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琳教授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经验

2023-04-06王新宇刘江腾彭慧陈紫薇黎蔚欣张新悦杜琳

中医药导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关节盘弹响经筋

王新宇,刘江腾,彭慧,陈紫薇,黎蔚欣,张新悦,杜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010)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科难治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区与咀嚼肌疼痛,伴关节破碎音、弹响与杂音,也可伴耳鸣、耳部疼痛、头痛、头晕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患病率为28.1%~42.5%,是临床发病率最高的4种口腔疾病之一[2-3]。近年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检出率日益增高,可能与患者个人经济能力上升、就诊意识增强及生活压力增加、口腔习惯不良等原因有关[4]。目前多认为该病病因可能与偏侧咀嚼、寒冷刺激、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在治疗上,美国牙科研究学会建议选择非手术、可逆的疗法,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西医主要采用药物、康复理疗、咬合板、微创手术等治疗方法,或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系列治疗,如张清彬等[5]推荐的“梯度序列治疗”。但由于西医治疗存在治疗周期长、花费高、复发率高、继发开♂等问题,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选择中医治疗。其中,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改善肌肉筋膜功能、止痛等作用,可以从功能层面干预本病,符合牙科研究学会的治疗宗旨,优势较为突出。据文献报道,针灸治疗TMD的有效率可达65%,已成为口腔疾患的首选治疗方式[6]。

杜琳教授,师从著名针灸专家姜揖君,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德术俱佳,尤其擅长运动系统疾病的诊疗,临证治疗TMD时从辨析病因、病位入手,定治法选腧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师从杜琳教授,现将其对TMD的病因病位认识及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中西互参明诊断

2014年国际牙科研究学会将TMD分为两大类,第Ⅰ类为疼痛性疾病,包括肌肉痛、关节痛和TMD相关头痛;第Ⅱ类为关节疾病,根据关节盘是否移位、穿孔,分为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绞锁、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退行性关节病等[7]。杜教授认为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与下颌关节运动相关的疼痛及活动障碍都可以纳入TMD的范畴。临床可通过问诊、下颌功能受限量表及核磁共振检查来辅助诊断[8]。

中医学方面,因TMD前来就诊的患者主诉多为“疼痛”或“活动受限”,可将其归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根据中医病名的命名规律,疼痛性TMD和关节病性TMD可参考“颊痛”“颌痛”和“口噤”论治。

2 外感内伤辨病因

2.1 风寒 《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杜教授指出TMD发病与风邪、寒邪关系密切。风邪属阳,易袭阳位,且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常兼夹寒邪为病。颞下颌关节位于头部两侧,其位属阳,且常年无衣物防护,易受风邪侵袭。寒为冬令主气,性主收引、凝滞。寒邪袭于头面关节,闭阻经络,局部气血凝滞不通,则出现疼痛,或经络筋脉收缩挛急,则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风邪为引,寒邪致病,两邪合而伤人,发为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温度变化是TMD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9],TMD患者在寒冷季节容易发病或症状加重。大量研究表明,特异性通道蛋白TRPM8、TRPA1、TRPV4等的表达及其开放水平与关节炎性疼痛及关节退变程度呈正相关,而寒冷刺激会使这些蛋白通道迅速大量开放[10-11]。另有研究证实,TRPV1在关节炎患者关节的滑膜成纤维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12],拮抗TRPV1亦对改善骨质疏松起到积极作用[13];抑制TRPM8的表达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能上调关键成骨因子,促进骨皮质重建[14-15]。

2.2 情志 杜琳教授认为情志内伤是TMD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生于五脏,以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为基础,同时受到客观事物的影响。七情虽有其相对应的脏腑,但均与肝胆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在体合筋;胆属少阳,主枢机开阖,与肝相表里。肝失条达,气机壅滞,或藏血不能,则筋失濡养而表现为活动力弱、不荣而痛。根据六经气化“从化”之论,厥阴风木之病多从少阳之气而化生演变[16]。颞下颌关节位于体表两侧,属少阳之位。若少阳枢机不利,则开阖失司、张口受限。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使患者对疼痛更加敏感[17],而TMD引发的慢性疼痛也会进一步对情绪、心理产生消极影响[18]。20世纪90年代初,DWORKIN S F和LERESCHE L就已提出TMD的双轴诊断,并沿用至今,其中轴Ⅰ评估躯体症状,轴Ⅱ评估与疼痛相关的功能丧失和心理状况[19]。由此可见情志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

2.3 劳伤 过劳是导致颞下颌关节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出五劳所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说明过劳可影响筋骨的生理功能。首先,颞下颌关节是最常用的关节之一,与咀嚼、言语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以青年人为例,其咬合力可达350 N左右[20],咀嚼质硬的食物、夜磨牙等所需咬合力更甚。杜教授发现过度咬合,可耗伤气血、损伤肌肉,正虚不能行血,瘀血内停,不通则痛。且筋肉附着于骨,若其久伤不愈,支配关节活动的动力不足,累及骨骼、关节,则出现活动受限、弹响等症。其次,颞下颌关节居于两侧,均与下颌骨连接,两侧须同时运动,属于联合关节。正常状态下两侧功能平衡,活动灵活;若存在偏侧咀嚼、单侧功能紊乱等情况,导致单侧无力或偏强,双侧失衡,久则累及健侧,症状加重。有学者[21-22]也发现,咬合力中心的偏移与TMD相关疼痛、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的联系十分密切。

3 经筋脏腑定病位

3.1 经筋 经筋是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骨骼关节的筋肉部分,与十二经脉相联系。《素问·痿论篇》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明确指出经筋的生理功能为固定骨骼、协调关节运动。其病候表现主要有“转筋”、痛、活动不能。杜教授指出颞下颌关节张口、侧移等生理功能需经筋维系,若与之联系的经筋发病,则表现为关节周围疼痛及活动受限。

TMD发病部位在颞下颌关节处,与咀嚼肌密切相关。杜教授强调辨病位时当以经筋为核心,结合经脉循行,辨识具体病位。据《灵枢·经筋》所云,手足三阳经筋均循行头面部,其中足少阳胆“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足阳明胃“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手少阳三焦“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与手太阳小肠“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由此可见,TMD属于经筋病的范畴,与手足少阳、足阳明、手太阳之经筋密切相关。

3.2 脏腑 杜教授认为TMD的脏腑定位早期在肝脾,久病及骨则责之于肾。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在外的筋、脉、肉、皮、骨的正常功能均以内在充沛的脏腑气血为基础,若脏腑功能虚损,则五体表现痿弱。关节活动依赖于筋、肉、骨,与肝、脾、肾功能密切相关。肝为“罢极之本”,在体合筋,筋为肌肉关节之间的桥梁,主要参与关节运动。肝主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情志不畅、后天水谷精微不足等常能引发气机郁滞、肝血不足,以致筋失所养、筋脉不通,则出现活动无力、易于疲劳等症状,甚则气结血瘀,不通则痛。脾为后天之本,在体合肉。肌肉的滋养依赖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正如《中藏经》云:“脾者肉之本,脾气已失,则肉不容。”同时,肌肉也是肢体力量的载体,以筋为媒介连接骨骼参与运动。若脾气不足,则肌肉消瘦、痿软无力,影响正常的肢体运动。肾主骨,肾精具有主持、化生骨骼的作用。骨骼是运动的支撑,关节连结不同骨骼是为轴枢。若筋肉病久,关节失于滑利,则骨质削损,久之累及于肾。TMD早期常表现为功能的障碍,若迁延日久,或失治误治,则发生髁突吸收等器质性改变,体现了病位由肝脾到肾的演变过程。

4 圆机活法论治疗

4.1 祛风温经 由风寒外袭引发或寒冷刺激后明显加重的TMD,可采取祛风温经的疗法。祛风可选取“风穴”,以翳风、风池、风府为代表的“六风穴”可振奋卫阳之功能,使腠理致密而风邪难侵,同时奋起抗邪,起到疏风祛风的作用[23]。且翳风、风池、风府均在头部,接近病所,更可起到“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作用,从而增强疗效。《灵枢·经脉》云:“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指出寒性病证在针灸治疗时应深刺而久留,以候得气。由于头面部肌肉较为浅薄,此处深刺应理解为深及病变,得气即止,而不是具体的深度。此外,《灵枢》中提及治疗经筋病证可采用“燔针劫刺”,意在以火针温热劫散寒邪。但颞下颌关节位于面部,血管、神经丰富,若采取火针疗法,不仅影响容貌,疼痛也难以耐受。对此,可施以局部艾灸、温针灸、波姆光照射等替代疗法,以达到温通经脉、散寒除痹的目的。

4.2 以痛为腧 杜琳教授在治疗经筋病时取穴不拘泥于经穴,还采用“以痛为腧”的选穴原则,诊查病变附近的压痛点、筋结点作为针刺治疗的位点。首先,依照TMD相关的4条经筋的循行,诊查缺盆、耳后、额角、耳前、颈、颊、完骨等处。其次,经筋与经脉相互联系,经脉是濡养经筋的通道,循相应经脉诊查可以查漏补缺,如大迎、颊车、客主人、发际、耳上角、耳中等处。此外,借鉴解剖、康复医学的知识,位于下颌骨内侧面翼内肌的压痛也十分常见,亦应纳入诊察范围。临床中不难发现,TMD常见阿是穴所在的位置包括颞肌前部、咬肌下部、咬肌深头、翼内肌、二腹肌后腹、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的上颈段、耳前等。治疗上,在阿是穴处施以针灸,可以迅速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而以下关为进针点、贴下颌骨内侧面向前下方深入的针法可以替代经口腔针刺翼内肌,更容易操作。

4.3 柔筋正骨 TMD常见的发病过程为咀嚼肌疼痛、关节弹响、关节绞锁、张口受限、骨质破坏,可从经筋功能性病变逐渐发展为骨关节的病变。经筋在外,是动力来源,支配骨骼关节运动。当骨关节失去原有的平衡,通过针刺干预筋肉可以调节机体、关节的平衡,从而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当骨关节的损伤难以恢复,也可以通过调整经筋,代偿骨骼的部分功能,以改善症状。关节弹响是关节盘从挤压变形到展开发出的声响,关节盘一端与翼外肌上头相连接[24],翼外肌通过收缩可向下牵引髁突、关节盘,因此该肌肉的紧张痉挛可过度牵拉关节盘,导致关节盘前移,继而发生弹响。杜教授临床发现,下关直刺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翼外肌的痉挛,从而起到减少弹响的作用。此外,咬肌、颞肌的作用均为上提下颌骨,通过针刺可以减轻下颌骨上提的力量,从而减小关节腔内压力、增大关节间隙,对关节盘的回纳、减轻关节磨损起到积极的效果。如此,以筋代骨,则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身体强健[25]。

4.4 解郁安神 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TMD的进展起到推动作用,缓解不良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情志生于五脏,情志过极,则影响气机,扰乱神明,治疗时可从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安神定志3个方面入手。疏肝取太冲最佳,太冲为肝经原穴,是肝气经过、留止的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肝气不疏,于此穴行泻法可解肝之郁结。理气以合谷最佳,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合谷可行气活血,舒畅气机,且合谷对头面、口腔疾患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针灸大全》云:“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也。”合谷搭配太冲可通调气血,促进脏腑原气运行周身,从而使人心情舒畅,恢复加快。现代研究表明开四关对于精神、情志疾病有很好的疗效[26]。此外,杜琳教授还常选用督脉穴位以安神,脑为元神之府,主精神、意志、思维,而督脉入属于脑,可治神志疾病。杜教授临床常用的安神理气法即以督脉的百会、神庭、印堂为主,配合四神聪、本神、膻中。单秋华提出的以督脉为主的疏肝调神针刺法中亦包含上述穴位,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镇静安神作用[27]。

4.5 养肝补脾益肾 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或脾失健运,生化乏源,肌肉失濡,或肾精不足,髓减骨弱,均是导致TMD的重要病机。临床上,杜琳教授运用养肝缓急、健脾补肾治法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常选用肝俞、肾俞为主穴,配合曲泉、阴谷、太溪、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肝俞、肾俞穴,为肝肾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补益肝肾、扶正祛邪之功。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背俞穴不仅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组织代谢,还能通过调整高级神经中枢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28]。“虚则补其母”,肝经合穴曲泉、肾经合穴阴谷亦可起到滋水涵木的效果。《难经·六十八难》云“输主体重节痛”,太溪为肾经输穴及原穴,通过针刺可以起到激发原气、维护正气、抵御外邪的作用。有研究指出,通过针刺补肾治疗,可以有效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生成[29]。气海位于小腹部,为补益强壮之要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之处,与血海均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具有健脾养血、柔肝缓急之效。脾胃相表里,治疗时常一起干预以获得更好的疗效,且“治痿独取阳明”“阳明主润宗筋”,选取阳明经穴足三里、丰隆等对于益气健脾、充养肌肉十分有效[30]。

5 验案举隅

患者,女,41岁,文职人员,2022年1月14日就诊。主诉:左侧颞下颌关节张口弹响1年,张口伴疼痛1 d。患者平素有张口过度、偏侧咀嚼、喜吃质硬食物的习惯,1年前出现左侧颞下颌关节可重复的往返性弹响和侧向运动弹响,未予关注及治疗。1 d前患者因精神紧张、压力较大、伏案工作时间长出现张口受限、侧向运动受限,伴咀嚼无力、咬肌疼痛、肩颈部酸痛不适。专科检查:最大张口度18 mm,关节区无水肿,左侧颞肌、左侧咬肌深头、左侧胸锁乳突肌上部、双侧斜方肌上部均有明显压痛,可触及筋结。西医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医诊断:痹证(肝郁脾虚、筋脉痹阻)。针刺治疗原则:以疏肝补脾、柔筋正骨为主,兼以祛风温经。取穴:阿是穴、左侧颊车、左侧下关、风池、合谷、太冲、足三里、百会、印堂。操作方法:患者取俯伏坐位,阿是穴处直刺,深度以得气为度;颊车、太冲直刺0.5寸,下关、合谷直刺1寸,百会、印堂平刺0.5寸。面部穴位不行手法,太冲、合谷平补平泻,留针25 min,同时以波姆光于颞下颌关节局部照射。以上为一次针刺治疗,每次治疗时长为25 min,隔3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

治疗1次后,患者张口受限迅速缓解,张口度达38 mm,同时诉咬肌疼痛明显减轻。连续治疗2周后,关节功能未再出现受限,关节杂音仅遗留侧向运动弹响,咬肌及肩颈部不适明显缓解,相关阿是穴压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与健侧相当,筋结散开,自诉情绪较前亦有改善,遂停止治疗。嘱患者注意用口习惯、调畅情绪、调整肩颈姿态、注意关节保暖。随访3个月,疼痛及张口受限均未复发。

按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未行MRI检查明确关节盘情况。本案患者以劳伤为基础,加之肝气不疏、秋冬风寒外袭,症状进一步加重。病位在经筋、肝、脾,治疗上以疏肝补脾、柔筋正骨为主,兼以祛风温经。

阿是穴通络除痹,下关、颊车放松咬肌、翼外肌等以调整骨关节,风池祛风、强健卫表,合谷、太冲疏肝行气、活血通络,足三里益气补脾、强健肌肉,百会、印堂安神定志,波姆光照射可温经散寒、助气血运行。诸穴合用,扶正祛邪、柔筋正骨,使得气血运行通畅、经筋功能恢复,则痹痛可除,活动如初。

6 小 结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以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肌肉的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本病的西医疗法效果欠佳,而中医针灸治疗在恢复功能、调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大优势。杜琳教授提出风寒、情志、劳伤是主要病因,运用经络辨证得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位在手足少阳、足阳明、手太阳之经筋,通过脏腑辨证分析该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临床上,当结合病因、病位,详细诊查,精准辨证。治疗从祛风温经、以痛为腧、柔筋正骨、解郁安神、养肝补脾益肾等多层次、多角度选穴,并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以达到驱邪补虚、通经除痹的治疗目的,临床常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猜你喜欢

关节盘弹响经筋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关节一动就响有问题吗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病因研究进展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与髁突改变的MRI表现及相关性研究现状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颞颌关节内紊乱的MR 表现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膝关节有弹响 该如何治疗?
膝盖有弹响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