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最美夕阳”托起“灿烂朝阳”
2023-04-06韦棋
文/韦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一老一小”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新的时期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更是服务“国之大者”,事关国家兴衰和民生福祉。2023年1月,宁波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将进一步加强养老托育发展的政策保障,持续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努力守护“最美夕阳”、托起“灿烂朝阳”。在笔者看来,在实施推进过程中,还需把握好三个方面关系。
一要把握好面上统筹和点上突破的关系。谁人无幼时,谁人能不老,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是从人的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的一套全方位、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需要围绕优婚、优生、优育、优养等环节,出台整体解决方案,政策层面同向发力,构建多层次、高质量、一体化服务链条,推动生育养育养老工作真正落到每户家庭。当然,“一老一小”也是一个结构性、阶段性问题,不同阶段群众有不同的需求,工作也有不同的重点。比如,当前老年人较关心的一个是“护”的问题、一个是“吃”的问题。我们要聚焦老年人生存安全、生活需要、照护需求等,重点推进更符合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更多养老床位下沉社区,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更好的照料。要加快推动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城乡全覆盖,在菜品卫生、营养搭配、饭菜保温等细节方面考虑得更加细致周到一些,切实做好老年人的暖心工程。
二要把握好硬件投入和软件支撑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实事求是讲,过去我们更多的还是建设“铁公机”等发展型基础设施,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型基础设施的投入还不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一老一小”关注的养老、托育等需求逐渐从保障生存型向品质生活型转变,需要相关设施不断完善。我们要围绕建设老年友好型、儿童友好型城市,推动养老机构、婴幼儿照料等服务设施建设布局更加合理。要学会从老年视角、从“1米高度”看城市,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和场所的适老化、适儿化改造,让“一老一小”群体享有安全、便捷、舒适、包容的城市服务。在硬件投入的同时,更要重视软性服务工作提升。比如,要加大对养老托育等相关人才的培育力度。要鼓励高职院校、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婴幼儿护理专门培训,扩大养老护理员、月嫂等专业人才供给,让“一老一小”群体能够得到最周全的呵护。
(图/林伟萍)2022年5月31日,海曙区白云街道联北社区开展“小小龙传人 端午馨欢乐”活动。
三要把握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工作,是重大民生任务。无论是持续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还是加强养老托育紧缺人才培养,抑或构建经济激励、优质服务等多维支持措施等,政府责无旁贷。尤其是对失独、失能、残疾、独居老人,困境、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帮扶,都需要政府部门来兜底,织密民生保障网,用心用情用力为这些老人和孩子撑起“幸福伞”。当然,政府的资源和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也有很多无法触及和企及的地方,这就需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参与。比如,对大型民营企业兴办非营利性托育养老机构,给予税收、土地、人才招引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民营养老托育服务机构经营出现困难,政府要从房租减免、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入手,帮助他们挺过难关。此外,激发“一老一小”群体特别是老年人群体自身动力很重要。山西一个村子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和很多地方一样,该村也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为本村的老年人每天提供一顿午餐,但同时组织本村老年人承担起公共区域的保洁工作。老人们在清扫街道的过程中,走街串巷,很自然地成为村规民约的维护者、政策的宣传员。对老年人来说,无论是免费的午餐还是照料,都不是“施舍”,老人们每日扫扫街,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一方面可以活动一下筋骨,另一方面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社区可以通过组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圈、朋友圈中享受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