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筑底:让生态文明扎根校园
——大连市西岗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2023-04-07张永春

辽宁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大连市垃圾分类

张永春

(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局长)

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相关要求,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通过整体规划推进、完善课程建设、加强宣传引导等途径,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垃圾分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促进了全区中小学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高水平普及,提高了师生的环保意识。

一、优化课程实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效能

(一)将生态环保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

西岗区教育局充分发挥国家课程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课程特点,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垃圾分类教育资源,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垃圾分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在文科类学科中渗透生态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意义,倡导节能减排、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中小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在理科类学科中创设问题情境,渗透生态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原理与方法,普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知识。各学校有效使用《人与自然》《魅力辽宁》《滨城大连》等地方课教材,将绿色环保教育目标与地方课程授课目标有机整合,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二)完善垃圾分类区本课程体系

西岗区教育局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大连市垃圾分类读本》《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大连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完善一至九年级垃圾分类区本课程体系,制定垃圾分类课程标准,实施专门课程,从认识垃圾分类到资源循环使用,从养成分类习惯到深植绿色环保理念,螺旋式提升学生垃圾分类、劳动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发生态环保教育校本课程

西岗区各学校依据《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开发、完善环保教育校本课程。西岗区红岩小学以“七彩树生态课程”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构建动态灵活的生态化课程。该校以国家课程为底色课程,以活动性、拓展性的地方课程和个性化、探究性的校本课程为亮色课程,把建设生态校园和环境友好行动与课程联系起来,开发出“我们的生态足迹”校本课程。西岗区八一小学自主编写《“小五星”环保行》环保教材,教材以体现军营“小五星”文化品牌的“晓晓”和“星星”作为主人公,通过各种互动式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环保知识,指导学生的环保行为。教材设定了固定栏目,有展示学生作品的“作品秀”,有丰富学生认知的“超链接”,有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环保行”,还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思辨台”,图文并茂,编排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受学生欢迎。区域多所学校环保教育校本课程在大连市中小学环境教育优秀校本课评选活动中获奖。

(四)开发生态环保教育特色课程

在“十个一”课程活动常态化开展的基础上,各学校积极设计儿童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课程,如西岗区石道街小学的分类童谣课程、西岗区红岩小学的科学探索课程、大连市实验小学的生态研学课程、西岗区五四路小学的每月一事课程、西岗区大同小学的绿色环保课程等。同时,全区注重总结宣传,充分发挥试点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一年来,在“学习强国”《大连日报》等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20余次,向区、市平台报送典型案例68个,真正让学校成为社会流动的生态环保宣传站,让生态环保理念入脑入心。

二、深化活动育人,夯实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础

西岗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题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一)宣传类活动

西岗区利用校内外“线上+线下”宣传平台进行教育传播。各学校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植树节开展全校性主题教育,如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张贴宣传标语等;利用学校“知校”平台、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宣传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大连市第二十六中学通过学校“知校”平台的“仁乐之声”“课程广场”“校园论坛”等多个栏目,上传音频文件和文章,进行环保理念宣传,包括环保教育讲话、环保小贴士的推广等;西岗区五四路小学的“每月一事”之三月环保教育主题,通过升旗仪式宣传发动,开展关于环保的名言、古诗、成语、谚语等阅读活动,达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目的。

(二)竞赛类活动

西岗区各学校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为契机,开展环境知识竞赛、环保征文比赛、环保演讲比赛、创意设计比赛,以及环保绘画、书法、摄影竞赛等,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学校积极参加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环保局等单位组织的少年儿童生态环境四联漫画大赛、大连市儿童环保舞台剧展演、大连市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其中,西岗区新石路小学的舞台剧《保护碧水蓝天,再现鸟语花香》、西岗区红岩小学的舞台剧《我的海豹湾之旅》分别荣获市儿童环保舞台剧展演一、二等奖,西岗区东关小学、西岗区大同小学等多所学校在市小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中获奖。

(三)体验类活动

西岗区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学做生态肥料、种植植物、养护动物,在参与式体验中习得循环发展的知识。各学校还通过发出倡议书的形式,号召多植一棵树、节省一粒粮、少扔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等行为,促进绿色环保生活习惯的养成。西岗区五四路小学号召三至六年级各班成立“护绿小队”或“公益小队”,在校园内开展捡垃圾、拾落叶、擦护栏等行动;号召一二年级开展“认绿”活动,认领校园里的树木,以“友谊、成长、爱心、心愿、祝福”为树木命名,贴小标签,定期浇水。大连市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目睹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的过程,了解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成电能的高科技应用,强化了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展示类活动

西岗区在中小学开展的“双我”自主实践体验已经成为学生假期活动的常态。在“我研究,我创新”活动中,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安排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内容,让学生围绕节能低碳、循环经济、环境污染、学科知识等主题开展行动研究,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探究生态文明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学生的垃圾分类技能,推动学校、家庭、社区进行互动实践,扩大宣传教育范围。在“我环保,我养德”活动中,以维护祖国青山绿水为主题,区域中小学利用假期在垃圾分类、节能低碳、环境污染等领域开展主题学习,强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庭中、社会中做环保小卫士,形成保护生态、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的良好行为。各学校还开展环保行动成果分享主题班会、变废为宝成果展、垃圾分类我先行等活动,激励学生在生态文明活动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实践类活动

西岗区各学校均成立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发放环保宣传手册和环保购物袋、宣讲环保小知识等形式,美化市容环境的同时,也增强了全民环保意识。西岗区石道街小学的亲子义工班已经走过了十四个年头,每月都进行几项常年开展的固定义工活动,包括清理公交车车厢卫生、清理社区楼道野广告、清理社区花坛野草、徒步环保行、学校周边“护苗行动”等各类志愿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爱祖国、爱家乡的信念。近年来,西岗区八一小学的“小五星”亲子义工队在市慈善总会与八一路街道河园社区的支持下,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达50余次,参加人数近2000人,已经成为区域志愿服务的品牌。

三、普及垃圾分类,拓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外延

西岗区教育系统加强统筹管理,通过强化机制建设、深化课程实施、优化家校协同等方式,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一)强化机制建设,压实主体责任

一是确定工作目标。制定2022年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在延续5个百分百目标的基础上(即学校覆盖100%、知识普及100%、纳入课程100%、走进课堂100%、实践活动100%),强化垃圾分类管理标准化、责任网格化、课程特色化、家校协同化的“四化”要求。各学校制定“一校一案”,目标导向,扎实、全面、立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层层落实责任。深入推进“三组两团”管理模式,组建四级责任体系,即区域统筹推进、校长带头落实、班主任指导引领、学生内化行动,确保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三是强化督导评价。优化区教育系统垃圾分类评价标准,出台包括工作机制、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分类管理、分类成效、运行台账、社会监督和一票否决共8大项、21小项、33个细节指标的评价标准。建立学校月度自查、教育局定期督查、市区相关业务部门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以督导评估促工作落实。

(二)优化家校协同,做实垃圾分类

一是亲子“云端”知识普及活动。通过专家设计和学校自主研发的方式,制作垃圾分类知识小游戏,借助智慧教育云、微信小程序等平台,进行亲子“云端”游戏,寓教于乐;同时,通过垃圾分类微课、家长讲堂、家长会等方式,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二是人人争当家庭小督导员。建立家庭小督导员队伍,调动每名学生学以致用。学校定期通过平台分享、升旗展示、游戏竞赛等方式,营造人人争当优秀垃圾分类家庭小督导员的良好氛围。

三是开展“垃圾分类我当家”主题活动。与劳动教育学段目标相融合,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垃圾分类我当家”主题教育活动,明确亲子的职责与任务,以区域研发的劳动手册为蓝本,用视频、日记、表格等形式记录亲子一起做家务、垃圾正确分类投放的过程。

四、实行绿色规划,丰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特色和内涵

在校园建设和改造中,结合区域的经济、资源、气候、环境及文化等特点,着力优化校园内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各类公共绿地和绿植搭配,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清洁化水平。建立健全校园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引入信息科技先进技术,加快智慧化校园建设与升级。

(一)精心打造,树“五好”品牌

西岗区各学校重视环境的育人功能,精心营造艺术氛围,使师生沉浸于一种和谐、温暖、愉悦的氛围之中。区域成立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技术支持服务中心,采用讲座和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区域校本化的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研究。基层学校也成立了由师生、家长参与的校园环境艺术化研究团队,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创建富有特色、师生喜爱的校园环境文化。区域开展的“西岗区校园文化景观”评选,进一步推进了区域校园环境艺术化发展进程,营造了绿色生活氛围。每年扎实地开展校舍加固改造工程,建设“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学得好、玩得好”的西岗“五好”教育品牌。翻新后的大连市实验小学,构建了“五厅五馆五中心一庭院”的建筑格局,其中,“五厅”即排练厅、报告厅、展览厅、演播厅、阅览厅;“五馆”即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科学探究馆、美术馆、公民教育馆;“五中心”即教师交流中心、教学展示中心、健康教育中心、实验项目管理中心、信息中心;“一庭院”即生态园。学校还配备微机室、科学实验室、合唱室、多媒体语音室、比特实验室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设施。西岗区香炉礁第二小学秉承“和合”文化的办学理念,创设学校特有的八大景观,包括幸福教科书、无声的语言、海报广廊、温馨的外语角、微笑的力量、叶子缤纷、时代偶像、艺术大厅,用春风细雨般的校园文化滋润着师生的心田。

(二)开辟种植,亲近大自然

近年来,西岗区各学校结合实际,组织师生开辟开心农场、种植基地、生态园地等,使学生在菜园里认识了土豆、菜苗等作物,不仅让“春种秋收”的小菜园成了一本学生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活教材”,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乐趣、收获了成长,用行动守护绿色环境。大连市西岗中学将操场围墙边空余土地进行了整修、填土,创建了“劳趣生态园”,并分配给各个班级,实施班级管理责任制,每个班级成立了生态园管理小组。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学习理论知识与种植技术,在生态园地得以实践,从修整土地到育种、育苗、移栽、养护,全部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学生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收获了快乐。西岗区景润小学开辟了“谷雨种植园”,谷雨时节开启种植的序幕。学校对种植园采取承包责任制,全校各班级各自认领一块区域,全部由学生自己打理,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种植和收获的乐趣。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引下松土、播种,在平日的管理中精心照料,在收获的季节共同品尝着劳动成果。

五、创建绿色学校,引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再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在区域各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辽宁省绿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和市教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大连市绿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要求,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扎实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认定工作。成立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主管局长为副组长,基础教育科、行政计划科、区招生办公室(校建)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强化分析研判,科学制定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合理安排创建进度,多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

西岗区各学校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分项落实创建责任,结合学校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开展定位科学、务实高效、特色鲜明的绿色校园创建工作。在教育局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绿色规划管理、建设绿色环保校园、培育绿色校园文化”四方面的创建要求,切实加强资金投入,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扎实开展一系列创建工作。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自主申报的学校中,对照《辽宁省绿色学校创建评价标准(各类学校)》,在学校自查自评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查阅学校自评报告、下校抽查、综合评分的方式,在先后两批认定工作中共评选出23所绿色学校创建达标单位。全区绿色学校认定的学校占比达到72%,超过教育部《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中规定的60%以上的学校要达到绿色学校创建标准。随着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各学校厚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蔚然成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指导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的行动指南,进一步推动学校环保教育事业的发展,让生态理念、生态文化在校园内生根、开花、结果,让绿色理念滋润校园的每一寸土地,让绿色理念扎根于师生心中,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大连市垃圾分类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