)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战略的决策部署,我国坚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不断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的薄弱环节,始终把农村饮水保障放在首位,持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工程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应该看到他的短板和潜在的风险隐患,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实际出发,梳理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工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并总结提出了未来工作的发展重心和目标。
1 问题与不足
1.1 国家政府层面
农村人饮安全工程是公益民生工程,同数字网络、电、气、农村耕地一样,关乎到农村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虽然国家及相关主管单位制定出台了关于保障农村供水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标准,但是各级政府、水利主管部门在落实过程中还是存在技术监管和质量监督不能独立开展工作、部分监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脱节以及人为随机性抽查造成的判读失误等问题。比如县级水利主管部门质量监督与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由于财政预算不足未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工程立项批复等相关资料弄虚作假、应付考核检查、违规操作等。同时,部分规章制度惩罚机制模糊、不明确、方式单一,违法违规成本低,无法与项目即得的可观利益相匹配,导致各参建单位宁愿被惩罚也要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此外部分地区还可能存在供水成本高,水价执行标准低,小型工程水费征收率低等问题[1]。
1.2 项目业主单位
项目业主单位作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方,应对投资建设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并在建设全过程一以贯之。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存在为控制压缩投资建设成本,在建设初期未按照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开展招投标工作,对围标串标、低价恶意毁标、故意更改标书降低工程质量等不良行为不加以制止和严查严处;在建设中期默许施工单位再次向不具备相应资质、施工能力条件较差的劳务作业单位分包项目,或委托给不符合项目建设要求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检测单位等;建设后期对竣工验收把关不严、审计结(决)算不够重视,导致出现工程项目维修管护困难、固定资产流失等问题。
1.3 建设施工单位
1.3.1参建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建设单位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参建方,从设计、施工、到工程投入运行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设单位业务主管和参建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2]。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施工区域位于城镇郊区和一些偏远的山区,对一些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特殊的施工区域,要求建设施工单位配备专业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如果在重要隐蔽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管理施工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综合素质较差,实践经验欠缺,分析判断出现偏差,以及施工操作人员和其他参建人员操作不当,容易造成质量事故的发生,增加返工率和建设成本,耽误工程进度,增加完工验收和后期管护维修的难度,使得饮水安全工程不能按照设计目标满负荷高效率运行。
1.3.2施工综合管理水平低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绝大多数是投资较小的水利项目,业主单位本着节约成本的思想无可厚非,但招投标时一味选择报价低的施工单位是不可取的,往往忽视施工单位本身的施工能力、施工条件以及施工综合管理水平,在项目的建设源头埋下了问题隐患,导致项目建设期间,施工管理团队难以按照设计标准和完工验收要求从全局考虑统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无法对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和措施方案。部分施工建设单位技术骨干力量缺位,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是聘用、兼职人员,不能长期驻扎施工现场指导项目建设工作,严重影响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1.3.3教育培训较为滞后
近几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水平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就业岗位多元化和旺盛劳动力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准入门槛较低的施工行业,同时,具备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质量技术人才也流入人才市场,造成施工建设行业鱼龙混杂,建设施工单位人才队伍泥沙俱下。通过现场调研观察,大多数企业工艺和技术设备普遍落后,安全基础薄弱,季节性用工特点明显,一线作业人员流动性大,虽然部分单位企业对新入职的人员开展了三级教育和入职培训,但大多形式化,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未进行常态化学习教育培训,无法达到安全施工的最低标准和要求,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农村施工条件、环境等,势必会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控制造成一定的影响。
1.3.4缺乏责任意识
在实际施工中,部分建设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未对质量和安全控制工作给予足够重视,普遍存在未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签订安全质量责任书、建立质量责任体系、落实质量责任主体单位,未按规定足额提取使用安全投入,缺乏危机感,利益至上,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
1.3.5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社会上大多数设计单位、施工企业都沿用之前较为传统的、保守的施工设计、工序和技艺,在相同的施工环境中重复机械套用,无法在保证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总结经验,集思广益,举一反三,无法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改良施工工序工艺。思想落后,不能顺应信息时代,无法积极运用创新的思维思考,缺乏学习和竞争意识,未与社会上先进的施工单位、院校、科研企业进行交流学习,不能深入参与尖端建筑市场的竞争行业中。
2 解决对策
2.1 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力度
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落实农村供水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规范标准,优化细化行业准则,加大查处力度,监管延伸到项目建设末梢,明确县级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供水管理职责[3]。加强招投标规范化管理,多措并举强化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评标机构等企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联合多部门建立“黑名单”制,定期公示违法违规单位,视违法违规程度限制从事范围或直接吊销资质,形成有效威慑。同时,提升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及时检查项目各参建方学习培训落实情况,全方位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充分做好项目立项前的调研工作,增强当地群众的参与度,倾听当地群众心声,采纳群众合理、有效的意见建议,从而杜绝群众反应不好用、不能用的问题发生。
2.2 提高项目业主单位的综合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教育转变“唯利主义”思想,始终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保持高要求高标准严管理,强化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制度的学习,在保障质量、进度、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降低投资成本,招揽实力雄厚、施工工序工艺和机械设备先进、创新理念超前、经验丰富的建设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利国惠民工程。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操作、质量安全隐患等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发生的事故追责问责,严肃处理,从源头上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高质量建设。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开展竣工验收和审计结(决)算,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全面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
2.3 提高施工单位技术施工管理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促进质量控制效率提升,在平台创建过程中,及时转变施工管理方向,做到长期更进和稳定创新发展[4]。根据项目的特殊性和关节施工环节,结合施工环境、技术设备,及时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操作水平的专业化培训,加强日常学习考核,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基础水平;建立奖惩机制,促进施工人员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提高自觉学习能力;积极接轨国内外市场,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发展方向,向技术先进、创新理念超前的企事业单位学习,进一步完善改进提高自身的建设管理水平。
2.4 加强创新性人才培养
施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支撑,人才是工程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的总抓手,施工企业必须注重人才培养和挖掘,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须按照施工相关要求,招聘一批施工经验丰富、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定期开展培训,及时巩固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拓展创新思维,间接的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构建创新平台,鼓励职员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职工作,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尝试新工艺、新方法、新措施,始终对创新给予包容,对创新成功的给予奖励和推广。
2.5 强化教育培训
各参建单位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大既定教育培训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开展系统化教育培训,加强常态化继续教育频率。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对建造师、“五大员”开展巩固提升教育,对学历和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等开展行业基础教育。注重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通过播放警示片、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让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时刻保持警醒。
2.6 明确责任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
全面掌控现场的进度、质量和安全潜在风险因子,能够有效降低规避绝大多数风险隐患。严格落实施工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签订目标责任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通过明确的奖惩制度,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风险意识,激励努力用心工作员工的积极性,形成有力于项目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
3 发展重心
3.1 加强基础底数排查
以县为单元,以单个独立完整的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为对象,全面开展农村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情况和底数摸排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台账,主要包括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的数量、水源水质、分布、服务保障范围、运行管理情况、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建设等情况,为后续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3.2 加强水源建设和保护
做好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是防止已建饮水工程水源再度污染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建立由环保部门牵头,镇、村具体负责,水务部门监管,受益群众监督的水源保护机制[5];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依托引、调水工程、小型水库工程等,通过供水管网延伸、并网改造、智慧化改造、配套水厂污水厂以及调蓄水池建设,加大水源置换力度,提高供水工程调蓄能力,进一步优化供水模式,提升水源保障程度和供水保障能力。
3.3 实施农村供水设施升级改造
3.3.1完善农村供水保障规划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底数摸排情况,结合当地供水实际,进一步完善补充本地区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细化实化目标任务,分期分年度计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加强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聘请资深专家指导,系统论证取水口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扎实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
3.3.2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因地制宜,按照“谋划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合并建设一批中型供水工程、规范提升一批小型工程、提升改造一批老旧工程和饮水管网”的模式,不断提高供水工程规模化和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尽可能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同时采取多水源供水方式,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障率。
3.3.3维修养护供水设施设备
严格落实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要求供水单位根据工程建设标准、老化程度和底数摸排情况,结合实际,制定月度、季度、年度维修养护计划,及时对农村供水设施开展维修养护。特别是要加强对管网漏损率高、冬季管网易冻损农村供水工程与管网的维系养护,做到“应修尽修”。
3.4 加强水质检测
推进水质检测中心规模化建设和水厂水质化验室常态化监测工作,健全完善监测制度,加强监测人员培训,促进正常运行[6]。根据水源地水质情况,明确水质常规监测项目和特定项目,规定监测频次和监测方式,增设必要的有毒物质去除设备[7]。积极依托合法、具有相应资质的水质监测和检验机构,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水质周期性监督性检测。坚持问题导向,对水质检测中心和水厂水质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与科研机构、高校、社会优质企业战略联合机制,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力量,对农村供水保障工作进行向纵向深技术帮扶。
3.5 推进自动化监控和信息化建设
按照精准控制、职能调配、自动预警等要求,建立主要技术参数监控监测平台,全面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量、水质、水压、漏损等关键技术参数的实时监控,做到定期维护建修。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发全面感知、实时传输、数据分析和智慧应用系统,结合水文气象预警预测信息和水量供需能力分析,增强预报、预警、预言、预案能力。
3.6 对重点地区予以重点支持
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良好运营需引入社会资本,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各自优势,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互补性合作[8]。在中小型水库等水源工程规划、中央和省市县三级财政预算投资安排、社会金融机构融资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重点地区加大支持力度。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补助资金,力争将农村供水工程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
3.7 强化工程管理管护
3.7.1创新工程管护体制机制
大力推动区域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统一管理。全面铺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控制、专业化运行。中小型集中和单村供水工程,鼓励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探索推行专业化和社会化管理。推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维护费用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常发挥效益,保证基层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9]。
3.7.2强化水费收缴
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收缴机制,逐步配套完善计量设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收缴方式和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降低收费成本。宣传引导群众自觉足额缴纳水费,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收费,保障工程良性运行。
3.7.3健全应急供水机制
以县、乡镇为建设单元,建立健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应急供水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储备、更换应急救援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必要时釆取拉水送水等措施,保障应急状态下农村居民基本饮用水安全。
4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个涉及行业、人员众多的系统性复杂水利工程,服务终端为矛盾和需求多元化的村落和广大农村群众,目前虽然梳理总结了一些问题和解决对策,但较为宏观,不够全面细致深入。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从项目的启动建设到完工验收,提出新时期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从强化检测监查力度、延伸监管触角、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数字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下功夫,多管齐下协同增效。总而言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形成合力,靶向发力,针对出现的问题精准“治疗”,坚决杜绝“木桶效应”的发生,切实打破现有发展桎梏,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更好更快更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