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三维阐释

2023-04-06贾璐妃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期
关键词:共同利益私有制虚幻

■贾璐妃

任何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自觉植根时代,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对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分析而得出的确切结论。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凸显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工业代替工厂手工业,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无偿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占为己有。伴随着大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人的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工人之间的利益、生活状况也逐渐趋于一致。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在法国、英国、德国都爆发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两次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为反对封建主和资本家双重压迫举行起义,这表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对共同体进行科学阐释,形成了自身的共同体思想。重温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马克思指出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最初是自然产生的,是共同占有利用土地的前提,因为人最初的生存方式是游牧或者说是迁徙,因而部落不可能固定在某一地方,而是到处游荡的。换言之,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是人占有自身生活的客观条件以及再生产自己、使自己对象化的客观条件的首要前提。

(一)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具体形态

亚细亚共同体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中保持最长久、最顽强的一种形式,这是由亚细亚形式特有前提所决定的。在亚细亚共同体中,土地提供劳动材料并且作为共同体居住的地方,是共同体的基础,人们把土地当作共同体的财产,并且生产、再生产共同体的财产。每一个人必须作为共同体的成员,才能成为土地的占有者,个人高度依赖共同体。古典古代共同体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第二种形式,它随着原始部落生活各种变化而出现并表现出新的特征。此外,在古典古代共同体中,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相区分,其中一部分土地由公社支配,而一部分被分割,进而成为个人的私有财产[1]。需要指出的是,个人必须以公社成员的身份才能得到土地,进而成为私有者。在这种共同体中个人以自给自足、以保持联合体来进行劳动协作从而再生产为目的,因此,公社成员的剩余时间属于公社。日耳曼共同体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第三种形式。马克思是在与前两种共同体形态的比较中来阐述日耳曼共同体的特征。它只有在公社成员为了某一相同目的举行集会时才存在,因而公社表现为一种联合,一种土地所有者的统一。在日耳曼共同体中,单个家庭或住地就被看作一个经济整体并形成独立的生产中心,因而在所有制方面是以个人私有财产为主体,同时以公有土地为补充。由此可知,在日耳曼共同体中,公社和公有财产的存在以个人财产为中介。换言之,公社的存在表现为独立主体之间的关系,公社财产表现为每个人的住所和公共附属物。

(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解体

马克思指出,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目的是把共同体成员以一种既能形成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又能形成公社本身的这种客观存在方式再生产出来。然而,这种再生产既能使旧形式重新生产,同时又会使旧形式遭到破坏。此外,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解体的根源。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所有制形式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与这一阶段相适应的是共同体成员间的关系和他们与自然的关系,而当生产力发展到某一点,共同体便会解体。

二、虚幻的共同体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过程中,对国家这种虚幻的共同体形式的特征进行论述。

(一)虚幻的共同体的特征

国家作为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具有虚幻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分工的发展以及私有制的产生,个人利益或家庭的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产生矛盾。然而每个个体都是追求特殊的利益,对他们而言共同利益是不依赖于自身的、是特殊的“普遍”利益,因而他们始终为了自身的特殊利益与这种“普遍”的共同利益进行斗争,为了对这种斗争进行干预约束,需要采用国家这种虚幻的形式。由此可知,国家所代表的共同利益,本质上只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特殊利益,因而国家作为虚幻的共同体形式具有鲜明的虚幻性。其次,马克思指出,在过去的虚幻的共同体中,个人自由只是针对统治阶级范围内的人而言的,对于广大的被统治阶级而言则不可能实现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2]。

国家作为虚幻的共同体形式具有阶级性。马克思指出国家从产生之时便是社会共同利益的代表,并且它凭借共同利益代表的身份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日益成为与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在阶级社会中,在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凭借国家在政治上获得统治地位,国家成为镇压、剥削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换言之,国家所代表的共同利益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比如资产阶级国家只是资产者为了保护自己利益而采用的组织形式,这正体现出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性。

(二)虚幻的共同体的局限性和解体

首先,作为虚幻的共同体形式的国家把自身的特殊利益以普遍的共同利益的形式展现出来。实质上,国家只是普遍利益形式下的特殊利益的代表,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表,因而,人们始终生活在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相对抗的状况中,生活在各阶级之间不断的斗争之中。其次,马克思是在对资本主义国家批判的过程中对国家这一虚幻共同体形式的局限性和内在矛盾进行阐述。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不断压榨工人的活劳动,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以及人的异化。最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自身无法克服的,这就必然导致共同体的危机,并导致共同体逐渐瓦解。

三、真正的共同体

(一)真正的共同体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批判和揭露虚幻的共同体的虚幻本质的基础上,勾勒出真正的共同体的大致轮廓。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盈的条件下,人们才可能从为争取必需品而进行斗争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同时也为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奠定物质基础。此外,公有制的建立必须以发达的生产力和大量的生活资料为基础,必须以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无限增长为基础[3]。第二,真正的共同体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生产资料由共同体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和使用。此时,个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统一。第三,真正的共同体将实现个体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人掌握自身和共同体成员的生存条件。因而真正的共同体为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二)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和条件

第一,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巨大增长的条件下,物质生产领域获得高度发展,社会产品非常丰富,全体成员的各种需要也能得到满足。其次,在真正的共同体要消除异化,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条件。对于如何获取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也需要充分利用资产阶级在其阶级统治期间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此外,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需要利用其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逐步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把生产工具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第二,废除私有制。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需要废除私有财产,实行财产公有。在资本主义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全部生产资料由少数资本家掌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他们为了生存只能将自身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从而获取工资用以购买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就必须消灭私有制。马克思也对废除私有制的条件展开论述。他指出当旧的所有制关系与新的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就要求变革旧的所有制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同样,私有制是适应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当私有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将被新的所有制关系取代。恩格斯指出私有制的废除也不是一下子便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逐步改造现今社会,从而创造大量生产资料为废除私有制提供条件。

第三,必须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主体力量。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从而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利用其政治统治将资产阶级全部资本、工业、农业等一步步集中在国家手中,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创造大量生产资料为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奠定基础。此外,马克思指出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把各国人彼此联系起来,各国之间相互影响,同时大工业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成为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主要斗争。因而共产主义革命将至少在几个国家同时爆发。

猜你喜欢

共同利益私有制虚幻
雨中(外二首)
春天越来越虚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头号玩家》里的虚幻与现实
破坏发展环境,就是挑战东北人民共同利益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探析