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运动可缓解骨质疏松症

2023-04-06叶秀梅

家庭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有氧股骨颈

叶秀梅

据统计,国内超过40岁的男性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是5.0%,同样年龄的女性人群患病率则达到20.6%。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骨质疏松症,并且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然而,许多患者却由于担心骨折而害怕运动,这其实是一大误解。运动不足易致肌肉萎缩,骨量流失,而习惯性的运动能够维持骨强度与骨密度正常。尤其是在阳光下开展户外运动,既有利于吸收钙质,又有利于老年人防止或管理慢性病。^

骨质疏松患者运动的好处:①强化肌力,避免跌倒;②阻滞骨骼老化进度,保持或者改善骨量;③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身体机能;④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但骨质疏松患者在运动时最好注意如下三点。

1.做好运动前评估 患者在运动前最好接受专业人员的系统化评估。内容一般有疼痛、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平衡功能及心理状态五项,并准确评定骨质疏松程度。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拟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2.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散步是老年人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简单易行,且不会影响腰椎和股骨颈。游泳、慢跑、打太极、骑自行车之类的有氧运动可以防止骨密度下降,也很适合老年患者。不过,体质衰弱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针对自己的情况及活动现场条件,确定运动强度与方式。

3.做好运动后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后再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以检查前期的运动方案合适与否,并给予适当调整。

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展力量练习,可以对骨產生间接的机械刺激,有利予强化肌力与关节的反应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股骨颈、腰椎与骨密度。建议将多种运动方式(如有氧运动、渐进阻力、舞蹈与平衡练习等)组合起来开展,有利于增加3个部位(即腰椎、大转子与股骨颈)的骨密度,有利于脊柱部位的稳固。

1.运动频次与时间 老年患者每星期要做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也可每星期开展75~150分钟的较高强度运动;或既做些中等强度的活动,又做些较高强度的活动。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时间安排与身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运动频次与时间,确保运动量相等即可。每星期运动不少于3天,既能增强体质,又可避免身体由于运动而受到伤害。

2.运动强度 有氧运动的强度有两种表示方式,即相对强度与绝对强度。相对强度可归为生理强度范围,是开展一项活动需要的努力程度,运动时更多关注个体的生理反应与耐受力;绝对强度指的是在不管个体生理承受力(比如心肺功能)如何,个体在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及绝对物理负荷量。

临床上多用相对强度评估老年人的运动强度。测量等级包括0~10级。评估时应注意体力运动对呼吸与心率产生的影响,用个体疲劳感程度及主观用力评估身体运动的强度。具体如下:0级,休息状态;1~2级,很弱或弱的感觉;3~4级,温和的感觉;5~6级,中等;7~8级,疲惫感;9~10级,十分疲惫。中等强度的运动约为5~6级,通常以能说话却无法唱歌为标准,比较适合老年患者。

对特殊人群如高龄患者,可以在日常活动中适度做些强度不大的有氧运动。对并发腰背痛慢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加大脊柱负荷和前屈负荷的一些运动。对年龄不大的骨质疏松患者,可通过专业康复师的指导,每日开展约30分钟的负重训练和其他有氧运动,比如健身跑、步行、打太极拳等。尽可能不要做仰卧起坐、跳绳之类易压缩椎体的活动。对卧床不起的骨质疏松患者,可由家人将其带到室外多晒太阳,亦可在家人帮助下接受被动运动。

骨质疏松患者应根据自身体质与健康情况确定运动量、运动频次与运动方式。健康人群预防骨质疏松,可每周开展5天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器械健身、跑步、骑车、打球等,一星期累积锻炼时间不低于150分钟。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有氧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