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山区小面积稻田养鱼技术试验总结
2023-04-06安远锋姚丽娟李华芳颜雪佳
安远锋,姚丽娟,李华芳,颜雪佳
(1.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铜仁 554300; 2.铜仁市碧江区农牧科技局,贵州 铜仁 554300; 3.铜仁市碧江区环北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 4.铜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贵州 铜仁 554300)
为提升铜仁市山区碎片化稻田的利用效率,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笔者在思南县边远山区农村驻村工作期间,想通过自己所学专业,结合当地稻田特点开展了山区小面积稻田养鱼技术试验,以此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方向,从而突破先天条件较差的我的帮扶村产业发展的瓶颈,助推乡村振兴。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1 田间工程
(1)稻田选择。结合农户自愿的原则,选择有意向人,选择我村水源条件相对充足,水质清新同时无污染,进水排水相对方便,有良好人蓄水能力,遇暴雨不易导致稻田水涝,遇天干不易干旱。稻田保水性能好,通常选择土壤为黏土和壤土的稻田。因为山区地理条件的限制的原因,稻田面积通常在333~1000㎡左右,对面积不作过多要求。
(2)稻田改造。按要求选择较为适宜的稻田后,便要对稻田做适当的改造,通常是对田埂进行改造,一般以高出稻田40~50cm为宜,底宽在1.5~2m左右,顶部宽都为0.8~1.2m左右,满足以上数据后对田埂进行捶紧夯实以加固田埂,如有漏洞要人工堵塞,防止田埂出现裂缝、漏水,塌陷导致出现逃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石料、水泥等材料护砌。在稻田的四周开挖养殖沟和养殖坑,长度和密度根据稻田面积而定,通常宽的1~2m左右,深度在30~50cm左右,配套灌排设施,灌排分开,一般沟坑占比在稻田面积的10%以下。
(3)进排水系统。养殖稻田要有独立的排灌系统,并采取灌排分开的方式进行排灌,灌溉水通常为山泉水的和河水,此次因去村地理条件的限制,选择的养殖用水为灌溉所用的山泉水,且水体无污染。在稻田的进水口设置直径为50~70cm的PVC管用于进水,捆上60~70目筛绢网以防敌害生物随进水进入养殖稻田,用支架架起进水PVC管,从空中直接流入稻田,可以达到关键时刻进水来增氧的目的,同时防止敌害生物随进水入侵和进水大水流时冲毁田埂。
(4)防逃设施。在稻田养鱼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都安装上养殖鱼的防逃设施。材料可用本村山坡上生长的竹子制成的竹篾、塑料蔑、60~70目筛绢网、细铁丝网等编制而成,将其制成拱形或者人字形。进水口处设置的防逃设施可制成凹凸形,凸面朝外即可,出水口处的防逃设施凸面朝里。拦鱼设施的宽度和高度可根据稻田面积来确定,通常宽度要比进出水口宽40cm左右,两边各20cm的长度嵌入到田埂中,高度通常比田埂高出40cm 左右,底部插入泥中20cm左右。进出水口处的防逃设施的孔目可根据放养鱼种的规格来进行确定,此次试验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孔目在60~70目。
2 前期准备
(1)消毒除野。确定进行稻田养鱼的稻田的开始进行养殖之前要进行消毒杀菌,目的是清除养殖稻田里养殖鱼类的敌害生物(如黄鳝、老鼠等)和病原体(主要是细菌、寄生虫类)。此次试验我们选择的消毒药物主要是生石灰、茶枯、漂白粉等。同时生石灰还具有改善养殖水体酸碱度的作用,尤其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有极好的作用,此次试验通过施用生石灰将养殖水体改为适宜鱼类养殖的弱碱性水体,加上本地生石灰易取得,且价格便宜,方便实用,所以清田消毒都用生石灰。清田消毒通常在放鱼前7~10d进行。
(2)施肥肥水。施肥肥水通常在稻田养鱼放苗前5~7d进行,施用基肥进行适当肥水,可培育用于培育水体天然饵料,方便鱼苗或鱼种放养后还没达到投饵规格时进行摄食。通常基肥的施用量为养殖稻田全年施肥量的65%左右,通常施用牛厩肥、种植的绿肥、人畜粪肥等,也可适量补充化学肥料,施肥通常在耕田后或耕田时施用最为适宜。基肥量的施用量可根据稻田土质肥瘦程度进行增减,通常施用肥量为200~300kg/667m2。
3 苗种放养
(1)品种选择及规格。稻田养鱼的养殖对象通常选择相对耐浅水同时耐高温、性情温和、不喜欢外逃、食性为杂食性或者草食性鱼类,通常选择大众养殖品种草鱼、鲤、鲫、银鲫、杂交鲤、工程鲫等杂食性鱼类,同时养殖过程中可以适量套养鳙鱼和比主养品种规格小的肉食性鱼类。养殖稻田在进行投放养鱼种时,通常都放养当年孵化的鱼种最为适宜,鲤鱼的放养规格在每尾规格在3.2~3.3cm以上便可放养,鲫鱼的放养规格在3cm左右即可。鱼种放养时间越早越好,因为放养越早鱼的养殖季节就越长,所以,此次试验在不影响准备的情况下尽量早放养,此次试验投放的是当年孵化的鱼种,鱼种的投放时间选择在秧苗返青后进行投放。放养隔年鱼种则可适当推迟投放,在稻田栽秧后20d左右放养。
(2)成鱼养殖。稻田养鱼以主养草鱼的稻田放养规格为150g左右的草鱼50尾左右的草鱼苗种,适量搭养7~10尾左右的团头鲂,12~15尾左右的鲤鱼或鲫鱼、12~15尾左右的鲢鱼或者鳙鱼;主养鲤鱼的田投放鲤鱼50尾,规格150g每尾左右,可搭养6~8尾左右的鲫鱼、18~20尾左右的鲂鲴类鱼和少量鲢鱼;主养鲫鱼的养殖稻田可搭养18~28尾左右的草鱼种,8~10尾鲴鱼和8~10尾鲢鱼;主养团头鲂的稻田养鱼田可搭养25~30尾左右的鲫鱼、8~10尾左右鲤鱼、12~15尾左右的鲢鱼、鳙鱼。此次试验选择养殖鱼种选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的本地人都能接受的鱼种。
(3)苗种投放技术要点。稻田养殖稻田在进行苗种放养前,应对鱼苗进行消毒或者注射疫苗,此次试验鱼种放养前均用浓度2%~3%的食盐水浸泡鱼种10~15min进行消毒、杀菌,然后调节水温后缓缓倒入稻田的鱼溜或者鱼凼(沟)中。运输鱼种采用大塑料袋装水充氧运输的方式完成,放养时,严格氧气袋内的温度和稻田水温的调节,确保不因投放时袋内水温和稻田的水温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运鱼水温和田水水温温差应≤3℃,否则在放养前要将运鱼水温进行调解。
4 日常管理
4.1 投喂管理
在稻田养鱼过程中,充足饵料是稻田养殖鱼类有效生长的基本保证。因地理条件限制导致此次试验的稻田的水浅,有效养殖水体不够大,从而养殖水体人天然饵料数量不足,为提高稻田的鱼产品的产量,养殖过程中要对养殖稻田适量补充一些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草鱼主要选择苦草、轮叶黑藻、水生植物、陆生嫩青草等。鲫鱼虽然是食性杂鱼类,喜爱食用天然水体中的底栖动物,最喜软体动物,还可摄食水体中的有机腐殖质。鲤鱼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不太挑食,无论大小、粗细,均可食用。稻田养鱼前期以水体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天然饲料及农家下脚料为主;中后期主要喂食人工饲料,养殖过程中适量搭配麦麸、豆饼、菜籽饼、小麦、米糠等进行营养补充。
(1)人工投饲料的需求量。以计划养殖产量50kg/667m2鱼的饲料需要量为例:稻田养鱼主养草鱼的需抽喂青料1200~1500kg左右;同时补充菜饼、糠,麸等饲料40kg或人工配合饲料20kg。主养鲤鱼等其他吃食性鱼需要菜饼、糠,麸150kg左右或人工配合饲料50kg。以净产100kg/667m2鱼的饲料需求量为例:主养草鱼需青料2400~3200kg,人工配合饲料50kg左右,适当补充农家饲料。主养鲤鱼、鲫鱼等的养殖稻田需人工配合饲料90kg,适当补充麦麸、豆饼、米糠、小麦等农家饲料。
(2)投喂技术。稻田养殖池进行投喂人工饲料补充营养时应坚持做到“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料地点通常固定在鱼凼(沟)中。饲料每天投1次~2次。第1次在上午7时~9时,第2次在下午3时~5时为好。青饲料选择刚割的新鲜的,以投饲后1h内吃完为宜,次日投草前先将上次投饲没有吃完的陈草捞出。在稻田水体中培育浮萍,覆盖鱼凼水面不可超过30%。投喂时先投青饲料后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等精饲料,不投喂变质饲料。
4.2 水位管理
根据水稻和鱼的需求管好稻田里的水,调节好水位:按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对水位的要求进行调节,养鱼稻田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深最好保持15~30cm深;以培育当年鱼种在养殖稻田在水深在20cm左右为宜,到禾苗发蔸拔节以后水深应加到25~30cm。随着水稻生长,鱼体长大,适当增加水位,一般控制稻田水位20cm以上。一般稻田因保水不及池塘,需定期加水,当水温达到35℃以上时,应及时换水降温或适当加深田水;在放水晒田期间,鱼会顺着鱼沟游到鱼溜内生长,不受影响,水稻抽节后,可逐步加深田水,养殖过程中尽量提高稻田水位。
4.3 水质管理
在高温天气,长期蓄水且没有进排水流通的养鱼稻田水面常会漂浮一层翠绿色膜状物,色膜状物体可能会造成稻田水体缺氧,引起鱼类因为缺氧造成养殖对象浮头甚至死亡,应经常对养殖稻田加注新水或则或者对水体进行换水。同时,可在鱼沟中化水泼洒生石灰,改良水质和底质,用量为水面10~20kg/667m2。
4.4 日常巡田
在整个养殖期间,应坚持每天对稻田养殖稻田进行巡田。巡田过程中重点检查鱼类防逃设施,疏通排洪沟等水道,特别在雷雨之夜要加强巡视,防止洪水流入稻田漫坎,造成鱼类漫池逃逸。经常注意防范鼠害和鸟害。
4.5 疾病防治
在稻田养鱼的整个过程中,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进行鱼种放养时,草鱼种投放时应该进行免疫注射或浸泡。鱼病发生时要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并根据相应病情配制投喂药饵进行治疗。渔药使用宜参照NY 5071 渔药使用准则进行。提倡用中草药防病治病,坚决避免使用禁用渔药或停用渔药。
4.6 捕捞上市
通过定期巡塘观察养殖对象的养成规格,评估鱼的存塘量,达到上市规格时便可捕捞上市,捕捞时先把鱼溜、鱼沟进行疏通,使稻田内的水流畅通,捕鱼最宜在夜间进行排水,缓慢放水,使稻田中的鱼自行进入鱼沟和鱼溜中,加固排水口处的鱼防逃设施,以防止鱼随水流逃跑。夜间缓慢放水,将稻田水位降至鱼沟以下,使稻田里的鱼自行游入鱼凼中。加强放水时的巡查,若发现仍然有鱼还留在鱼沟中,没有游入鱼凼中,便可通过从进水口向稻田里灌水使鱼流入鱼凼中,重复几次灌水工作直到所有的鱼进入鱼凼中,便可用片网对鱼凼中的鱼进行捕捞。若捕捞活动在稻田水稻收割之前进行,为了便于把养殖鱼类捕捞干净,同时不影响水稻的继续生长,可先对稻田里的鱼沟进行疏通,防止水流不通畅影响鱼流入鱼凼中,然后慢慢放水,让鱼自动游进鱼沟,直至稻田水排干,最终使鱼全部游入鱼凼中,随后用片网对鱼凼中的鱼进行捕获。如一次捕捞不干净,可重新灌水,重复捕捞一次,可多次进行。
稻田养鱼经济效益统计分析表
4.7 越冬管理
稻田鱼类在收稻时未销售,需要经越冬时,应适当加深水位以确保在冬季枯水时期稻田有足够的水位,同时深水位有利于水温保持,防止冬季冰冻影响鱼类存活。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稻田养鱼可以充分、综合利用稻田的空间,同时鱼类在稻田中活动和其排泄物可以起到保田造肥作用,有利于禾苗有效分蘖增多和谷粒饱满。鱼类能吞食水稻害虫,可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稻谷病害的发生,每年平均稻田可节约购买农药的费用在20~60元/667m2。综上,试验结果显示,我村开展山区小面积稻田养鱼可增收1200元/667m2,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2 生态效益
稻田养殖中鱼类的有效活动使稻田中对人类有害的如丝虫、蚊子幼虫等病原生物大为减少,水稻病虫害大为降低,进而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现代农村绿色生态农业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3 社会效益
稻田养鱼是我市通过渔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适合山区家庭式经营,家庭收入可增加。同时,开展稻田养鱼有稳定粮食产量、提升稻田利用率的作用。根据水稻边际效应原理和测产结果分析,在沟坑占比低于10%的条件下,稻田养鱼不仅不影响水稻生产,反而可增加粮食6.3kg/667m2,而且可以解决稻田撂荒闲置和“非粮化”“非农化”等突出的农村问题,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稻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