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影响与对策研究
2023-04-07符蕴芳陈永肖杨争艳祁瑞丽
符蕴芳,陈永肖,杨争艳,祁瑞丽
(石家庄学院 未来信息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人工智能、纳米科学、基因工程)之一,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1]人工智能技术由于能够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因此引起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将人工智能研究作为重要战略以提升国家竞争力。我国同样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务院于2017年7月8日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步伐。[2]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3]。河北省人民政府也制订了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并于2018年2月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和《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地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并广泛应用在模式识别、语音识别、深度学习、无人驾驶、P2P网络、商业营销和图像识别系统中。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使各行各业的生产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但与此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导致就业岗位机制与需求造成了破坏,从而影响到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不断攀升和人才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本文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进行了网上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来分析人工智能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影响并寻求对策研究。
一、人工智能时代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岗位数量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地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并使各行各业的生产结构发生变化。很多岗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多种形式取代人的工作,简单、重复性高的体力劳动、高危行业和服务业较早实现“机器换人”。并且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较少,受到了很多企业的青睐。因此,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势必会进一步抑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导致失业率增加。据河北省教育部门统计,2020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40.9万,2021年更是突破了44.23万的大关,2022年预计52.81万。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步上升,但是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却极其有限,已经无法满足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二)毕业生个人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逐渐由操作型向加工型领域延伸,极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高校毕业生由于在创新能力与应用实践上的欠缺,势必削弱了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向社会企业的人才市场需求跟进,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达不到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自然加大。与此同时,若高校毕业生无法跟上时代并取得进步,那么今后必然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淘汰。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让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工作和体力工作,付出少、回报高的人工智能只会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5]
(三)就业定位不合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
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发展与不断进步,已经逐步地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由于很多高校毕业生对社会实际发展状况不够了解或不够深入,导致就业定位不够合理,即对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等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很多高校毕业生过于追求薪资待遇高的一线城市工作岗位,忽视了或许能胜任的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就业岗位,这种没有准备充分的就业规划有可能会让高校毕业生多走弯路,甚至影响他们的长期发展。
(四)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不通畅
对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是最主要的就业消息渠道,但是从海量大数据中及时获取跟自己有关的招聘信息并不容易。因此,当前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也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企事业对人才规格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习能力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技术在革新。人工智能时代对于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习能力决定了毕业生的可持续成长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对于紧跟时代脉搏的企业来说,企业员工较强的学习能力能促进企业更加快速的发展,且企业本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自身内部员工学习能力。[6]因此,高校毕业生要时刻关注市场发展变化,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实现个人的可持续性成长。
(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承载着推进国家自主创新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使命。由于人工智能时代出现部分工作“以机代工”,急需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远大理想,具备良好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拥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等宝贵品质,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方式在日益复杂、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中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时代只注重个人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的人才已逐渐被市场淘汰。因此,努力提升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更好地迎合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另外,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员工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无疑增加了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和跨区域合作的可能性。因此,团队协作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尤为重要。
(四)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个人应具备的知识水平、道德素养等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等。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综合素质对高校毕业生很重要,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为迫切。对企业来说,企业间的竞争焦点集中在人才竞争,也就是说拥有一流的高素质人才,意味着拥有一流的发展趋势,它间接反映了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校毕业生在人工智能时代不仅要终身学习新知识,还要加强各方面的综合素养,跟踪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就业目标。
三、人工智能时代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既有替代作用又有创造效应,因此,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人工智能时代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了社会的经济生产力。虽然人工智能在简单、高危和机械重复等岗位上实现了“以机代工”,但是仍然会创造出更多的与人工智能相关且更契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由于起步较晚且前期积累不足,导致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面临人才供给不足的窘境。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版》数据统计,预计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内人才缺口达30万,并且在特定技术方向和岗位上出现供需比例失衡的现象。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人工智能时代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不断融合,人工智能对高校毕业生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使相应行业出现部分岗位“以机代工”现象,且工作方式形成了生产效率较高的人工智能模式,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大幅缩水。据统计,2020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为40.9 141万人,2021年为44.226万人,2022年预计达52.8 106万人。逐年上升的毕业生人数,有限的就业岗位,使高校毕业生更加难以就业。这种现象同时也反映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高校毕业生或高校来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为人处世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降低人工智能的替代范围,使毕业生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的就业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人工智能时代下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毕业生在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挑战下,不仅要正面应对人工智能,而且还需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找到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以下分别从高校方面、企业方面和毕业生个人方面进行阐述。
(一)推动高校教学改革,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高校在传授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时俱进的专业方向课程、与就业市场接轨的实践课程训练时,让学生能够清醒地正确认识自我,并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及时调整职业规划,制定出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来实施。然而,综合素质能力是人工智能时代各企事业的人才规格之一,高校除了上述各方面的知识传授外,职场情商、道德素养、职场的应变能力和价值观等也将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如何根据真实的案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并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高校需努力的方向之一。除此之外,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同等重要,也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场心理健康进行正确引导。[7]应用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之一。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应用能力时,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课程改革。目前很多高校在课程理论授课时,此课程对应的实践课也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但是引进先进专业知识与落地实践项目来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仍是高校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第二,实践平台的构建。为了让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实践平台的构建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前沿技术,只有配备更好的实践平台才能让大学生通过实践机会提升应用能力。
(二)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目前,教育部加大了校企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力度,内容包含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师资培训、新工科、新医科与新农科等,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协助高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促进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办学。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是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人工智能环境下,面对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高要求,如果高校毕业生无法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那么迟早会被人工智能机器所替代。因此,在培养高校大学生时,校企合作可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出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使高校大学生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最终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还需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高质实用培训。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涉及一些实践课程,企业应协助高校对实践课程制定实践培训计划,并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实用培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第二,鼓励科技创新。由于人工智能时代在简单、高危和机械重复等岗位出现部分工作“以机代工”,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鼓励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使他们具有紧迫感和强烈的责任感。
(三)重视学生职业规划,加强学生终身学习理念
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降低人工智能的替代范围,使毕业生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的就业,高校大学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做好职业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目的在于对毕业生进行专业的指导,让毕业生学习到就业知识的同时,明确自身的特点进而从容应对就业问题。大学生如何将自身专业与就业规划相结合,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出长期与短期的就业生涯方案是今后能够更好的就业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第二,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人工智能技术在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在关注人才市场变化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在学习专业知识并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变化。
五、结论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带来替代作用和创造效应,导致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窘境。因此,只有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等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才能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首先,政府应积极引导,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创造岗位时,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其次,学校通过推动教学改革,重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接着,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最后,高校大学生要重视职业规划,加强学生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最终解决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