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2023-04-06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变量金融检验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8)

资本是社会生产的核心要素,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形成进程中,金融部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资金存储转换效率,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增长[1]。Tobin[2]提出了将货币作为金融因素引入经济增长范畴,它能够影响居民的事实和形式上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其消费或存储的行为动机,最终影响经济增长。Goldsmith[3]认为经济增长与金融增长是相对同步进行的。但金融发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城乡二元特征:农村经营主体、组织和业态与城市有巨大差距。我国正规金融的组织、服务产品和业态都是基于城市大生产的需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正规金融在促进城市大生产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其在条件迥异的农业农村环境中的效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检验的。

1 文献回顾

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一直居主流地位。King 和Levine[4]运用80 个国家1960~1989 年间的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证明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金融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包括良好的制度、宏观经济稳定、财富及收入分配状况、解决既得利益集团及腐败问题、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处于“平衡”发展水平。Loayza 和Ranciere[5]通过对75 个国家1960~2000 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如果不具备合理的制度前提,则金融可能会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而只有具备合理的制度前提,金融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许多研究关注到了中国经济和金融的“二元结构”特征。张杰[6]认为中国金融的“二元结构”主要表现在工业化过程中各自的结构和功能上。林毅夫等[7]指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为配合重工业优先战略实施,我国建立起了“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内生于这一战略的金融,从功能上讲实际上成了政府财政的一部分。林毅夫[8]认为,1983年“拨款改为贷款”的财政体制改革以来,金融市场成为补贴国有企业的主渠道,金融体系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章奇[9]认为国有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规模撤出农村,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农民融资需求无法满足,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非正规金融发展受到政府限制,始终处于“黑市”状态的局面[6]。温涛[10]针对1952~2003 年的研究揭示,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比率、经济证券化比率的提高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负面效应;二元金融制度实践表现为以农村金融抑制为代价来达到城市金融深化的目的,这与工业化过程中国家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经济资源和经济剩余的制度性控制、大规模动员与过度调动是一致的。

3 模型设定与数据采集

3.1 模型设定

以总生产函数作为分析框架,并引入“金融发展”作为“投入”要素(该做法可参阅Feder[11]、Odedokun[12]等),构造反映金融发展与经济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

其中Y 代表总的经济产出,K 是总的资本投入,L 代表劳动力投入,F 代表金融发展水平。按照Parente 和Prescott[13]的做法,对劳动投入加一个容量限制Lˉ,得:

对方程(3)取全微分,就得到下式:

(4)式中,金融发展可以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几个方面来度量。金融业增加值可以衡量金融业的规模,本文用“金融业增加值/GDP”构造一个相对意义上的金融规模代理指标,记作FV。金融结构,表现为各种金融元素的比例关系,本文构造“股票市场市值/GDP”作为金融结构的代理指标,记作SV。金融效率,本文采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GDP”(记作BC)、“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GDP”(记作BD)作为金融效率的代理指标。中国金融发展水平表示为这四个变量的函数:

对(5)式取全微分,可以得到:

将(6)式带入(4)式,得:

整理后得:

在(8)式中分别利用β1代表资本的边际产出,β2代表金融增加值提高的边际产出,β3代表股票市值提高的边际产出,β4银行贷款提高的边际产出,β5银行存款提高的边际产出,再对两边同时除以m 则得到人均产出增长模型:

利用(9)式来考察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得到本研究的基本计量模型:

其中RI代表农民收入,β0代表常数项,u代表随机误差项。

这一计量模型中由于总资本的增长dK 通常难以获得,且各文献对资本存量K 估计的结果偏差也大。本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滞后变量FIt-n替代资本的增量dK,则(10)式转换为:

由于投资和金融发展相关变量对于收入水平的作用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因此,设定了如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3.2 变量和数据说明

被解释变量:农民收入(RI),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对数)。

解释变量:金融发展可以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几个方面来度量。金融业增加值可以衡量金融业的规模,本文用“金融业增加值/GDP”构造一个相对意义上的金融规模代理指标(记作FV)。金融结构,表现为各种金融元素的比例关系,本文构造“股票市场市值/GDP”作为金融结构的代理指标(记作SV)。金融效率,本文采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GDP”(记作BC)、“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GDP”(记作BD),作为金融效率的代理指标。资本K 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来度量,并对其取对数(记作FI)。变量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1978~2017年。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 计量经济分析

本研究涉及变量均为时间序列变量,为了避免模型出现伪回归的现象,需要先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序列平稳性,对于非平稳性的序列,要通过处理使之成为平稳时间序列。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能构成平稳的时间序列,即说明这些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将采用Johansen 提出的协整检验(JJ 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如果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我们将建立误差修正模型(VECM)来探讨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

4.1 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时间序列变量的伪回归问题,需要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变量的平稳性。ADF 检验发现RN、FV、SV、BC、BD均为非平稳变量。通过差分法处理上述非平稳变量,ΔRN、ΔFV、ΔSV、ΔBC、ΔBD分别表示对相关变量取一阶差分值。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处理后所有数据序列在1%或5%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的。

表2 单位根检验

4.2 协整检验

经过ADF 检验,模型中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接着,用Johansen 检验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并进一步确定相关变量之间的符号关系。通过单位根检验可知RN、SV 时间序列均含线性趋势项和常数项,相应地协整方程也应该包含趋势项和常数项[14]。而Johansen 协整检验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在检验之前,必须首先确定VAR模型的结构,经检验确定最优滞后期数为4。进一步检验该系统的协整秩为1。

4.3 VECM模型估计与分析

使用Johansen的MLE方法估计该系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并检验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根据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得到均衡向量如下:

则这五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方程如下:

方程(14)表明,在1978~2017年间,上述六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FA(金融业增加值/GDP)、BD(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GDP)与FI(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农民收入正相关;BC(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GDP)、SV(股票市场市值/GDP)与农民收入负相关。

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业附加值占比提高,即金融业的整体发展,促进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银行业存款规模的扩大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银行贷款转化效率的提高和股票市场规模发展不利于农民收入增长。

5 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

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公司等多种主体及属性各异的金融业务。农民可支配收入由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构成,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以下主要从“结构”视角分析不同金融组织和业态对农村家庭各收入来源的影响。

5.1 正规金融发展促进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

金融业附加值提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作用点应该在农民工资性收入方面。工资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行业,而且主要源自农村之外的地域。如大量研究结论所示,金融业发展对城市大生产和经济有促进作用,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正是内含于这一正向作用机制和效果当中的。尤其是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家庭经营净收入,2013~2017 年期间,工资性收入增长了1846 元,经营净收入增长了1093元(见表3)。

表3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从结构上看,银行吸收存款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其作用点应该在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积蓄不仅是农户防范风险和平滑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收支跨期波动的需要,也是我国农村居民的获得“利息”财产性收入的主渠道,我国农户有很强的积蓄意愿。随着吸储型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延伸,农户积蓄转化成储蓄存款的比例提高,这项财产能给农户带来财产性收入。

5.2 正规金融资金运用非农化对农村家庭经营及收入增长不利

从金融结构上看,银行业发放贷款规模(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GDP)的提高,不利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充当间接融资中介。在“城市偏好”发展模式下,城乡投资机会和收益差距日益拉大,金融市场化改革让资金逐利性日益释放,资金运用收益的地区差异诱使银行和信用社将金融转移出农村,农村获得的信贷资金比例很低,比如1999~2002 年中,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重仅分别为10.69%、10%、10.8%和10.4%。金融中介将存款转化成贷款的能力提升,其具体情况是,把资金进行了跨城乡跨产业调动,来自农村农业的储蓄或存款,被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和农村邮政储蓄等主力渠道输送进城市,转化成了城市和工业的贷款资源,资金使用非农化,造成了农村资金和资源净流失。农村家庭在生产筹划和经营方面面临的资金短缺,就更难以获得融资。张林[15]调研发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目前尚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尚未建立完善的多部门协同服务机制,65.2%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信用贷款难、抵押贷款慢”的问题。

从金融结构上看,股票市场市值/GDP比重的提高,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消极影响的作用点,可能落在农村家庭经营收入上。股票市场是直接融资渠道,我国绝大多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都无法达到公开发行股票来融资的标准,只有极少数规模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才能利用股票市场直接融资。2017 年全国A股上市公司中涉农企业数仅占2.5%,且所有这些涉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还不及中国石化等单个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15]。可见,我国股票市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服务范围极其有限;同时,股票市场吸收了大量资金,与实体经济争夺资金供给,可能对农业农村等实体经济领域发展不利,限制了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

在二元化的城乡经济实际中,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和股市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催生和加剧了农村资金使用非农化,在功能实际充当了“劫贫济富”的角色,加剧农村资金流失。作为微观市场主体,“逐利”是金融机构的权利和生存之道。农村资金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农村域内缺少符合正规金融机构和制度要求的合格融资主体和项目,正规金融展业的风险和交易成本偏高,金融活动的净收益率低于非农行业和项目。因此,通过建设符合农业农村融资主体和项目实际的特色农村金融制度和组织,分散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正规金融在农业农村的展业收益和意愿,促进农村地方性融资供需主体的稳健发展,对于促成创业者、企业家和金融主体有机对接至关重要。

6 健全农村金融制度和组织建设

上述实证研究不是否认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这恰恰印证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是有条件的”这一论点。按照正规金融的准入门槛,农村区域和农业农村领域的合格融资主体和项目很少,正规金融涉农资金运用规模收益和净收益较低,进而导致农村正规金融市场“有效融资需求和资金供给两不足”——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失灵的问题。只有解决了风险、信用和交易费用的问题,才能催生足够的合格农村融资需求,提高金融机构资金供给意愿,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问题。

6.1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为农业农民增信

金融机构只有防范风险才能保障收益。农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使其天然面临更多风险,银行和其他资金融出方会要求获得“风险溢价”,这必然提高涉农授信的准入门槛,提高融资成本。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的资产实力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抵押担保,农业主体的信用等级评价是偏低的。因此,应该以农业保险、担保基金、风险基金等方式,建立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为农业借款主体增信,增强农业农村经营主体在融资市场的竞争力,为涉农金融提供足够的合格有效的融资需求主体和融资需求。

由政府等组织投入和牵头成立风险担保基金,为保险公司和放贷主体缓释分担风险损失,提高其展业净收益和意愿。保险公司与放贷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样,也面临农业风险多和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农业保险业务在我国同样发展滞后。在有政府担保基金介入的情况下,若贷款发生损失,保险公司、资金融出方、政府担保基金等按照合同约定比例分摊损失。风险担保基金介入可以分担出险赔付,提高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积极性,从而为涉农金融提供足够的资金供给。

6.2 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和业态,降低交易费用

银行授信业务无论金额大小,都遵循基本相同的授信和管理流程,因而具有平均成本随规模递减,平均收益随规模递增的属性。但是,我国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比较小,资金需求小额分散,导致授信业务成本无法摊薄,平均交易费用较高,净收益较低,金融机构涉农展业意愿、产品开发及制度创新的积极性都较低。因此,农业农村资金盘活融通,还必须创新和培育与农村分散小额融资需求相适应的特色农村金融制度、组织和业态。农村资金互助和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是当前农村合作金融的重要形式,但是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合作金融在实现农地抵押、农房抵押融资,盘活农村财产和权能方面有优势[16]。合作金融具有信息优势和监督约束便利,能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金供需各方的参与频度和效率。政府下乡资源可通过适当的形式,引导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制度。应重视和利用合作金融的运行效率及制度优势,加快合作金融立法进程[17],引导和规范合作金融活动,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此外产业链金融、政策性产业基金等都是值得探索的农村金融模式。

总之,必须应加强农村金融制度、组织和业态建设,发展加快建成适应农村农业农村实际发展的特色农村金融制度、机制和组织、机制和业态,激活摆脱农村正规农村金融市场效能,育成有生命力和韧性的农村对城特色市金融市场,充分满足不同规模、层次和频度的农业农村金融需求,助力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变量金融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P2P金融解读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