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问题解决的幼儿数学活动设计
2023-04-06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黄钿甜
■文/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黄钿甜
数学活动是开发幼儿思维的重要途径。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问题意识,带领幼儿从问题解决中发展数学思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通过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转变过去静态数学知识传递的模式,关注幼儿运用关联、推理、验证、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探究,指向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等学习品质的发展。
一、创设真实情境,鼓动幼儿主动参与
在幼儿阶段,数学活动的设计要强调与幼儿生活体验的联系,避免抽象性,以形象化思维来展示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比如,在大班幼儿认识简单的数字符号时,教师可以开设“跳蚤市场”,将班级常见的一些玩具材料作为商品,每个商品贴上简单的数字,代表该商品的价格。活动前需要初步认识钱币,幼儿利用“儿童币”去尝试购买商品。购物场景是大班幼儿所熟悉的,因此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卖任务。在商品交易中产生费用时,幼儿会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数字的含义,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突出亲历体验,满足幼儿探索需要
幼儿的学习多是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亲身体验,从体验中最大限度地获得数学经验。比如,在小班幼儿分辨上下、左右方位时,教师设置了“小兔快藏”数学游戏。在游戏中,教师给出问题情境:如果大灰狼来了,小兔需要藏在什么地方,才能不被大灰狼发现?结合幼儿的回答,教师鼓励幼儿以“小兔”的角色藏起来。有的藏在桌子“下”面,有的藏到了门“后”面,有的爬到桌子“上”。幼儿通过亲历不同的方位并进行躲藏,体会到空间方位的前、后、上、下关系。
三、借助互动提问,激活幼儿反思意识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对于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有时候是无法直接获得解决方法的。这时候教师就要灵活设置提问,以提问的方式逐渐打开幼儿的数学思维,引领幼儿去分析、去思考、去尝试。比如,在中班数学关于“排序”的活动中,教师创设了“阿凡提的小毛驴”游戏情境。在节日里,村里组织了小毛驴比赛,阿凡提的小毛驴也参加了。教师拿出一张排列着许多小毛驴的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孩子们,数一数今天比赛的小毛驴有几头?哪个颜色的小毛驴跑在第一位?阿凡提的小毛驴排在第几位?排在第五位的小毛驴是什么颜色?你喜欢哪头小毛驴?它的位置是第几名?”教师追随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认识排序的次序,通过前后排列分辨每头小毛驴排在了第几位,并在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排序方法。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幼儿的数学推理、数学反思和自我纠错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关注多元表征,促进幼儿解决问题
数学表征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帮助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在数学活动设计中,表征方式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实物、图片,也可以是语言表述、图表对比显示等。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表征,帮助幼儿理解数学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针对数学核心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多元表征激发幼儿从多个视角分析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比如,在大班数学“鞋子分类”活动中,幼儿每天都要穿鞋子,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鞋子。于是,教师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实物鞋子,并将这些鞋子放在幼儿面前,请幼儿想一想如何将这些鞋子进行分类。有的幼儿想到按照颜色分类,将颜色相同的鞋子放在一起;有的幼儿想到按照材料分类,如皮鞋、布鞋、塑料鞋;有的幼儿想到按照样式分类,比如鞋跟的高低;有的幼儿想到按照性别来分类,如女生穿的和男生穿的;有的幼儿想到按照天气来分,如在雨天能穿和不能穿。如此一来,不仅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开发,而且幼儿对自己的分类方法也进行了表达。最后,教师尝试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些鞋子进行符号表征,并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将自己的玩具或图书进行分类整理,从中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五、助力问题解决,给予幼儿表达机会
数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幼儿是实践者,更是问题解决者。围绕数学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多观察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幼儿之间展开互动与交流,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小班幼儿来说,应以师幼沟通为主,启发幼儿参与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对中大班幼儿来说,要鼓励他们多独立思考,并依托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交流契机。比如,在“寻宝”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图形积木,教师准备了一些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积木堆在一起,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积木自主搭建,在搭建的过程中体会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积木之间的层叠关系。有幼儿发现在中间放了几块小的积木后,再放大积木时房子就会倾倒。这时教师并未给予指导,而是将问题留给幼儿。该幼儿在观察了同伴的积木房子后,重新进行搭建,将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的房子结构才稳定。
总之,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除了要关注幼儿对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外,还要注重非认知因素的开发,特别是专注、耐心、兴趣、创造等意识的渗透,以培养幼儿动脑筋、勤思考、善学习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