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构建研究

2023-04-06崔宇暄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期
关键词:领导权政党抗战

■崔宇暄

文化领导权又称意识形态领导权,指一个阶级为了夺取或巩固政权,采用非暴力的方式将本阶级的意识形态传播给同盟者或民众,从而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以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现实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时代特点,不断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构建文化领导权的理论和实践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宝贵资源,为新时代我党推进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构建的主要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也是文化领导权构建的关键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通过塑造党的形象、宣传抗战救亡文化、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开展抗战动员工作等方式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传递给民众,赢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一)塑造共产党的形象

政党的建设的核心使命之一是塑造党的形象,良好的政党形象能扩大执政合法性资源,从而增进政党认同[1]。政党形象意味着政党影响民众的能力,这关乎文化领导权斗争中的成败。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和国际宣传处大肆对我党进行造谣污蔑,败坏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内国际形象。为挽回不利影响,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塑造自身抗日、民主、爱国的形象,让民众为追随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建国伟业同心协力。中国共产党注重宣传工作、关心民生疾苦、加强党的建设、巩固统一战线,通过文化领导权的构建完成了对塑造党的形象的初创探索。

(二)宣传抗战救亡文化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宣传抗战救亡文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了党的迫切任务。党必须通过文化动员争取人民的团结、政党的团结和军队的团结,让更多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而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面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国内矛盾必须给予适当的解决,其原则是应当有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增强和扩大,而不是使其削弱和缩小”[2]。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我党以极大的努力坚持抗战救亡中心任务,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救亡文化的感染下,中国人民选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奔向新的前程,最终赢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毛泽东深刻指出,敌对势力对中国抗战的每一个步骤都竭尽全力破坏。要对国民党顽固派和人民中的落后成分努力做宣传鼓动和批评的工作,对日本帝国主义以及充任日本侵华走狗的亲日派和托洛茨基派的阴谋作尽量的揭破和坚决的斗争[2]。中国共产党唯有积极批驳、纠正错误思想,才能提升民族凝聚力,推动抗日战争朝着良好态势发展。我党针对假三民主义、资产阶级专政论、“一次革命论”等众多错误思想进行了斗争,肃清党内“左”倾关门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思想,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日的信心,确保在抗日战争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四)团结社会各界共同抗战

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构建需要动员全体人民汇聚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让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阶层、各人民团体和海外侨胞在思想上汇合起来,凝聚成刀枪不入的万里长城。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党率先发出武装抗日的号召,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壮大人民武装,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升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侵略的政治组织力。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3]。在抗战救亡的思想共识引领下,中华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出现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敌的崭新局面。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构建的实践探索

抗日战争时期,围绕着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这一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积极建构共产党政党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开展与国民党的思想论战与意识形态斗争,领导抗日文化统一战线,逐步构筑了抗战救亡先进文化,推动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向着有利于我党领导的先进文化方向的转变。

(一)建构共产党政党文化

政党文化即政权意识、政党心理取向、政党行为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1],新民主主义政党文化即构建以民族主义、新民主主义为核心的新型政党文化[4]。中国共产党建构新型政党文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超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塑造无产阶级政党形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主张建立没有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此,抗战时期党组织群众性的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把抗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展现了我党来自于人民、领导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深受人民拥护爱戴的形象。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塑造革命型政党形象。党颁布一系列政治工作条例,创办抗日军政大学,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整风运动,极大地改造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了全党的综合素质,在人民心中树立了真正革命者的光辉形象。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

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的,文化大众化实践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路径。“人民性是大众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大众化是人民性的必然要求和体现”[5]。我党历来注重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一是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3年7 月,刘少奇发表《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一文,指出“一切干部,一切党员,应该用心研究二十二年来中国党的历史经验,应该用心研究与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及其他方面的学说,应该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来武装自己”[6]。抗战期间出版发行了一批《毛泽东选集》,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很大影响,推动了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保证了抗战路线的正确执行和坚决贯彻。二是领导和掌握群众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要实现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就要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和风格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7]。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式话语,如“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2]。一系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成的马克思主义读物、大众刊物和文艺作品启发了青年去探索革命道路,引导全社会的思想认识朝着有利于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上来。

(三)开展思想论战与意识形态斗争

要建构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文化领导权,必须用先进的意识形态代替落后的思想理论,解构当时居于正统地位的国民党的文化领导权。毛泽东指出,新旧文化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8]。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涌现出贬低马克思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又钳制新闻发布权、评论权、出版权,提出“文化剿匪”口号。蒋介石在《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中指责共产党人只重视一个阶级的利益,而不兼顾全民的利益。1943 年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中,由蒋介石署名、陶希圣撰写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对共产党的抗战功绩进行了极大的污蔑,实质是为国民党执政构建意识形态话语基础[9]。随后我党开始了思想上的反击,陈伯达的《评〈中国之命运〉》、齐燕铭的《驳蒋介石的文化观》等文章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批驳,向全国人民宣传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战业绩。我党在“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论战中凭借先进的理论形态传播了共产主义,进一步扩大了党的舆论阵地,教育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四)领导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夺取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中心工作开展文化领导权构建运动,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文化领导权争夺的关键一步。一是开展全民族抗战宣传教育,发动民众投身抗战。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庄严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10]。1937 年8 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新阶段的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对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调动社会各阶层全民族抗战的积极性。毛泽东先后发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论持久战》等文章,广泛开展全面抗战路线教育、持久战思想和革命前途思想教育。二是建立文化统一战线,积极争取文化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是否符合民族利益为标准吸收抗战力量,充分容纳具有不同政治立场和文化观点的知识分子。党以各自政党文化上融合共通处为契合点推进彼此政党文化交融互鉴,塑造先进政党文化的同时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建构[4]。1936 年5 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旨在建立统一的抗敌

三、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构建的当代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争夺话语权的斗争中逐步廓清了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展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引下的先进性和领导力。在对先进文化的建构和落后文化的批判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构建文化领导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扫除了思想阻碍,也为新时代我党进一步巩固文化领导权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塑造党的形象

毛泽东指出,没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任务是不能完成的[8]。新时代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展现马克思主义学说真理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让人民群众对我党的先进形象产生认同和信任。一要加强自身建设,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早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我党就勇于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实践,不仅肃清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党八股的消极影响,更以崭新的形象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认同感。新时代要全面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勇气赢得历史主动。二要深入挖掘政党文化,推动党的形象由“他塑”转向“自塑”。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生动讲好百年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共产党先进的理论形态和价值诉求。我们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丰富国际传播内容、优化多元传播方式,在持续强化“自塑”中优化党的形象,逐步改变国际传播格局“西强东弱”的总体态势。

(二)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发展先进文化

文化领导权与人民群众的认同密不可分。抗战文化的弘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始终执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在自觉学习党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导认同的建构。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耐心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7]。一要贴近群众生活,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立足于人民群众思想领域的实际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在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二要掌握人民群众的话语风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升文化话语权必须增强文化话语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用活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口头的马克思主义[3]深入人民群众。新时代应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在开展思想斗争中解构落后文化

敢于与错误思想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抗战时期,我党十分重视在与国民党的思想论战中解构落后意识形态,传播和发展先进意识形态。在国民党实行文化专制,提出“文化剿匪”的口号之时,我党先后在《解放日报》《共产党人》《中国青年》等报刊媒体上发表文章进行论战和反击,在与资产阶级右翼意识形态的较量中揭开反动落后文化的真相,有力批驳了“一有力之国民党”的虚假说辞,最终“围剿”了国民党内落后的思想文化。新时代巩固文化领导权必须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坚持对意识形态阵地的有效管控。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确保党报党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勇于与敌对思想和错误思潮作斗争,扩大党的舆论阵地。在保持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同时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向人民大众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和虚伪性,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

(四)在巩固统一战线中增强文化认同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方针,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党在构建文化统一战线中组织起强大的文化力量,逐步确立了文化领导权,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党执政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建构奠定了基础。新时代,文化领导权建设面临国内、国际错综复杂因素的挑战,必须在加强统一战线建设中巩固文化领导权。我们要在领导统一战线的实践中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增强领导统一战线的本领。一要调动积极因素为文化建设服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新时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构建全党、全社会共同服务于统战工作大格局,善于处理统战工作的各类矛盾,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二要善用说服和教育的方式,讲究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要增强话语权和说服力、感染力,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猜你喜欢

领导权政党抗战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论领导权结构、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营上市公司领导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