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花旦表演艺术及特色探析

2023-04-06徐兴童

剧作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花旦剧目京剧

■ 徐兴童

京剧花旦的念白具备独特的艺术风格,富于韵律美与声音美,唱腔委婉动听,表演声情并茂。花旦角色的表演讲究合理运用眼神与肢体动作,突出表演节奏的流畅性,利用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舞台流动、口头言语以及固定造型等表现方式,使角色的内在性格特征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通过诸多表演要素的合理运用和组合,强化戏剧表演效果。

一、京剧花旦的艺术价值与审美特征

花旦是我国传统戏曲中常见的角色类型,以描绘青年、中年女性的艺术形象为主,人物的艺术形象具备立体感,能够体现勇敢、忠诚、无畏等道德层面的特质,是对现实生活中常见人物性格的提炼。在京剧中花旦多出现于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剧目之中,受到了我国广大女性观众群体的欢迎,具备富有张力的艺术魅力。花旦可分为“小旦”“闺门旦”“泼辣旦”等多种类型,主要表现不谙世事、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女性的艺术形象,如著名剧目《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薛宝钗等角色。部分京剧剧目中花旦的台词较多,言辞犀利,有着较为突出的艺术吸引力。京剧花旦所使用的戏剧表演技巧层次较高,实施难度较大,虽然动作幅度较小,但能够展现虚拟情境下艺术人物的喜怒哀乐。花旦表演具备虚实结合的基本特征,可在舞台空间中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文化要素。例如在经典剧目《拾玉镯》中,扮演花旦的演员必须模拟现实生活中家庭妇女喂鸡的具体状态,用手臂做出抛掷米粒的小幅度动作,突出肢体动作与唱词的协调性、一致性,在做出动作的同时利用声带发出声音,结合喉部、唇部等不同身体部位的相互配合,实现假声和真声之间的和谐转换。

二、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中的核心要素

(一)服饰与舞台艺术造型

花旦表演艺术的流传与发展是必然的。京剧花旦是艺术前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为强化京剧剧目的艺术表现力,编导人员必须调整演员的妆容与服饰造型,采用具备本土化民俗特色、独具风格的服饰,如明清时代官员的蟒袍或宋代的黑色纱帽,展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戏剧人物的形象;借助有着不同颜色、轮廓的服饰,体现出人物的独特性格与内在属性。例如在《战宛城》这一经典剧目中,编导人员为花旦角色邹氏设计了青色褂子与短裳等服饰,强化了戏剧表演的舞台效果,营造出富有历史感的环境氛围,给观众带来了美学层面的独特体验。在京剧剧目中,多数花旦角色的服饰较为艳丽,头饰与面妆亮度较高,在舞台灯光的映衬下,会发出五彩光亮,可起到修饰艺术人物造型的作用[1]。为进一步体现戏剧舞蹈的艺术美感,编导人员在演员所穿的裙子上加装了多条飘带,并加长了戏装的袖子,能够体现角色造型的柔美感。多数花旦演员在戏曲中扮演青年、少年女性,年龄较小,对视觉层面的美感要求较高,因此编导人员可为其设计较为贴身的服饰,如色彩丰富、裁剪合身的短衣或薄衫。部分悲剧性花旦角色可为其添加垂髫或抹额等艺术装饰,如《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角色。以此丰富观众艺术观赏体验,提升戏曲鉴赏效果。

编导人员必须根据戏剧表演需求,调整角色面妆的颜色与色彩浓度,合理搭配不同粗细和深度的线条,呈现出富有美感的视觉效果,以此强化演员造型的美感。例如在给花旦演员化妆的过程中,可使用头带缠绕演员头部与背部,向上提拉演员额头两侧的肌肉,使面部保持紧绷状态,突出艺术造型的青春感。通过采用这一面部修饰技巧,可改善观众观赏体验,让演员具备角色应有的视觉美与青春魅力。旦角演员必须根据角色的审美定位与年龄进行装扮,采用如拍腮红、贴片子等方式,修饰自身的妆容,在眉心点出红色圆点,突出青年女性的活力。化妆师可在演员面部涂抹白粉,使演员的面部肌肉展现出纯白色的外观,给观众以清爽、靓丽的视觉感受。在扮演年龄较小、性格较为泼辣的花旦角色时,编导人员可调整化妆风格,在演员两腮处涂抹胭脂红或桃红色粉底,在眉心处点上花红,以此简化演员造型,传递出固定的角色修饰风格,让观众体会到直观、深刻的美感。

(二)演员的个人魅力与艺术表演功底

作为一名花旦演员,必须根据戏剧表演需求,调整个人表演风格,把握艺术人物的性格与内在行为动机,尽可能地在舞台上还原角色,改善观众的艺术体验。部分京剧剧目中包含多个花旦角色,如村姑、侍女等,此类角色多为配角,为保证戏剧表演效果,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必须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基于人物性格设计台词与造型、动作,配合好主角,将自身融入到虚拟化的戏剧情境之中,控制人物情绪,基于个人生活经验进行表演,还原花旦人物在戏剧中表现出的愤怒、悲伤、喜悦等情绪。例如在《西厢记》这一剧目中,扮演崔莺莺与红娘的演员必须找准角色定位,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各具风格的表演方式。扮演崔莺莺的演员必须控制角色的动作幅度,在舞台上缓慢迈步行走,扮演红娘的演员应当做出较为警觉的姿态,快步行走,展现出这一角色热情、机警的性格特征,让表演活动更具艺术鉴赏价值[2]。戏曲演员应主动将舞台艺术表演同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出符合角色性格、社会身份的肢体动作,同时体现动作程式性的节奏安排,突出艺术表演的趣味性。

扮演花旦的演员应当基于个人表演经验,在获得编导人员准许的情况下,适当地修改人物台词,缩短或延长重要台词,强化念白的韵律感与艺术美感。部分花旦角色的台词无法融入其所处的艺术情境,容易产生突兀感与不适感,影响观众领会作品的艺术主旨。为强化花旦角色的台词魅力,编导人员可使用叠句、叠词或双关语等修辞手法,重新编辑花旦角色的台词,让演员以念白或高音歌唱的形式,唱出富有节奏感的台词,以此营造引人入胜的艺术情境。演员通过使用独具美感的台词,可提升自我价值,让舞台艺术形象具备立体化、形象化特性,丰富人物内在性格。

三、京剧花旦表演的艺术特色

(一)动作灵活,富有美感

在京剧剧目中旦角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演员可通过调整自身动作幅度,配合配乐节奏,做出一系列紧凑、富有张力的动作,让每个动作都具备突出的艺术鉴赏价值,在舞台表演活动中通过做出带有象征意味的动作或面部表情,展现人物内心的想法与不断变化的情绪,为多数观众预留想象空间。京剧中花旦角色必须控制自身的表演力度,保证其个人动作能够体现青年女性活泼与轻快的特点,突出节奏的流畅性。例如在表现花旦角色的喜悦心情时,演员可撩起头发,做出甩辫子的动作,展现女性内心的情绪,强化戏剧作品的观赏价值。在著名京剧剧目《拾玉镯》中,扮演花旦角色孙玉娇的演员应当控制自身肢体动作的速度与舞台移动范围,在舞台空间中迈出小碎步,尽可能地以侧面面对观众,突出身体轮廓的优美性,在寻找失散的亲人时逐步加快动作,体现人物行动变化规律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做出大翻身、云步、小踢腿等动作,让舞台音乐、灯光与演员自身的动作融合在一起。多数花旦演员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简单舞蹈动作来进行表演,突出动作的柔韧性与完整性,突出腰肢及脚下的灵巧性,演员可结合人物的性格与社会身份进行表演。例如在扮演大家闺秀时,应当控制自身面部表情,避免做出幅度过大的动作,突出举止上的含蓄感与唱腔的婉约感。花旦演员在舞台上必须使用标准的台步,其步伐幅度应当控制在20 到25 厘米左右,每隔三到五步,必须做出一次小跳,以此展现富有少女魅力的人物特质,演员的双手必须向内弯曲,提高腕部肌肉的位置,双手手指保持20 厘米左右的距离,并基于躯干主体动作进行前后摇摆,凸显角色动作的动态魅力。例如在著名戏曲《桃花渡》中,扮演花旦角色桃花的演员应当主动创新出场方式,手持雨伞,以较快的碎步入场,做出快速摆手的动作,以此间接展现角色的内心情绪与急躁、泼辣的性格。

(二)唱腔清脆洪亮

京剧剧目中花旦的唱词多以念白形式出现,在念读台词时,演员必须控制自身面部表情,展现出富有风韵的神态,使用较为洪亮、清晰的声音,不断调整自身喉部的发声部位,保证发声的持续性与稳定性[3]。多数花旦角色必须以假嗓演唱,表演难度较高,因此演员应当尽可能地提升音调,面向观众清晰、明确地传达台词中的信息,突出音色的圆润感,正确诠释人物的性格。例如在经典剧目《贵妃醉酒》中,扮演杨贵妃的演员必须表现出醉酒后酣然沉醉的状态,并以断断续续的方式有节奏地念出台词,让戏剧表演具备可信性,塑造立体化的人物形象,从内到外更好地诠释人物角色,才能带给观众更完美的体验。演员可通过逐步调整身体动作幅度与步法,结合人物在故事情节中所处的情境,尽可能地给观众塑造出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

(三)具备独特的形式美

花旦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必须调整自身在舞台上的位置,和其他演员保持适当距离,营造出空间对称感与纵深感,改善观众视觉体验,让不同角色的演员在舞台上的视觉形象形成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效果,达成艺术风格的多样统一。花旦演员在念白过程中,应当站在舞台中央的中心线上,面向观众,背靠桌椅或其他布景装置,其视觉形象具备对称性,左右两侧保持完全一致,让观众可基于不同角度鉴赏花旦表演的魅力。这一表演形态可突破舞台空间的限制[4]。花旦演员可在舞台上做出富有节奏感的连贯动作,在立体舞台空间中展现出流动的视觉线条,让观众的情绪随着戏曲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而发生波动,呈现出富有个人风格的美感与艺术姿态。形象层面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让花旦表演具备突出的生命力与新颖性。演员可基于个人对角色的理解,通过重新设计视觉形象与动作,刻画艺术人物。编导人员能够总结出完善的艺术语言体系,并合理设计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对花旦的文化形象、艺术表演风格进行再创造。花旦表演来源于真实生活,具备较高的可塑性,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形成了体现青年女性性格与情绪的艺术表现形式。

京剧表演中的花旦体现了我国古典艺术的文化魅力,在舞台中还原了传统女性的形象美,传承了我国古代艺术文化。这一特殊的戏剧角色在妆容、服装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可起到推动戏曲情节演进的作用。表演者必须把握花旦表演的基本特色与内涵,理解花旦表演的精髓。

注释:

[1]吴琼:《京剧花旦的艺术特色及表演技巧》,《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6 期

[2]李艳艳:《京剧花旦表演教学思考》,《戏曲艺术》,2020年第4 期

[3]李慧:《浅析京剧花旦的表演艺术》,《参花(上)》,2020年第12 期

[4]施天妹:《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与特色》,《丝路视野》,2020年第30 期

猜你喜欢

花旦剧目京剧
舞台剧目
花旦
花旦
京剧表演开始了
花旦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我的京剧之路
粤剧花旦黄嘉裕:90后也会喜欢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