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到“国际”之道与术
2023-04-06韩淑芹
內容摘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具有特色地域性、文化性的乡土语言翻译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大多为零散化、碎片化的研究。周领顺教授的专著《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从“乡土语言”的术语定义出发,基于自创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系统化地论述了汉语乡土语言英译与研究的“道”与“术”,明确文本研究、译者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三维立体化译研之“道”,指出宏观原则、中观视角、微观策略与方法的三阶层级化译研之“术”,为乡土语言翻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框架与研究路径。
关键词:《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译者行为批评;“道”与“术”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项目:算法时代的翻译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22WY0403)
作者简介:韩淑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翻译实践史、翻译教育研究。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周领顺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批评研究”,首次将“乡土语言”作为译学研究的一个学术术语。所谓乡土语言指“一切具有地方特征、口口相传、通俗精炼、并流传于民间的语言表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周领顺,《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21),乡土语言的地方性及文化性特征使其翻译研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兼具“内部拓展”与“对外传播”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乡土语言的翻译作为乡土文学的跨语际重构,有助于乡土文学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乡土语言的翻译是译介传播中国特色地域文化的应有之义,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鉴于此,乡土语言的翻译是中华地域文化从乡土走向国际的重要手段,“将那些带有地方风味的表达方式努力移植过去,由此给目标语读者一种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感觉”(张旭 95)。
一、三维立体化的乡土语言英译与研究之道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译者行为批评研究作为一种开放的研究话题领域,以乡土语言的翻译及其批评为主线,构建了三维立体的研究框架体系,涵盖研究的三个维度、三种路径及三类方法。三个维度包括文本研究、译者研究和应用研究,融翻译学、社会学、翻译与批评实践的相关研究为一体,从文本到人本再到文本人本相结合;三种路径包括历时性纵向考察、共时性横向考察、基于纵横向考察的规律总结与评价模式构建,形成从具体案例分析到普遍规律概括再到科学模式构建的研究路径;三类方法涉及基于译者行为痕迹的文本细读法、追踪译者行为痕迹的田野调查法、综合内部文本和译者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的综合对比分析法,上述三种方法分别围绕静态文本分析、动态译者轨迹、内外部描写与预测研究,共同构成动静结合、内外互补、溯源与前瞻相结合的译者行为批评研究立体化网络。既为汉语乡土语言英译构筑了系统化研究路径,也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研究借鉴。
研究框架中的核心关键词“ 译者行为” 指“ 社会视域下译者的语言性翻译行为、社会性翻译行为和社会化非译行为的总和”(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关键词集释—代专栏导言》 52)。译者行为批评提出翻译批评聚焦“ 求真度”“ 务实度” 及“ 译者行为合理度” 三要素,“‘ 求真 是指译者为实现务实目标而全部或部分求取原文语言所负载意义真相的行为;‘ 务实 是指译者在对原文语言所负载的意义全部或部分求真的基础上为满足务实性需要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76)。面向原文的“ 求真” 和面向社会/ 读者的“ 务实” 构成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的两端,译者基于文本类型及翻译目的差异,致力于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依据译者行为“ 合理度” 决定最佳译法。“ 乡土语言” 作为对熟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俚语、成语、格言、俗语和方言等文化特色词语的统合,所涵盖的语言语体风格、文化负载信息本身具有层次性特征,求真务实连续统的渐进性特征为分层化的乡土语言土味风格再现及特色信息译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读视域。书中以自建的“ 葛浩文乡土语言翻译语料库” 为考察工具,将“ 求真度”“ 务实度” 分别表述为“ 求真”“ 半求真”“ 半求真半务实”“ 半务实”“ 务实” 等不同的阶段性称谓(《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184),可有效诠释不同层级乡土语言的翻译取舍。不同语体层次、文化负载差异化的乡土语言可以对应“ 求真务实连续统” 的不同阶段,见下图1 所示:
以莫言小说《丰乳肥臀》中的一段含有不同类别乡土语言的中英文为例:
原文:①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成语】②此处不养爷,必有养爷处。【俗语】③好马不吃回头草。【谚语】④饿死不低头,冻死迎风立。【俚语】⑤不蒸( 争) 馒头争口气。【民间歇后语】⑥咱们人穷志不穷。【谚语】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格言】(莫言 513)
译文:①When a true man says hes setting out, a team of four horses cant hold him back. ②If theres no place for me here, therell be one somewhere. ③A good horse doesnt turn and eat the grass its trampled on. ④I do not lower my head even if I die from hunger; I stand tall before the wind as I die from the cold. ⑤Ill fight over a good showing, but not over bread. ⑥We may lack food, but we dont lack will. ⑦Everyone has to die sometime, and we must leave a name for history. (Mo 386)
①为成语,译者半求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强调语言的分量之重,但对于目标语读者而言“马如何追言”?译者增译hes setting out,改原文之意为“四匹马也无法阻止他出发”。②为俗语,译者半务实将“爷”这一特殊的江湖俗语简化为自称的me,虽不影响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但弱化了原文作者所欲表达的胜人一筹的江湖气派。③⑥均为谚语,译者半求真半务实,将原文的名词“回头草”译为动词turn并增译定语从句its trampled on,意为“回头吃踩过的草”;将原文的泛称“人”译为we,“穷”译为lack food。④为俚语,译者求原文之真,最大限度地使得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⑤为歇后语,译者重务实,原文的“气”“馒头”特有文化负载词被意译为西方读者所熟悉的showing、bread,原文中“蒸/争”谐音梗被删除,意译为fight。译者保留了原文的功能却弱化了原文的文化内容。⑦为源于古诗词的格言,译者半求真半务实,前半句重求真;而后半句采用隐喻修辞“丹心”“汗青”分别指代“为国尽忠之人”“历史典籍、史册”,英译中leave a name for history(史上留名)以务实实现功能趋同。不同语体层级乡土语言的英译“求真”抑或“务实”取向,如周领顺所言,“主要取决于文化信息在原文的浓淡或语境的虚实”(《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 68)。上述连续统及位于连续统之上的不同阶段,有助于基于文化信息浓淡、文化语境虚实程度解读译者行为取向,从而为具有区域特色、文化特征、语言特性的文本信息翻译提供借镜。
二、三阶层级化的乡土语言英译与研究之术
上述三维立体的研究框架体系勾勒出中国特色乡土语言英译与研究的形而上之“道”,继而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级提出形而下之“术”作为具体的实施方法。
2.1 意义-功能-风格的宏观原则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首次提出乡土语言“意义-功能-风格”的翻译与评价原则,即意义求真、功能求效、风格求美。从意义维度,译者“追求的是原文意义之真,评价的标准是‘准不准”(周领顺,《汉语乡土语言英譯行为批评研究》 309);从功能维度,译者“追求的是译文之用,评价的标准是‘好不好”(309);从风格维度,译者追求的是适度风格再现,以作者行为目的为旨归,凸显作者乡土语言风格的着意之处。重静态文本之意与动态语境之效的文本研究与重作者-译者风格再现的人本研究相结合,突破传统文本研究思路的桎梏,强调乡土语言翻译和评价的“+”原则,即“意义+语境”“信息+风格”“静态+动态”“文本+人本”“内部+外部”的翻译及评价原则。
2.2 求什么“ 真”- 务什么“ 实” 的中观视角
“ 求真务实” 是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核心关键词,译者行为批评“ 是集中于意志体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199)。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究竟如何实现求真务实?所求之“ 真”“ 表现在文字表层意义之下的深层意义的挖掘和传递”,所务之“ 实” 是“ 落实在原文真意在目标语读者中所应有的、相应的反应上”(201),兼顾原文意义及读者需求,结合语言性与社会性,在两者的相互制衡下求得原文译文之间的平衡。然而,“ 求真” 与“ 务实” 是不同层次的译者行为目标,“ 求真为本,务实为用” 说明“ 真” 为基本目标,“ 实/ 用” 为更高层次目标,二者之间呈现一种渐进关系。该视角改变以往翻译研究原文中心- 译文中心、可译- 不可译、归化- 异化的二元对立思维,基于译者行为痕迹,在渐变的连续统范围内衡量、诠释、评估译者行为及译文质量。
2.3 直译- 意译- 厚译的微观策略与方法
“ 求真务实” 的语言和社会指向,借由译者行为最终体现在具体译文之中,该书第四章“ 策略与方法” 分析了葛浩文英译汉语乡土语言翻译实践的具体实例、指出葛译通过直译、直译加意译、舍弃原文字面意义和形象的意译、换种说法以求功能相当、二度创作或再创作以达到原文译文深层意义的功能相当,实现有效交际的目的;继而通过葛浩文与蓝诗玲英译乡土语言的对比分析,指出葛译主要采取异化而直译的做法,忠实优先、变通为辅再现原作风格,而蓝译则倾向于归化策略及意译为主,倾向于淡化原文语言的“ 土味”“ 俗味”,以“ 忠实性再创造” 提高译文可读性以满足读者期待。除却直译、意译之外汉语乡土语言的英译应如何变通、如何再创造? “ 厚译”(thicktranslation)“ 以评注或附注的方式力图把译文置于身后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中”(Appiah808),契合乡土语言的地域性语言文化背景特征,提供了以评注、附注等方式增添原文所没有的厚重信息的方法。周领顺教授在书中创新性地将“ 厚译” 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上指文本的厚薄,在翻译实践中表现为“ 超厚”“ 较厚”“ 厚” 到“ 薄”“ 较薄”“ 超薄”的不同阶段所构成的连续统,探讨译文“ 厚” 之度;狭义上则聚焦“ 厚” 之法,以“ 注释”为例阐释解释性注释、指示性注释、对比性注释、发现性注释、批判性注释五种“ 增译”或“ 加注” 的具体方法。从译者视角而言,“ 采取‘ 厚译 策略的译者大多是学者译者,具有广博的与文本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知识储备,他们的‘ 主业 通常并非翻译,而是其它领域的研究学者”(徐敏慧 69),“ 厚译” 者已经超越译者身份,兼具“ 译者”+“ 学者”的双重身份。从翻译行为本身而言,“ 厚译” 何时“ 厚”、“ 厚” 什么、如何“ 厚” 的描写性分析及规定性研究,为英译汉语乡土语言提供了一个可资参照的工具,也为探讨乡土语言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待深入的视域。
周领顺教授在全球化背景下聚焦区域性、本土化的“ 乡土语言翻译”,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通过自建语料库为检索工具,首次明确界定了“ 乡土语言” 这一术语,首次对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进行了具体翔实、分层对比的描写性翻译批评研究,首次将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系统化应用于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研究。这部首创型的汉语乡土语言翻译研究专著,提供了形而上的乡土语言译研之“道”,也指出了此类翻译及研究的原则、视角、策略与方法,“道”“术”结合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系统框架和具体路径。尤为重要的是乡土语言的翻译和研究“是中国向世界诠释语言民族性、拓展语言世界性的关键路径”(孙美娟 A12),是多样化呈现中国叙事、多维度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引用文献【Works Cited】
Appiah, K. A. “Thick Translation.” Callaloo 16.4 (1993): 808-819.
Mo, Yan. Big Breasts & Wide Hips. Trans. Howard Goldblatt. New York: Arcade Publishing, 2004.
莫言:《丰乳肥臀》。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 Big Breasts & Wide Hips. Beijing: The Writers Publishing House, 2012.]
孙美娟:提升乡土语言翻译研究新境界。《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9-28:A12。
[Sun, Meijuan. “A New Domain for Studying Folk Language Translation.” China Social Science Newspaper 2022-09-28: A12.]
徐敏慧:“厚譯”:理论渊源及实践意义。《翻译季刊》73(2014):58-72。
[Xu, Minhui. “The Theory of Practice of Thick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Quarterly 73 (2014): 58-72.]
张旭:表演性文本之翻译——以黎翠珍英译《原野》第二幕为例。《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第一辑)》1(2015):87-110。
[Zhang, Xu. “Translating Performative Texts—With Examples from Scene 2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Yuanye by Jane Lai.” Asia Pacific Interdisciplinary Translation Studies 1 (2015): 87-110.]
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Zhou, Lingshu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ranslator Behavior Criticis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4.]
——:译者行为批评关键词集释—代专栏导言。《语言教育》1(2020):51-53、59。
[---. “ Key Terms of Translator Behavior Criticism.” Language Education 1 (2020): 51-53, 59.]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 A TBC Approach 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lk Language.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22.]
责任编辑:胡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