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融贯中西古今的伦理学力作
——读江畅教授《伦理学原理》
2023-04-06魏敏
魏 敏
江畅教授《伦理学原理》一书是其从事伦理学、价值论与西方哲学研究多年的成果总结。作为新文科伦理学的系列教材之一,该书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伦理学的学科定位、主要领域、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视野宏大、内涵丰富、新意迭出,是一部学贯中西古今的伦理学著作。
一、突破现有伦理学教材局限,彰显道德生活深刻变化大环境下学科教材方向
自“轴心时代”伦理学作为一门学问开始出现,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初步建立伦理学学科,伦理学发展贯穿于中西哲学史。总体上看,伦理学研究在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西方社会,伦理学出现虽早,但是西方哲学的研究重心经历了从古代重视本体论,到近代重视知识论再到当代重视伦理学的转变。20 世纪以来,伦理学逐渐取代传统知识论而成为哲学研究的重心,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自休谟、康德时代证明人的理性不能认识本体(心灵、宇宙、上帝)之后,本体问题越来越被哲学家们视为非理性问题加以悬置或拒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知识论也日益科学化,传统知识论出现向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转化和倾斜,于是伦理学在哲学中的地位便日渐凸显和强化起来。第二,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和生活问题成为重要难题。伴随着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而来的现代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和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带来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失衡、现代战争频发、社会贫富分化、道德生活危机等方面。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调整人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材是学科知识呈现的重要载体,是学者研究成果的重要结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以成人的重要依托和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伦理学原理、中西伦理学史等教材不断出版,代表性的有罗国杰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教程》《伦理学》、唐凯麟编著的《伦理学》、宋希仁主编的《西方伦理思想史》、朱贻庭主编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以及作为“马工程”教材的《伦理学》等。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医学伦理学、技术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等应用伦理学类别的教材不断涌现,向人们普及了相应的伦理学知识。尽管教材众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教材出版年代久远,内容未能更新,与人们的现实道德生活脱节;过于侧重伦理学体系的构建,对道德、德性等伦理内涵本身的研究不足;一些教材过分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未能从哲学学科的角度切入来谈论伦理学;还有一些教材理论深度有所欠缺,等等。
《伦理学原理》一书克服了以上弊端,不仅为对伦理学感兴趣的读者也为哲学学科的师生提供了一本出色的教材读物。首先,此书的研究背景立足于哲学学科。江畅教授在书中首先阐明了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定位,从哲学与伦理学的性质及关系入手展开写作,阐明了伦理学与哲学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的关系,还原伦理学的哲学本色。其次,该书的内容总括了与伦理学研究相关的方方面面,呈现了伦理学的整体面貌,无论是从伦理学历史发展过程,还是从学科分支和领域派别来看,都完整地对伦理学的主要领域和体系结构做了阐述和论证。作者在系统论述理论伦理学之后,对应用伦理学和元伦理学也做了概述,以便读者完整地把握伦理学学科体系。最后,此书既有理论深度,也有一定的情感温度。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学术经验使江畅教授对伦理学及其主要问题的阐述没有浮于表面,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论点的阐述都是重点,同时又能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而此书的情感温度主要表现在作者在阐述理论问题的同时,总不忘立足现实,总不忘调动人的情感能力,总不忘人类追求的“幸福”与“好生活”终极问题。总体来说,作为一本学科教材,因时而进,守正创新,《伦理学原理》一书彰显了伦理学教学和学习的合理方向。
二、集价值论、德情论、德性论、正当论、智慧论五大范畴于一体,建构道德的原理体系
此书的主体部分系统阐述了伦理学理论的五个基本方面,即价值论、德情论、德性论、正当论和智慧论,建构了一套以道德为核心的原理体系,集中表达了江畅教授关于伦理学理论问题较为成熟的观点。这是江畅教授关于“伦理学原理”的理解和阐释,而这一阐释有它的全面性、统贯性和独到性。
首先,江畅教授在书中构建的道德原理体系具有全面性。作者首先阐明伦理学的基本范畴问题和伦理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道德,它是一门关于道德的学问,其中包含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的伦理问题。道德是“人类适应谋求生存得更好本性的要求而形成和不断完善的,以个人人格完善和社会普遍幸福为终极追求,通过个人自觉和社会控制相互作用实现其功能,既具有规范性又具有导向性的价值体系”。①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道德和个人、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而以道德为核心的伦理学理论问题具体对应于个人社会发展(即人生)的五个重要方面:目的、情感、品质、行为和调控。从这五个方面解释并回答道德问题,给人生走向提供伦理学原则和观念指引,延伸出伦理学理论的五大分支,即“研究道德价值问题的价值论、研究道德情感问题的德情论、研究道德品质问题的德性论、研究道德行为的正当论,以及研究道德意志的智慧论。”②道德和人生的上述五个方面相互依存和补充,但也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每一个分支都对应于一个重要维度。从伦理学史和演变过程来看,很多伦理学家都侧重于其中一个分支,甚至用一个分支取代其它分支,比如规范伦理学侧重于强调道德规范而忽视甚至否认其它层面。而《伦理学原理》避免了这种问题,这是作为一本伦理学教材必须要重视的,即系统地传授有关伦理学的基本知识,而不是抓住其中一点不及其余,要使学生了解到作为伦理学理论的一般性价值原理,德情原理、德性原理、正当原理及智慧原理,这样才不会给学生以误导。
其次,江畅教授所论及的道德原则体系具有统贯性。价值论、德情论、德性论、正当论、智慧论五个层面是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的,均围绕“道德”而展开,由道德问题统领。价值论的研究对象是道德价值,在理解价值论的基本范畴“善”的基础上,阐述包括善的类型和层次、善恶观和幸福观以及善恶的判断、评价和选择问题。德情论的研究对象是道德情感,即德情。德情作为情感方面的德性,也是伦理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德情包括良心、道德感、道德情爱、道德温情以及道德激情等不同种类。正确认识道德情感,积极培育道德情感,学会用理智控制道德情感,需要个人及社会共同努力。德性论的研究对象是道德品质,基本范畴是德性。德性是人格构建的基本要素,完善的德性推动完善人格的实现,也促进幸福的实现。正当论的研究对象是道德行为及其规范,基本范畴是正当,主要体现道德价值在行为方面的要求,道德规范的实施、内化与正当感的形成对于个体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智慧论的研究对象是道德智慧。智慧作为理智的德化和优化,是人的道德综合调控能力。智慧通过道德实践能充分显示其对于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意义。以上五个部分从不同角度阐明伦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全面而又深刻的伦理学学科图景。
第三,这种关于道德的原则体系充分显示了该书的创新性和独到性。该书提出并构建了一个涵容道德价值、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及道德意志于一体的伦理学理论体系,具有开创性,而这也恰好展现了该书的独到之处。个体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生活,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追求好生活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展现个人行为、意志、情感、品质、价值等伦理需求和现实需求的过程,它绝不仅仅只是包括道德行为抑或是道德品质的过程。该书从始至终坚持这一点,并将其贯穿到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仅对于我们总体把握伦理学体系有益处,更重要的是对于指导、调整个体及社会的道德生活具有深刻意义。
三、重视个体德性养成问题,阐释道德的智慧本性,促进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良性互动
从内容来看,该书呈现以下鲜明的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并将其运用到道德生活中。
第一,重视个体德性的养成问题。德性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也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自近代以来德性问题无论在理论还是现实中都处于被忽视和边缘化的地位。人类社会倡导自由和法制,逐步建立起自由化和法制化的社会格局,但并没有因此进入理想的生活状态,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充斥着犯罪、战争、生态失衡、敌对等现象,人变得贪婪、冷漠和无情,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充斥着很大的压力,其根本原因即在于人忽视内在,只讲物质不讲德性,只讲强力不讲品质。德性问题与其它问题不同,它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人一旦不察明德性的重要性,毫无德性可言,就和残暴邪恶的动物没有区别。该书在阐释伦理学理论体系时,也重视个体的德性养成问题。“影响德性形成的因素无非三种:一是环境,二是教育,三是修养。环境通常是被动地对人们的品质产生影响……道德教育是一种德性形成的外在主动作用力量……而道德修养是一种德性形成的内在主动力量”③。除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之外,个体培育德性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德性修养。德性修养是人自主进行的德性塑造活动,因而最有价值。通过环境、教育和内在德性修养的综合作用,个体能养成并完善德性,并将其融入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答道德问题。
第二,阐释道德的智慧本性。该书在给道德作界定时谈到道德的实质内涵在于它是人类得以更好地生存的智慧④,实际上说明道德是一种智慧。人类孜孜不倦地追求道德和更好生活,也是在努力以更智慧的方式去行动。道德与智慧是分不开的,有道德的人必定有智慧,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就是同时具有道德和智慧的人。道德的使命就是要引导人们变成有智慧的人,而智慧反过来也指引着道德的追求和实现。因此,该书专门探讨了以道德智慧为研究中心的智慧论。在理清智慧与理性、理智的关系的基础上,强调智慧相较于德性、德情、德行而言,是人对道德的一种综合调控能力,它在行为实践中通过理智转化而来,智慧水平的培养和提高以德情修养和德性修养为基础,仅仅具有德情和德性并不能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还需要个人在行为实践中广泛地运用道德智慧。该书将智慧放在伦理学理论体系的最后一章别有深意,不仅以一种“综合调控”的方式将前四章的价值论、德情论、德性论和正当论统领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也深刻阐释了智慧是道德的内在本色,启示我们每个人在追求好生活的过程中以智慧的方式从容应对各种处境。
第三,促进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良性互动。道德认知对应于伦理学的理论层面,而道德行为对应于实践层面。虽然该书的重点在于阐释道德的原理体系,而非道德的应用层面,但在论述时并没有将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割裂开来。实际上,道德是源于行为而又指向行为的,道德来源于人类谋求更好生活的本性,同时又以价值理念的形式指导人们追求更好生活,实现个人的人格完善和社会的普遍和谐与幸福。因此,在依次对道德价值、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和道德智慧做理论阐述之后,该书都以内化、养成、培育、发展它们(价值、情感、德性、正当、智慧)的写作形式,指引读者在行为层面如何去做。我想,这才是理解伦理学原理最大的意义所在吧,用于生活,指导生活。
注释:
①②③④ 江畅:《伦理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年版,第21、14、146、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